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12/2018
生死大事之消失的丧葬文化
作者: 报道:叶洢颖·摄影:陈世伟、刘永发


人生最大之事莫过于生死,于华人而言尤其是,尽管华人对“死亡”总是非常忌讳,却又极为重视。

因此华人除宗教之外还自有一套习俗用以祭奠亡灵、悼念逝者,而这些习俗是源自数千年前的儒家。

只是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有的习俗渐渐随着岁月长河流失,有的则与道教融合,以至于我们忘了这些习俗背后的真正意义和来源。

走进位于甲洞大街的进宝长生店,就能看见各式寿板摆放在两边,外头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更衬出店里的寂静冷清,“门庭若市”这4个字永远无法用来形容长生店。

但这样人人避之则吉的店铺,其泛黄的墙面无声说出它的年龄,任周边的商店流转多手,它依然矗立在那里,只因为人人最终还是避不开它。

任我们再不喜欢,总有一日还得需要它。

已经从事殡葬业三十多年的赖秋卫,从16岁入行拜师学艺,当“喃呒佬”9年后再转做“棺材佬”卖寿板,到如今承包丧礼一条龙的服务,可谓是传统习俗逐步简化和殡葬业变迁的见证者。

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两副被称为梅花棺的传统中式棺木模型,小巧别致,让人忘了它曾出现在恐怖片里带来的惊悚感。

“传统的梅花棺现在已经很难找,所以造价很高,棺木连同下葬费用就要3万令吉,而且也没人知道怎么绑梅花棺了。”

梅花棺比现代式样的棺木要重,普通的“棺材车”无法运载,只能用罗里载送,可以想像在没有汽车出现的那些年,光是出殡需要抬棺的人有多少。

而跟着梅花棺走入历史的,还有部份儒家传统习俗。

现今的灵堂布置华美,不似从前简陋。
现今的灵堂布置华美,不似从前简陋。

赖秋卫感叹,现在华人丧礼的仪式日渐简化,他以客家丧礼习俗为例,从前诵经时长是从傍晚6时至第二日清晨4至5时,现今已缩短到傍晚6时至晚上11时。

“但是北马至今还是会做法事到凌晨1至2时,而且一般停棺5天,吉隆坡则是一般3天2夜。”

福建和潮州人一般会停灵5天,潮州人习俗与客家人相似,但形式更会大型。

“潮州喃呒师父不好找,因此第一日往往会找尼姑或客家喃呒师父暂代。”

他解释,难找的原因不是后继无人,而是因为潮州丧礼需要10名喃呒师父,而客家丧礼最多只需5名喃呒师父,价格比后者贵二倍至三倍,礼节较为完整。

■ 哪 些 传 统 仪 式 不 见 了 ?■

寿衣,只有60岁以上的逝者才能穿。
寿衣,只有60岁以上的逝者才能穿。

赖秋卫回忆过往处理丧事的模式说,从前的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将一个煎蛋放在逝者的嘴上以避免生人吸入逝者的气,随即把9至10块小饼干塞入逝者的手中,防止恶犬追赶逝者,让逝者能够顺利通过10个阎王殿,直到入殓之后。

“若是从医院接回放置在住家前院,此时孝眷去选棺木,回来后接着替逝者擦身,穿寿衣再入殓。”

传统丧礼的流程是买水洗面、开坛、请神、招魂、发榜纸,仪式包括破地狱、“过十王(阎王)桥”等等。其中“买水洗面”早期是由逝者的子女到河边或公共水龙头象征式地用20仙“买水”回家为逝者洗脸,不过如今家里均有自来水,只需在家里盛水即可。

“榜纸是由喃呒师父撰写,上书逝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子女要为他超度几日,然后化掉。”

“破地狱”要视亡者的性别来调整,若逝者是男性就要堆沙作城再破之,称为“打沙城”;若逝者是女性且是母亲,则要堆沙成一个圆环破之,称为“打莲池”,寓意目连救母。

“客家人是在丧礼上就会进行,但广府人是在‘做七’、福建人则是要等到做功德时才会做。”

