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第一次踏入我工作室的人,第一句话总会说:“好多东西哦!”第二句就是“好多老东西哦!”甚至有人会说“你收集古董吗?”其实我还没有收集古董的本事,这些物品充其量只不过是老东西,最适合的说法是,它们都是被他人使用过,或是被转售的二手东西。我所购买的二手物品包括衣物、鞋子、包包、锅碗瓢盆、家具、摆设品、交通工具…………几乎生活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二手的(贴身物品除外)。
首先让我们厘清3个旧东西的分类名词:1)古董(Antique)2)古著(Vintage)3)二手(Second-hand)。
我们一般普通人不太会买古董,除了价格昂贵之外,个人也没有鉴别古董价值与真伪的能力,加上古董是用来珍藏而非使用,不符我每日需求,因此不在我的购物名单里。
那甚么是古著?它源于英国,后来渐渐流行在欧洲、日本、香港等地,如今它变成一种文化和衣著态度。一件服饰至少需拥有10年以上的历史才可以称之为古著,其中它必须拥有不可复制的价值,并能代表某个时期的特定因素,其中包括皮包、鞋子、帽子、皮带…………甚至是Rolex手表,这些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渐渐形成温润的色彩,皮革从崭新的表面变成蜜蜡色般的光泽,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而品质依然完好的古著,通常都价值不菲。(只能拥有少量的单品)因此最符合我个人的经济需求的就是二手物品。二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使用过的,另一种则是没有用过的。它们怎么从一手变二手呢?主要是有些人买回来后觉得尺寸不合适或是风格不符,或者其他原因搁置了,有些则是他人送礼的物品(连盒子都会保留下来),它们最终流落到许多“中古店”,等候它们的第二次生命。
我最早购买二手衣的经验是从大学时期开始,当时在意大利念书没甚么零用钱,大部份的冬季衣物就只能在佛罗伦斯SanLorenzo跳蚤市场收罗,凭著一股“青春不怕穿旧衣”的精神,大胆地买了许多品质很好的经典服饰,如机车皮衣、麂皮混搭毛衣、美国水手军官外套等等,就这样当作是每日的穿著搭配,不亦乐乎。后来回来马来西亚,保留习惯地在日本进口的中古衣店里,寻找过季的T恤和格子衬衫,但是当时却被身边的人说那都是死人穿过的衣服,因为店里总是有一股莫名的酸味。
内敛沉淀的二手物
渐渐地生活稳定下来,每日所使用的物品也越来越多,在购买新东西前,我总习惯先到二手店看看,检查店内是否存有状态良好的二手物来取代新物,因为这些积累在架子上的旧东西,它们都等待著服务下一个主人,让它们被使用的生命延长。就这样,工作室里积累的物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像是二手店的展示仓库,然而这也比较接近我理想的生活样貌。
友人转贴了一篇“在芬兰二手购物才是生活品味”的网文给我看,其中内容谈及“不少芬兰人都意识到资源再用的重要性,它们不但有此自觉,更认同是一种对抗商品化社会的新潮流和生活品味。当地一些二手店和循环物资站渐为普及,它们甚至成为优先考虑的购物店舖。”(这完全与我的想法吻合啊!)再推荐这位被誉为“全日本最懂得生活的男人”作家松浦弥太郎(注1),他在《日日100》中这样写到“任何东西都有坏的一天,我会选择修缮后继续使用。丰富而专注的人生就此展开。”“对自己身边的东西,都要当作是自己重要的朋友,认真对待。”
有人说潮流太喧嚣,而古著很安静,这些旧东西、二手物品总是安静地等待他人将它带回家,我们无法停止所有东西都会老去、过去,然而它们的价值在于有没有被赏识,有没有被珍惜和使用,当功能还完好,样貌虽然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它们呈现的是一种内敛沉淀和反思。(人也一样吧。)
不如我们一起携手共创二手人生吧!
注1:
松浦弥太郎(Matsuura Yataro)作家、出版人、书店经营者。生活美学先行者,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被誉为“全日本最懂得生活的男人”。著有《最糟也最棒的书店》《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自在旅行》“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等多部作品,以独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哲学影响了数百万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