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仑国会议席补选即将上演激烈的硬战,在充斥着紧张战况的氛围之下,也转换一下心情,随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的脚步出发,登上山高气爽的避暑胜地,边吹吹冷风边翻转金马仑高原!
本报配合金马仑国席补选,1月12日起一连两周推出《金马仑趴趴走》系列。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赴金马仑高原,精心为读者带来好玩、好吃、好住的旅游攻略外,尚会贴近农民的心声,从中了解高原农业的发展及前景等,让读者“不出门,也能知高原大小事”。
金马仑国席补选提名日落于1月12日,投票日则在1月26日,为期14天的竞选期期间,本报除了为读者送上新鲜出炉的各阵营竞选动态外,也会每日准时为读者注入轻松有趣的补选养分,敬请留守《大霹雳》社区报。
农业是金马仑的经济命脉,当地近半的人口是从事与农业活动有关的工作,农业与相关经济活动一年给金马仑创造的经济收益可达约10亿令吉。
其中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当地旅游业还未成形时,可说撑起整个金马仑的经济,目前金马仑一年的蔬菜生产总值有约5亿令吉。
金马仑的蔬菜种植始于上世纪20年代冷力河的两岸,版图经过整百年的拓展,金马仑菜农公会总务蔡依锰向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说,金马仑目前约有1万英亩土地种植蔬菜,比茶和花卉的种植地的总合多出近半。
目前主要产菜区在巴登威利、甘榜拉惹、蓝谷和罗京高原,其次是直冷甲、瓜拉德拉、碧兰璋及冷力。
虽然农民绝大部份维持传统的常规耕种方式,但80年代起有人采用滴灌种植,90年代开始则引进水耕法和有机耕种,而活力农耕农法是在近年成功扎根,可以说金马仑的种植法已随着当地农业蓬勃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战后才采商业耕种
金马仑农民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进行商业耕种,但那时务农全靠人力。60年代开始有了抽水机、农药喷雾机、小型土耕机等小型机器,但还是以人工为主。如今时光过去了半个世纪,耕农随着不同的农耕法实践引入不同的设备,包装上有人已采用真空预冷技术,现在也有人采用电子下单,但农民仍旧高度依赖人力。
包菜、生菜类是金马仑长红菜类,特别是包菜,因我国有设进口固打,所以产量上一直以来都独占鳌头,直到20多年前当地引进了新品种蕃茄,包菜产量才被挤去第二位。
防雨棚最多生产番茄
金马仑最具特色的景观是防雨棚处处。蔡依锰说,这里的农园逾60%盖搭了防雨棚。防雨棚最多生产的蔬菜正是番茄,其他还有彩椒、樱桃番茄、茄子、日本黄瓜等。这里鲜少有新品种蔬菜推出,近期出现的如冰菜和青龙菜都还未成气候,而过去曾在某个年代红极一时的蔬菜,如碗豆、日本花菇、金针菜却已光环褪尽。
金马仑蔬菜76%供内销西马半岛,22%销到新加坡,也有少量售往中东迪拜。
对于金马仑菜业的前景是否继续看俏,蔡依锰表示,胥视市场需求和菜农的能力,不管怎样,当地菜业已受到外国尤其是越南的强力竞争。
无地可耕缺外劳成本涨
农民面对3问题
国人食用的蔬菜50%进口自外国,也许有人会认为作为蔬菜生产中心的金马仑前途光明,其实当地农民却深受无地可耕、请不到足够的外劳、营运成本上涨等问题所困。
彭亨州政府早在2008年就已冻结金马仑土地开发,事实证明,这无阻有心人非法开芭,猖獗程度甚至致使前朝政府推展“象牙行动”。
与此同时,却有不少已耕种多年的农民还未申请到临时地契(TOL),他们因而不但请不到外劳,也无法向金融机构贷款,这无疑局限他们的发展。而拥有临时地契的农民因每年须申请更新地契,土地拥有权没有保障,不敢投资先进设备,以致他们要提高产量有难度。
蔡依锰:“永续行动”合法化农民
蔡依锰表示,新联邦政府既已决定推动“永续行动”,希望彭亨州政府能够配合联邦政府政策,合法化那些在原地耕种了5年以上,而土地面积不超过5英亩的农民,颁发他们临时地契,至于那些想要申请将临时地契换成地契者,则酌情予以批准。
“‘永续行动’强调的是农业的永续发展,注重环境的保护,政府要达到目的,必须最先着手解决金马仑废料处理,尤其是这里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适合的农业废料回收站!”
他说,很多同业因土地权问题维持劳力密集的作业方式,但当地许多年轻人因不愿意务农而外流,然而同业申请劳工时当局却只肯批约一半所要的人数。
盼解冻孟外劳来马
“其实就是外国劳工,包括印尼、越南、缅甸外劳也不喜欢务农,只有孟加拉外劳比较乐意,然而政府已冻结孟加拉劳工来马,希望新政府今年能重新开放让他们进来。”
他说,近年农药、肥料价格不断上涨,种子价钱更是节节上升,偏偏我国的蔬菜种子近乎全部购自国外,成本水涨船高的情况若继续下去,金马仑蔬菜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我们不但会在国际失去竞争力,甚至在国内市场也会处于下风,因为除了包菜有进口固打,其他蔬菜可以自由进入我国,而且政府也没对进口蔬菜征收任何税务。”
他提到,我国的农业相关机构,如大马农业与发展研究院、联邦农粮销售局等,不但要剔除繁文缛节,也要全面发挥功能,同时希望政府能重启给菜农提供奖掖和援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