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1/2019
起早摸黑到渡头.坐船上学去
作者: limlc

(雪兰莪.丹绒加弄2日讯)上学受教育,对雪州滨海丹绒加弄双溪加江渔村(Bagan Sg Kajang)的学子来说,从来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由于渔村内没有华小,他们自小得起早摸黑到渡头,乘坐“校船”横渡约200公尺宽的双溪登宜(SgTengi)河口,到俗称“对面港”的丹绒加弄峇眼益群华小求学。

船程虽乃一眨眼功夫,不到5分钟便靠岸,唯一年内偶尔遇上的风浪,则令渡船过河显得稍有惊险。遇上这情况,一些家长会选择用陆路绕经丹绒加弄大街,用车或摩哆车载送孩子上学。

由於有船隻經過忽然掀起波濤,把剛入讀幼稚園的小弟弟(右一)給嚇壞了。(圖:星洲日報)
家长陪同孩子来到渡头,目送孩子搭乘校船到对岸求取知识。(图:星洲日报)

建行人桥梦想难实现

雪州虽贵为先进州,但基设发展普及率在某些偏远的滨海郊区,仍显得鞭长莫及。村民们从90年代起苦盼兴建一座行人桥,以利惠莘莘学子走路上学的梦想,因碍于河口渔船通航繁忙的技术问题、建桥耗资庞大不符合经济效益等现实因素,依旧无法实现。

即便如此,大马华人坚持母语教育的民族原则,始终不因环境的艰钜而动摇。目前双溪加江渔村的学生,约占益群华小包括幼儿园全校105名学生的40%。

鉴于渔村内人口外移,要兴建一所新华小近乎缘木求鱼,因此从40年代末益群华小启用后,双溪加江的村民都已习惯坐船过河上学的日常生活,从祖辈繁衍至子、再到如今的孙辈都这样走来。

用陆路需绕9公里路程

藉着今日的新学年开学日,《大都会》社区报记者在双溪加江渔村村长林福长安排下,于清晨6时30分在渔村渡头等待由家长陪同前来的30余名小学生,体验与他们一同上船渡河,到学校求知的“校船生涯”。

相比起东马学生以渡船代步的普遍情景,在陆路交通发达的半岛西海岸,尤其是工商业蓬勃的雪州,相信双溪加江渔村学生坐船上课的情景,乃雪州“唯一”。

根据谷歌地图显示,从双溪加江渔村就近渡河,是抵达益群华小的最便捷方式。若使用陆路,需绕经马来渔村(KgNelayan)出滨海联邦5号公路,进入丹绒加弄街场过桥后,再拐入华小路段,需多花15至20分钟约9公里路程。

谷歌地图显示,若要从双溪加江渔村使用陆路到益群华小,得绕大圈花上至少15分钟的9公里路程,因此渡河为最便捷方法。

船夫护送稚龄学生到校

清晨6时30分天未破晓,陆续有家长用摩哆车载送孩子,或陪伴步行来到渡头,在让孩子穿上童装救生衣后,一些家长会留在渡头,目送于6时50分开船的校船,把孩子安全送抵对岸后才放心回家。

他们都放心把孩子交给值得托付的船夫,没有家长随同上船,而船夫在靠岸后,都会尽责亲自护送较稚龄的学生,一同步行到校后才返回。

据观察,搭船上学的学生们虽年龄很小,但对使用有别于同龄学生的交通工具上学,已是泰然自若。

他们在家长或船夫协助下登船后,有秩序坐在船上与同学交谈等待开船。一些男同学在小船靠岸后,便迫不及待“跳上”渡头,晨早便尽显活力充沛的一面。

今日入学的幼儿园新生有6人、一年级新生为11人,由于一年级生几乎都念过幼儿园,早已经历搭船上学的生涯,显得见惯不怪。

幼稚园新生同样没有太大的心里障碍或表露紧张神情,只有在船只经过掀起的浪涛波动时,其中一名小朋友才忽然受惊,哭喊要找送他的爷爷,同学则协助安抚。

黄福荣:应村民要求载送学生

船夫黄福荣(57岁)表示,虽然收取每名学生每月30令吉船费,但在扣除了修船和保养船只的费用后,一年下来的净赚乃所剩无几,为学生摆渡过河算是一份社会工作,虽然儿子不忍见他辛苦而劝说不载,但他若不载,学生就没船过河了。

