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顾名思义,就是华文小学。而华人学生,一般上就是华小的学生来源。但是,这所学生却不一样,它全校有24名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微型学校,却仅有一名华裔学生,这名华裔生,成为了学校的“异类”,虽然如此,学生之间的关系却非常要好,大家不分种族,一齐读书、运动、用餐、学习及嬉乐,犹如一个和乐融洽的大家庭。
家居太平章吉遮令新村的学生黄智盛,一年级便在章吉遮令的育群华小就读,并于今年11月23日毕业;随着他毕业,育群华小明年连一个华裔学生都没有了。
黄智盛:懂得互相尊重
“与巫裔同学相处愉快”
当黄智盛在一年级进入育群华小时,还有他的哥哥智贤和另一名华裔生,但这名学生过后转到其他华小就读,哥哥在六年级毕业后,就只剩下他一名华裔学生。
他虽然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自小便培育起与他族沟通的本领,而且了解友族的避忌及习俗,也懂得互相尊重,因此在6年的校园生涯中,与巫裔同学都相处得非常愉快。
用华国语沟通
黄智盛向星洲日报说,他开始进入育群华小时有些不习惯,但由于本身有上幼儿班,懂得一些国语,因此勉强可以与班上的同学沟通。
“过后,同学们渐渐掌握了华语,我们便能作更进一步的沟通,大家有时以华语交谈,有时用国语。”
他说,他与班上的同学很要好,大家一齐读书、做功课、温习功课、在食堂用餐,也在学校的大草场嬉戏,校园的生活非常温馨及令人回味。
他说,和巫裔学生在一起上课,大家都不分彼此,在学业上也没有私心,同学们会互相教导,不会妒忌及互争排名。
令黄智盛印象深刻的是在五年级时,他们在班上吵吵闹闹,结果都被老师处罚了,虽然遭到责骂,但心中却极为窝心,有种“有难同当”的感觉。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发烧又呕吐,同学们除了为我涂擦风油外,还帮我清理呕吐物,令我非常难忘。”
他忆起一年级时,班上的女同学海兰在经过食堂旁的走廊时,突然失足摔倒,他与另一名同学当时正在走廊上,见状马上趋前把海兰扶起来,并带她找老师敷药,海兰过后非常感谢他们。
他表示,在学校最后一天放学时,大家的心情都有些难过,因为有2名同班同学要到其他中学上课,以后无法再一起同班上课及嬉戏了。
“虽然如此,我们仍希望能经常见面,以重温小学校园的欢愉日子。”
巫裔同学:互相了解
“都是大马人不分彼此”
黄智盛的3名同班同学海兰、哈必思及沙夫受访时不约而同地说,他们4人的感情要好,在毕业后因无法再每天见面,会有些伤感。
他们表示,虽然智盛是华裔,但大家没有分彼此,因为都是马来西亚人,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
“我们都了解彼此的避忌,大家都互相谅解,偶而吵架了,隔一会儿或隔天便会和好如初,不会放在心上。”
他们回忆校园的美好时光时说,每当有同学因事而伤感时,他们也会加以安慰,让有关同学再展笑靥。
他们说,校长及老师对他们都很好,在华校也学到许多有关华裔文化等知识,对华裔的风俗习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育群华小校长徐碠岏说,该校贯彻的是有教无类的理念,虽然校内目前的23名学生全是马来人,但教师们仍尽心尽力,最终目标是要把学生教好。
他表示,该校也注重育才、育人、育德及育智的教育,不会有种族之分,所以学生中没有种族间的问题,而且和谐相处,巫裔学生也非常尊敬老师。
“其实,孩子都是天真及单纯的,只要不向他们灌输种族情绪及仇视,他们便不会有错误的观念,同学之间的相处也自然而然的没有种族之分。”
徐碠岏表示,育群华小的华巫学生关系犹如50至60年代的P南利电影一样,当中各族融洽内容便是最好的借镜,让学生都一齐快乐的过着校园生活。
家协主席:校风好教导有方
盼附近华裔生入读
智盛的母亲郭莉莉说,由于本身是学校的家协主席,因此与巫裔家长都很熟悉,大家一齐开会并主办活动。
她指出,育群华小校长及教师非常专心办校及教学,因此学生们都不需要补习,在接近考试时,教师也主动为学生们补习,让他们考取更好的成绩。
“我除了因为住在章吉遮令新村,学校靠近住家而把2名孩子都送到育群华小就读外,也因这所学校的校风很好,老师教导有方,而学生们也和谐相处,我的孩子也学习到有关巫裔学生的风俗等。”
郭莉莉指出,由于孩子经常在佛堂学习弟子规,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因此与巫裔同学相处,会尊重他们的习俗及避忌,一直以来大家都融洽相处。
“巫裔学生也非常有礼貌,早上偶而我会到学校,学生都会向我问安,这让我感到很窝心,也放心让孩子在这里读书。”
她希望附近一带的华裔家长可把孩子送到育群华小就读,因学生不多,教师可以更专心的教导,而华巫裔学生的相处也可加深彼此的了解,以避免在往后因误解而引起不愉快事件,这对国民的团结和谐是极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