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2/2018
生物植物共生保持生态平衡.水陆缸玩法72变
作者: limlc

(槟城)市面上比较“耳熟能详”或多见的,或许是微景观生态瓶(Terranium),但本地也有人在数年前开始引入水陆缸(Paludarium),一个生物和植物共生的生态缸。

简单而言,水缸(Aquarium)是大家都已知道的鱼缸,即缸里以鱼为主,而Terranium则以植物为主角,只要加入植物和微小生物在瓶子中并加盖,便可营造一个共生环境,主人们日常也不需打开瓶子浇水。

水陆缸Paludarium则是在一个开放式的缸里,养着各种生物和植物,为两者营造互相依赖的环境,让生物的排泄物“养分”可以被植物吸收,而植物也可净化水源及提供氧气给生物。

而只要是饲养缸内有生命,并带有观察、研究及繁殖用途,即可统称为生态缸(Vivarium)

通过技术辅助,水陆缸能营造雾气或下雨的景观。(图:星洲日报)
放在室内的水陆缸,需要通过科技的辅助,让植物取得所需的照明光波,才能健康成长。(图:星洲日报)

生物须以生态负荷为主要考量

研究水陆缸已约3年半的Urban Green Cabin业者邱铭富受《大北马》社区报记者访问时说,水陆缸的搭配相当多元化,但未免生态失衡,在搭配上也需要巧思,了解每种生物的活动范围和功能,才不至于让缸过于复杂及互相拥挤,而是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和运作。

他补充,基本上在缸里的植物可随意搭配,只是在水缸部份的生物需要以生态负荷(Bioload)为主要考量。

可能有些人喜欢鱼儿也有兴趣要养鱼,但养鱼时却难免有些“疲惫感”,因为面对经常需要换水、必须保持鱼缸清洁等“苦差”,以至后来不小心让嗜好变成“噩梦”,说起养鱼和照顾鱼缸就会怕怕。

这看在邱铭富眼里,只不过是因为方法错误。

“嗜好,应该是让人感到快乐而不是劳累的事务,不应该让人为它忙碌,而是应该从中得到乐趣。”

他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共生环境里,生物和植物可以互相扶持成长,各取所需,因而也减少了长期各类繁杂的为植物浇水、为缸里生物换水的“重复性动作”。

摆设一个水陆缸,还能成为室内增添一个精彩且漂亮的景观,陶冶性情。

使用长形缸创作的水陆缸作品。(图:星洲日报)

材料细节不可忽略

当然,要让一个生态有效运作,还是不可以忽略那些重要的材料和各种细节,比如灯光和土壤。

由于水陆缸长期被安置在室内,因此植物可能因为缺乏阳光而无法有效进行光合作用,或土质不适合导致生态失衡等问题。对此,使用正确的技术来辅助,可让水陆缸的养殖事倍功半。

“RGB灯光的光线,对室内植物的效果最好,通过不同的光波让植物得到如户外般的照明,这还可以让人在室内种植原本只适合种植在户外的蔬果,尤其城市地区许多民众面对空间有限的困境,要户外种植相对不容易。这灯光的光波营造了犹如阳光的光波。”

水质可通过优质土壤维持

而水质的干净度,则可以通过优质土壤来维持水的质量。

“我们使用的是每平方寸有约2亿细孔的生态媒介,通过细孔过滤水源,且不影响水的酸碱值。然后铺上水苔区隔,再加赤玉土。”

在这领域已经有25年经验,因兴趣而不断研发各类用品的邱铭富说,土的种类非常多,单是赤玉土亦有超过20种,因此需要慎选适当的土。

他说,打造一个最小型的水陆缸费用是200令吉起跳,但要“订做”一个水陆缸之前,还要先面试一轮,让业者知道室内环境和饲养者的喜好,才能制作一个让人满意的作品。

若人们有更多预算,还可以大大提升水陆缸的设备,甚至可以通过应用程式来控制缸的湿度、照明,甚至要喷雾、洒水“下雨”都不成问题,让水陆缸拥有无限种“玩法”。

水陆缸可依据喜好加入植物及生物,创造独一无二的作品。(图:星洲日报)
水陆缸的正面没有玻璃面,以确保视线不受阻,不影响视觉。(图:星洲日报)
设计水陆缸需要搭配的过滤石、土壤、石头等材料,也垫出作品的视觉高低。(图:星洲日报)
有了照明,作品可选择室内或室外植物并进行随意搭配。(图:星洲日报)
水陆缸是植物和生物共生环境,小螃蟹也可以当水陆缸的一员。(图:星洲日报)
水陆缸里所加入的生物需要计算生物负荷,否则数量太多则会导致生态环境过于拥挤。(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