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传出了惊世骇俗的消息: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他的基因编辑工程计划,成功改造两名婴儿的基因编码,让她们从此对爱滋病免疫。本期(图:星洲日报)读家说书(图:法新社)作者黄子伦说:“比起‘为甚么科学家反对人类先天免疫爱滋病?’,我们更应该问的是:让人类对爱滋病免疫的代价是甚么?”
在一个颁奖典礼上,最具分量的奖项终于颁发出去了。如常,得奖者要发表自己的感谢词。站在台上是一名拥有黄金比例脸孔、外形俊美、谈吐得体的青年,他得意地说:“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我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正确无比的基因编辑,让我在起跑点上胜出全部竞争对手!”
台下大家心中有数。上台得奖的家伙貌似在技艺上力压群雄,实际上就是在比拼谁家的基因编辑工程更胜一筹。
以上这段是我杜撰的情节,但绝不是甚么危言耸听。
不久前,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他的基因编辑工程计划成功改造了两名婴儿的基因编码,让她们从此对爱滋病免疫。贺选择把这则消息在香港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大会之前宣布,除了让人怀疑他的居心叵测,也让许多科学家措手不及,纷纷强烈谴责贺的肆意妄为,中国政府已经宣布暂停贺的所有科研活动。
加上贺好像用对待实验动物的方式,当场念出这两名女婴的名字,其丝毫没有考虑保护隐私的言行举止,让人觉得他已经走火入魔。
也有学者认为贺是以免疫爱滋病为幌子,实际上是以“高智商基因编辑”的方向奋进来牟利。
免疫于爱滋病,不好吗?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的确,爱滋病至今夺走许多宝贵的生命,近期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里,皇后乐队主唱Freddie Mercury就是因为感染爱滋病而英年早逝。如果有一项技术让爱滋病不再是绝症,无可否认是人类的福音。
但,比起“为甚么科学家反对人类先天免疫爱滋病?”,我们更应该问的是:让人类对爱滋病免疫的代价是甚么?
根据资料显示,人体的CCR5蛋白质是爱滋病毒的攻击对象,也是人类主要感染爱滋病的主因。事实上,确实有极少数的人类(大约是1%的高加索人种)因为先天缺乏CCR5蛋白质,所以不容易感染爱滋病。不过,随之而来的代价是无法对一种名为西尼罗河病毒产生免疫力。而贺的基因编辑就是打算在人类胚胎中直接把CCR5从基因组里抹除,制造出免疫爱滋病毒的人类。
问题来了,由于目前的医学发展已经能够把爱滋病从绝症拖成慢性疾病,某程度上算是做到了延迟死亡的效果,加上我们有最可靠的预防工具————保险套。因此,当人类已经有好些风险较低且效果可靠的医疗/预防手段,贺的计划不但无法让我们觉得受益良多,也使得他的基因编辑手段更引人注目也惹人非议。
甚么是基因编辑工程?
很简单,我们把人类想象成方程式,我们的脸孔体型、肤色发色瞳孔色、高矮肥瘦、精明愚笨的背后都是一堆方程式所组成的。而我们父母的精子和卵子决定了这些方程式怎么写,精子和卵子的背后也是一堆方程式组成,两者相遇后所产生的“惊喜”则是充满未知数。因此,我们除了会遗传父母的某些基因,也带有某些父母所没有的生理特征。
而基因编辑工程就是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干预这一部份,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所谓自己做自己主人的意味。
根据《社会伦理通识》其中一篇文章指出,基因工程有几种分类法,其中一种就是区分干预的意图,也就是所谓的“消极干预”和“积极干预”。前者是要把人类会患有疾病的基因直接排除掉(贺的实验就是这类型),而后者则是要把人类“设计”得更完美,例如更高更强壮等等。
基因工程的道德难题
作者进一步指出,随着基因工程和相关知识的突飞猛进,我们将会面对几个道德难题:
˙基因资讯的分享。我们的基因资讯将会被商业化,例如保险公司用我们的基因资讯来判断到底要不要让我们受保,以及赔偿金额是多少。
这些都会无形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歧视和不平等,虽然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已经是和裸体没有太大差别。
˙扮演上帝的指责。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都会面对这个问题:到底甚么是好,甚么才是坏?谁有权利决定?可想而知会催生出另一股优生学的浪潮,甚么是美、智力多少才算聪明、甚么身材最标准等价值观会不断涌向,让原本已经趋向单一价值观的社会更加单一乏味。
˙追求完美的争议。《社会伦理通识》作者的这种观点和《反对完美》作者迈可‧桑德尔的立场有相似之处。当“完美”可以量身订造,我们还会珍惜“生命是赐予的”吗?我们还会相信“1%的天份和99%的努力”吗?亦或是我们会认为一切都写在那基因里?当手段变成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异化现象。
目前科学界对贺的判断主要都围绕在:极低甚至是不必要的收益、基因编辑的风险和基因库(gene pool)。毕竟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有98.77%相似,也就是说那少于2%的基因组就足以决定了人类和黑猩猩的天壤之别。由此可见,即使一丁点的基因改动也会带来极大的骨牌效应。
当那两名婴儿长大成人后生下的后代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基因库,没人可以预知她们的“特殊基因”会对自己小孩的基因造成何种影响,更遑论这些问题可能会相隔几代人之后才浮现。
如果绝对安全呢?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逼问:如果绝对安全,是否应该接受人体基因编辑?
