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以科技为首的世纪。各国竞相拨款科研发展科研希望能以科技立国,各国政府都勾勒工业4.0和高端科技发展蓝图。不少经济学家也指出现在是以科技为主和智慧型经济的时代。不少扰乱型经济都是源自于数码和科技发展。
然而,科技迅速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例如美中之间的贸易和科技战;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编辑婴孩,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科研道德的争议等等,不止影响未来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我们社会的生活。在我国,数码经济影响的传统行业多不胜数,其中传统德士和酒店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治,科学当然也离不开政治。例如,美英和不少西方国家政府对8个星期以下的胚胎研究进行严格控制。欧盟利用科学研究结果订立环保条文,一方面为地球气候出力,一方面确保法律不会过于苛刻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过去多个与科技发展有关的课题引发民众舆论,从劳勿的山埃采金问题,核子发电厂,马航意外至最近的马新领空及海域争议。其中设于关丹的莱纳斯稀土厂更是引发了民众集会。
这些事件往往成功被当时的在野党转换成民众所关注的课题是因为在朝国阵成员党往往把这些课题丢给政府机关。与其说这些政党置身事外,倒不如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可以引导民众舆论。
莱纳斯稀土厂和马航MH370失踪对马华来说影响重大。华社反莱纳斯的声音最为强烈,马华受千夫所指但是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党员站出来.MH370虽然发生在廖中莱担任交通部长一职,但是寻找残骸一直以来是交通部所负责,多年来也毫无进展,也是一样没有党员站出来做出政治性解释。
新任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虽然说要检讨和吸取马华败因重新走入华社,但是从他的新领导层,明显依旧是一成不变。
例如我好奇马华为何还要设立对华和一带一路局?
马华在朝时可以通过外交部,国际贸工部与对中特使一职为中国推销一带一路,也可以利用州政府的联系为中国企业商家做联系。
可如今完全没有任何职位资源,究竟这个职位还能为一带一路做出什么贡献?
同样的,过去的数届大选已经证明华团在华社毫无任何影响力。为何还要浪费时间?华总与华团领导人受邀与纳吉共进午餐,呼吁华社要支持纳吉和中国,结果还不是输到只剩下一国会议席?
马华如今欠缺的是年轻的专业人士,为何不设立一个与科学有关的小组吸引科技人才?
马华过去在这些课题上一直处于挨打状态,也无法提出替代政策,所以一直被认为在国阵内无作为。现在处于在野,也即将没有“国阵”这个烂品牌的束缚,应该趁此机会重新建设自己的能力。
例如香港民主派公民党九龙东的现任立法会议员谭文豪,出身民航机师,拥有驾驶空中巴士和波音大型飞机的经验,可以针对所有与民航或航空有关的事项向政府提出意见。他针对政府建设香港机场第三跑道提出专业意见,甚至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请愿信要求彻查前特首梁振英家庭机场滥权。而在新空中管理软体安装使用中出现的多次故障,也是由他多次向政府提出质疑。同样的,而建制派完全没有人可以站出来抗衡。
这个策略要是做得好,有平台可以发挥,自然就可以吸引和扩大更多专业科技人才加入开拓更多议题。例如将电能车列为第三国产车计划,石化业与环保发展平衡,以及开拓棕油医学用途等等。每天只是埋怨希盟政府搞成棕油跌价,不如就我国棕油研究和开拓棕油在医学上用途提出质问与提议不是更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