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1/2019
【框里框外】谢林霖·知知港的客家女神·“叔婆太法妙仙人”
作者: niki

知知港客家籍贯的人多是不争的事实。

大家一大早乌漆麻黑来到这个不靠海的港,很多时候为的是那道地的客家糕粿而来。

知知港地方小可以去的地方不多,可这里有好几座庙,其中“广福宫”是顶出名的一座庙宇,建于清朝光绪18年,祠庙里供奉的正神为中国梅县乡下膜拜的镇江“叔婆太法妙仙人”。

“叔婆太法妙仙人”本来是郭姓人和徐姓人的本姓保护神,跟着宗祠家庙的脚步,从广东梅县到中国大江南北,也开始开放予别姓人来祭拜,辗转来到了印尼的Karawang,在1770年,由中国大浦大麻的刘氏、钟氏和许氏三家宗亲将大麻的香炉带入印尼;1867年,芙蓉暗邦岸与芭蕾之间的百年古庙仙人叔婆太庙,是由当时的华人侨领李三,将家乡的神请来这一个开矿的重地,建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座“叔婆太法妙仙人”;知知港的则是在1893年从芭蕾请来香炉建庙。其中在各地开支落叶的神坛庙宇,如今大多没落,稍有人知还供奉着“叔婆太法妙仙人”的,只有这两座庙了!

广福宫庙还很有古时的味道。

本姓保护神的传说

在各地“叔婆太法妙仙人”的传说里伶俐的郭妙玲是蕉岭县蕉南村郭念四郎的四女儿,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3)农历五月初四,18岁那年,郭家选中瓜州徐姓一个厚道人家,择定秋后完婚。农历七月二十三,一阵鞭炮响后,只见新娘子妙玲走了出来,站在石檐阶上,对众人说:“刚才玉皇大帝赐我吃了仙果,并敕封我为‘法妙仙母’,现在我已成为仙人,所以不能与凡人成婚了,请父母、亲朋及徐家见谅。”郭妙玲成仙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下子传遍整个梅州。

为了祈求仙母保佑,郭、徐两家都择日选址建造“法妙仙母宫”,供奉“敕封法妙仙母之神位”

牌位,郭姓尊称“法妙仙母”为“仙人姑婆”;徐姓尊称“法妙仙母”为“仙人叔婆”,两姓都视“法妙仙母”为本姓保护神。许多妇女为了孩儿难养,还会把小孩过继给神祇,按个郭姓名号,中间多有一个“妙”字,祈求小孩能健康成长。孩子长大成人后,可以回来庙里讨回写下名字生辰的过继纸,在神坛前上香禀告火化,就算退契。可是没有退契的也大有人在。

在中国一些庙宇里,“叔婆太法妙仙人”也常常和海南“天后娘娘妈祖”并坐,两位女神虽然分属不同的籍贯庙,却都是出海讨海人的护佑神,也是妇女们托付对孩子健康成长愿望的女神。庙祝嘴里说的救父寻兄的故事,在民间多指妈祖16岁秋天的事故。虽然说不上对错,也是一种渊源。

庙祝说当年知知港以种植业或锡矿业为生,父母得早出晚归,家里的孩子都放在庙里。听说不哭闹,也不拉屎拉尿的,好像有仙人母照料着,一直到父母来领。这样算不算是最早和最神的托儿所?当时人民为生活逼不得已把孩子寄放在庙里,如果真有仙人母照顾也是一种安慰。可能因为如此照顾孩童,这座“广福宫”是不给求字的,几代乩童都坚决不让赌,说是“叔婆太法妙仙人”的指示。

庙里的磬鼓都是从中国请回来的。(图:星洲日报)

神明的药签

早期的知知港是森美兰州一个偏僻的小埠,四面森林环抱,没有医药服务,当时扶乩时除了求运签,还有药签可求。站在那里细读运签,不同于一般庙宇里四句诗歌典故的签诗,这里多是劝人向善向上的诫句──“他人不可欺,起念有天知,但能行正直,吉庆自有余。”不管谁来为何事求签,都有循循善诱的话来点醒你。

而药签上种种不同的药方,简单不复杂,想必也是一些民间解毒去暑却寒的普通药方,比如:仙人草或者大黄配大桔的药材来煲水。庙祝说当年扶乩时就会写下签号,让善信跟着药方抓药,现在医药发达,没有人再来庙里求药签了,只不过还是把这些药签留了下来。有哪位有心人或者可以记录这些药方,看看出处,写下相应的疾病症状,或者对于一个民间偏方的记录也是一种功德。

这样的本姓庙宇在马来西亚应该已经很少,靠的是一种信念苟延残喘着,和对家族身份的认同。看一座本姓庙,听一段历史。在传说里流传的岂只是一个神妙故事,也是一个籍贯家族的苦难和期盼。一把香灰,一个炉跟随着矿工的脚步,从中国到印尼,再来到马来西亚的芭蕾一直到知知港,漂流的是人,根不断的想念着家乡的亲人。

盘香袅袅。(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