迈可‧桑德尔在《反对完美》里把他的立场说得一清二楚:坚决反对基因改良工程。他认为这些行为会使得人类3种重要价值观崩塌,即是谦卑、责任和团结。
首先是谦卑,诚如我一开头所杜撰的那样,从此以后我们的成就不再是够不够努力的问题了,而是你的基因编辑够不够完美的问题。在面对自己的成就时,我们不会认为自己是刚好走运,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当一切竞赛的结局就已经被基因编辑写好,我们又何须谦卑,何须兴奋?
也因为一切都可以被编辑,那么我们的父母就有感觉异常压力。以前,当小孩把自己的某些短处归咎于父母时,父母大可说“我也不想的”来推卸责任并减少愧疚感。有了基因编辑后,父母就会生怕自己帮孩子选了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基因编辑,最后让小孩觉得自己不如一块叉烧的主因就是父母在基因编辑犯错所致的。
最后影响的是团结。人类之所以是群居动物源自于我们需要结合他人来取长补短,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成就不全然是个人努力换取,而是有相当大的运气成份。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帮助弱势群体。可是一旦有了基因编辑,个人成就和基因编辑工作是成正比的,那时就真成了“没有失败的人,只有基因编辑失败的人”。
○伦理多矛盾却必要
赞成基因编辑工程的一方则认为其实基因编辑和人类很多行为是差不多,不值得大惊小怪。
我们尊重生命,且相信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不允许堕胎。
但慢慢地,我们可以接受用堕胎这个手法来“淘汰”掉那些有缺陷的受精卵。安乐死一开始也是不被很多人接受,不过这看法也逐渐出现松动,大家开始尊重病人意愿,允许他们“自我淘汰”。
整容、整型、增高、牙齿矫正、近视激光手术、注射羊胎素等“自我改善”的手段逐渐受落都足以说明只要有足够的诱因,人类社会并没有想象中如此坚定不移。
迈可‧桑德尔也有提到通过外在力量,例如我们吃药物治疗身体,用特殊仪器锻炼身体或者吃保健品来增强体魄也算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基因改良。况且,基因改造物品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基因改造食品是一例,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荧光鱼也是一例。
因此在赞成派看来,反对基因工程的一方自相矛盾的模样是非常可笑。
即便如此,反对派依然需要继续存在扮演者把关者的角色。我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向科技的巨大好处缴械投降,然而有了大跃进的惨痛教训,直接承认人类其实和动物或者机器人没两样,缓缓前进会是更为妥当和稳定的做法。
科技让人类走向灭亡吗?
在漫画《钢之炼金术师》里,一位国家炼金术师因为无法交出新的研发成果而面临失去国家资助的压力,最后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和狗炼成“合成兽”来凑数。女孩因为意识并没有被抹杀,说出了一句“大哥哥,一起来玩吧!”而吓坏了主角一行人。最后这只被炼成的“狗”被一位叫斯卡的极端复仇者杀死了,作者算是巧妙地避开了“一旦人体实验品失败了,要如何处置”的道德两难局面。
回到贺的基因编辑工程,要是这两名婴儿的基因被发觉会危害人类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处置呢?又有谁会去当斯卡的角色?
就像是电影《黑暗骑士》里的两艘逃生船,谁敢把对方的船给炸了好让自己可以生存下来?
也许科技真正毁灭人类并不是上演甚么大自然反噬的灾难片,而是把人类逼到一个墙角,让我们不禁问自己:我们和动物又有甚么区别呢?
想了解更多人类未来?
《未来简史》(台湾译为《人类大命运》)
哈拉瑞三部曲著作的第二本,第一本讲述了智人如何打败尼安德特人并成为我们今天的模样,而这一本则是给大家勾勒出未来的人类社会。作者大胆挑战人类是否存在“自我意识”的假设,并解释人工智能如何“入侵”我们生活。也许以后的人类真的是生化人也说不定。
《从海胆到多利羊:探索克隆技术》
一本简单的科普小书,讲述人类如何成功克隆小动物,并讨论“克隆人”的道德两难问题,甚至有克隆人如何对疾病起到关键的治疗效果。从中可发现人类的道德防御不断更新,长期来看是逐渐下滑的。
《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贾德‧戴蒙撰写《鎗炮、病菌与钢铁》之前的力作。讲述非常相像的“近亲”人类和黑猩猩如何征服大自然,并爬上食物链顶端。这类书虽如过江之鲫,但此书依然非常好读,适合对进化论和生物有兴趣的朋友。
《社会伦理通识》
本书主要分成8个谈论范围:爱与性、生与死、人际关系、经济与伦理、平等与关怀、边缘行为、政教议题及媒体与伦理。
每个范围再细化成单一议题,例如在“爱与性”,就有性骚扰、变性、同性婚姻等议题。
《反对完美》(最新译名为《订制完美》)
人性和科技之间的拉扯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甚么我们明知道有些事情看起来百利无一害,却偏偏不愿前进?是纯粹的道德优越感作祟、保守,亦或是不敢高估人类的知识?迈可‧桑德尔继《正义》和《钱买不到的东西》后,对科技与人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