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12/2018
温思拯·有“教”没有“育”的教育
作者: peini0719

在今天科技发达和消费主义的时代,所谓迎合21世纪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好比青蛙教室(Frog Classroom)。科技和资讯的发达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前老师对学生“被动”式的教育模式被今天的“互动式”自学模式取代。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今天的“消费者”极度缺乏耐心和专注力,因此活泼和互动性的教育方式比较容易被今天的学生青睐。无可否认,科技咨询的结合可以在技能和思维方面给学生更整全的装备,但可惜的是在这个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和注重成绩的时代,许多教育者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和精神。科技带来及时的资讯,触屏即得。因此,今天的学生缺乏耐心,吃苦奋斗的精神和去寻找答案好奇心。除此之外,教育商业化,学生成为老师的″老板″,尊师重道的美德也渐渐被遗忘。

《教育的本质》的作者贾馥茗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因此,作为老师的应该抛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芜杂表象,我们更应该深入传统文化中探寻“为什么要教”的本质问题。

全球的识字率不断的提升,教育的普及化和咨询的发达让许多人有机会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掌握最先进的技能,但我们的世界好像没有因为“教育”的普及化而变的更好。因此,身为教育者的笔者重新思考我们当今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东方和西方对教育都有不同的定义,但21世纪的教育基本上只注重“教”忽略了“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只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但更是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今天世纪上最坏的人不是笨蛋而是聪明绝顶的人,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没有办法把他们绳之于法。例如16岁读哈佛的神童,曾经的伯克利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卡辛斯基也是17年前连环爆炸案的主谋和恐怖分子。

当下狭隘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市场导向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教育。柏拉图说“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教育不是一种得到知识和财富的手段。教育也不是为了未来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好工作的“护照”。教育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因为学无止境。教育是奠定和培养人格,价值观和有目的,有系统的栽培学习者身心的发展,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仁义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因此论语里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懂得仁道,去实践以达到学以致用,晚上死去也无憾。这和芝加哥大学的Hutchins教授对教育的定义相似,他说“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文教育和追求真理,那么这所大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那么身为学子的你,请问您受教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和追求真理吗?倘若我们可以回到教育真正的目的与意义,那么我们才可以享受教育带来的成果。反之,只有“教”没有“育”的教育是一文不值的。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