至于为何如今已不分男女,统一做成一条彩龙状用以破地狱,他坦承仅是一种噱头。

“如果是母亲逝世的话,还要拜血盆,这是要答谢母亲十月怀胎之恩。”

相比起其他籍贯,客家人的传统丧礼仪式较多,除了破地狱、拜血盆,还有一道仪式是“打药师”,象征逝者到地府后不再需要吃药。

赖秋卫指出,有一些仪式已经不复在,比如“缴尸钱”:孝子孝女围成一圈,一边给逝者烧纸钱,一边用木棍敲打地面,不让孤魂野鬼接近争抢。

“我母亲过世时,我有特别要求喃呒师父做这项仪式。现在由于时间缩减了,只能省略掉,所以再也没有了。”

改用电子灯照亮前方路在过去,大敛当日,仵作会将一些纸钱铺盖到逝者身上,棺木下会放一只生鸡,同时在棺木的头尾两端点上两盏油灯,意味着为逝者带路。

出殡当天,需用烧猪、生猪、生羊、猪内脏等“五生五熟”之礼祭祀逝者,仪式结束后可分派给前来祭奠的出席者。

时移世易,随着时代的转变,为了简单快捷,就用一碗饭和一颗鸡蛋取代生鸡,寓意照亮前方路的两盏油灯,因现在的灵堂奢华的布置,担忧引发火患而取消或改用电子灯。

“以前的灵堂没有华丽的装饰,所以点油灯也不怕。”

“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何谓五生五熟之礼,加上从前出席丧礼的人是整个村庄的人,那些猪肉、羊肉都能分派出去,但现在生活环境不同,大家生活在花园、公寓里,肉可能派不出去,就会造成浪费。”

岁月如同一条长河,冲走的不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那些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

■ 丧 礼 简 化,专 业 代 办 ■

赖秋卫从事殡葬业已逾30年,见证殡葬业逐步变迁。
赖秋卫从事殡葬业已逾30年,见证殡葬业逐步变迁。

赖秋卫在访问中曾数次提到,现在的孝眷很“轻松”,不再如同以往般辛苦。

“从前在停棺期间,孝眷要披麻戴孝,不许洗脸洗澡,吃睡都得在棺木边,吃饭不许用筷子。现在很多人只是象征性地在手臂上挂一块小小的麻,洗脸刷牙吃睡都跟平常无异,大多人都追求简单。”

除了仪式简化,殡葬业的服务亦逐步完善,孝眷再也不需奔波,亲自筹备丧事。

赖秋卫初入行的年代,丧府必须得分别去选购棺木、墓地、请“喃呒佬”等专职人员、购买丧礼所需物品等等。但是近年来殡葬业集团开始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出一条龙服务,丧府只需付钱就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相比起来省事不少。

“从前灵堂的布置很简陋,一个花盆就能当香炉使用,整个丧礼花费最高的是梅花棺。现在的丧事花费当然比以前高多了。”

而孝子手中握着的孝杖,本让忙碌处理丧事而累倒的孝眷当拐杖使用,孝杖的材质也会因逝者的性别而异,父丧用竹,母丧则用桐木,本应长达3尺6(及胸之处),但随着时代的演变,丧事有专业人士代劳,遂变成象征式的存在。

“但一些传统殡葬业者还是会做足传统的仪式,只有一些集团式的殡葬业者会简化(仪式)。因为那些工作人员大部份都是年轻人,对传统仪式一无所知。中介接了生意回来,都交由年轻人、外劳操办,他们怎会知道呢?”

赖秋卫的侄子自十余岁开始,边上学边跟在他身边学艺,他亦将他所知的传统习俗倾囊相授,包括怎么绑放在棺木下的生鸡,希望将传统永续传承。

华人传统丧礼结束,并不代表丧事画下句点,还有一连串祭奠仪式,俗称“做七”。分别是头七、回魂、三七、五七、七七、百日和周年。

“其中头七、回魂最为重要。回魂即牛头马面带着逝者的魂在特定的时辰回家探望家人。而其余的‘七’其实是一种纪念性质的祭祀。”

传统的梅花棺如今非常难寻,价格也很昂贵。
传统的梅花棺如今非常难寻,价格也很昂贵。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