也是一名前渔夫的他说,自从结束捕鱼生涯后,便应村民要求,于八九年前先用私家小船展开载送学生的专职摆渡生涯,当时的小船一次只能最多载送20人,加上乘船的学生有90人,所以需分多次往返载送。

不过,如今渔村人口外移,加上一些家长自行用陆路载送,乘船的学生只剩下30多人,加上4年前他在时任双溪加江联邦村长洪成福协助下,成功向时任房地部长兼丹绒加弄区国会议员丹斯里诺奥马争取到一艘较大的船载学生,因此目前的摆渡一趟足矣。

黄福荣说,自己目前是退休状态,闲时在家帮忙照顾孙儿,对日子没有太多要求,能够尽一分力载送村内的孩子上学,让他觉得有意义和倍感光荣。

每年需花数千维修引擎

他透露,每年需花数千令吉在保养和维修船只引擎,最糟的是曾被人偷盗引擎牙箱,幸亏当时获得政党协助申请拨款,弥补了其损失。

他希望,能获得人民代议士协助申请拨款,减轻本身修船的经济负担。

黄国耀:从小坐船上学不觉得危险

在没有黄福荣专职摆渡的时代,要上课的学生,一般都在渔行等待,靠“喊船”的方式搭乘“顺风船”到对岸上学。

黄福荣笑称,只要准备出海或回航经过的渔船,都会停下顺道载送学生过港。

目前在沙亚南打理手机店生意的其儿子黄国耀(26岁),今日趁周休随同父亲送刚入幼稚园的儿子黄恺乐(5岁)上学,并协助学生上下船。

他表示,自己从小也是坐船上学,不觉得搭船经历有何特别或危险,反倒是来自依约的太太,因习惯坐车上学,所以会有些不放心孩子搭船。

“我是放心让父亲载送孩子们上学,只要没有顽皮的学生在船上故意摇晃,基本上是很安全的。”

天未破曉,雙溪加江的學生已搭乘“校船”來到校外,準備一天的求知歷程,印證了華裔為母語教育的堅持。(圖:星洲日報)

林月忠(益群华小家协主席):盼更多商家赞助船费

“去年下半年学生的船费获得一家企业全额赞助,我呼吁商家和团体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发扬回馈社会精神,协助承担学生船费和校内26名学生的营养早餐计划,让有需要的学生受惠,否则渔民家长得自行付船费,增加家庭负担,有意者可联络校长张凤娟(012-2970399)。

家协有聘请一名校外英文老师,于每周三的课后为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补习,打好英文基础,高年级学生则进行课外活动,英文补习班的学费由家协与家长对半承担。我也希望政府能拨款协助年迈船夫维修校船设备,否则船夫每年都需自费保养,负担不小。”

吴世鸿(益群华小家协副主席):盼拨款建行人桥

“希望政府能拨款兴建一座行人桥,方便双溪加江的学生走路来上课。

目前希望能获得拨款,从学校建条具遮雨棚的行人道到渡头,方便学生不用日晒雨淋。

我们刚于去年11月24日举办一场校友回校日筹款晚宴,以筹募重建多用途礼堂和雨盖篮球场基金。”

谢爱玲(36岁,家长):担忧孩子安危

“孩子乘船渡河虽然安全,但偶尔风浪大时心会很牵挂,担忧在船上的两名孩子安危,所以我每次都一定要看到船安全在对面靠岸后,才放心回家。至于放学时就孩子坐船回来后,自行走路回家。

村民从很早以前时,就希望能建一座行人桥衔接对面港,但也了解到这不容易,毕竟渔村人口减少,年轻人都往外移了,所以继续用这样的摆渡方式,有些家长会自行载送孩子上学。”

入读一年级的洪伟骏(左)表示不怕搭船,因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坐船上学,旁为巫裔好友马利。其专属救生衣写上了本身名字。(图:星洲日报)
搭船到来的幼儿班学生都妥善保管本身的救生衣,以供回程使用。(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