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2/2019
菇农的挑战(下篇):科技处理赋予新价值·废弃菇包化身有机肥
作者: 锺柔洁/陈浩瑞

大量的淘汰菇包可经过加工,化身成为有机堆肥。(图:星洲日报)

科技化的年代,许多东西都能与科技挂钩,然后在以另一种形象示人,可循环物体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让我们看看,菇包在被淘汰时,又如何因科技而华丽变身!

菇包在完成数潮收成后,就必须淘汰及让新菇包上架,此时,该如何处理大量淘汰菇包呢?

一些菇农会以传统方式处理,包括丢弃、土埋或焚烧。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旧菇包有了更环保及更有价值的处理方法——制成有机肥料。

食用菌种植虽是农业的一种,却与传统农业有颇大的不同,从制作到淘汰都可以与科技挂钩,淘汰的菇包就被是科技赋予另一种价值。

数步骤就能形成肥料

目前,市场上就有数家公司投身有机肥料行列,而有机肥料的主要原料就是淘汰菇包中的木屑,只需经过数个步骤,历时约2个月半,有机肥料就能形成。

周瑞钦:研究约10年掌握制堆肥方法

种植毫菇已有逾30年经验的周瑞钦,就因为有感淘汰的菇包需要有更好的去处,就在约10年前开始对废弃菇包进行研究,多方面参考各种文献、学术论文及记录等资料,终于掌握了制作堆肥的方法。

开始时,他在政府的配合下进行有机堆肥研究,在不断的研发与改良后,质量稳定的有机堆肥终于在约7年前见到成果,以菇包废料制成的有机肥料也终于面市。

他披露,作为菇包主要原料的橡胶木,如果直接制作成燃料或堆肥,就非常可惜,毕竟木屑还能有其他价值,即种植食用菌,之后才再制成堆肥或燃料,这不但不影响质地,还能一物多用。

“我们将废弃的木屑、油棕黑泥(沉淀物)、菇脚及黄豆渣,依据所需比例来进行混合与翻炒,经过数次发酵与翻炒后,就能形成有机肥料。过程中,我们还会注入足够的细菌及空气,让混合物彻底分解和进行有氧发酵,所以不会发臭。”

他解释,有机堆肥对植物成长有良好效用,可增加土地的有机物质,让植物根部更容易吸收营养,并可防止土壤硬化,也能消灭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其价钱也更低,这些都是化肥无法做到的。

营养与鸡粪不相上下更卫生

“化验结果显示,有机堆肥的营养与鸡粪不相上下,而且比鸡粪来的卫生,不会有臭味,也没有苍蝇。”

他坦言,长远而言,有机堆肥对土壤与植物绝对有益无害,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他说,食用菌种植,不只是一项需要较高技术的农业,更是一项“废物归零”(wasteto zerowaste)的行业。

“我们有向菇农收菇包,除了解决他们处理废弃菇包的麻烦,也能再循环成有机肥料,一举多得。”

无论如何,他指出,国内农民对有机堆肥的接受度还有很大的空间,主要是人们还不真正了解有机化肥的好处,不过,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提升。

周义凡:培植繁琐不断改良
“菌种”决定种菇成败

菇的产量与品质,除了与环境、天气、菇包配料与照顾方式息息相关外,“菌种”当然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其重要性就如“基因”,加上其他因素,决定了种菇的成败。

培植菌种是繁琐且要求极高的事项,从母种组织细胞选择、培养基品质、接种等都环环相扣,若过程中有疏忽,就会造成培植失败。

由于培植菌种的繁杂程序及技术的需求,令国内的菇农都趋向购买菌种;而来自玉射,从事培植菌种已十多年的周义凡(37岁),就是本地主要的供应者之一。

自小接触耗菇种植的周义凡,在大学时期尽管课业繁忙,却毅然投身培植菌种与种菇行业,在家乡与大学间来回奔波,尽管苦累,但经过多年尝试和改良,终于取得不俗成绩。

敏感易受杂菌侵蚀

他说,菌种非常敏感,容易受杂菌侵蚀,须在无菌箱才能进行,以达到零污染环境,而且知识的累积与经验非常重要,方可从菌丝的成长情况察觉出问题。

他披露,制作菌种须先从高品质的菇叶上获取细胞组织,再进行培植,过后才转移到已高温杀菌的培养基,让其在恒温下继续生长至成熟。

他坦言,国外许多菌种培植,都以非常先进与科技化方式进行,相对之下,我国在此方面仍相当落后。

从培植照顾采收到出售
每一环都需专业知识

也是菇农的周义凡指出,食用菌从菌种培植、制作菇包、照顾方式、采收与出售,每一环都须专业知识。因此,种菇未来趋势是必须专业化,顺应着大环境改变,才能走得更远。

“各种成本不断上涨,橡胶木屑出现短缺,天气变化等都冲击着小菇农,而大厂因资金、供应链与技术的不同,可以研发其他替代品,所以影响不大。”

通过制作菌种而结识各地菇农的他披露,大部份菇农仍以传统方式种菇,无法进行专研,所以停滞不前,甚至面对被淘汰危机。

集中生产分散经营才能双赢他认为,种菇未来趋势是集中生产、分散经营,意味着由大厂负责生产有品质的菇包,再交由菇农照顾,才能取得双赢方法。

他举例,泰国政府积极协助小菇农,包括提供各种正确技术与资讯;我国政府则资助大厂制作菇包,再以低廉价格出售菇包予小菇农,唯有这样才能让各环节专业化。

“种菇可以很专业化及先进,惟我国菇农仍需看天吃饭,产量也不稳定;改变的方法是安装水帘板或室内种菇,但又要面对成本问题,这些都是我国菇农的挑战。”

他披露,许多人误以为种菇成本低利润高而进场,最终却落得后悔莫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他劝请有意种菇者先深入了解此行业,掌握正确的资讯才做出决定,以免后悔莫及。

炒料间堆积着所需的木屑、油棕黑泥、菇脚及黄豆渣,等待进行翻炒。(图:星洲日报)

发酵过程中,原料表层会长霉菌,证明发酵良好,同时也不会散发异味或引来苍蝇。(图:星洲日报)

周瑞钦指菇脚是制作有机堆肥的“好料”,能提升堆肥的质地。(图:星洲日报)

神手将各种原料进行翻炒。(图:星洲日报)

经过两个多月发酵形成的有机堆肥,终于可进行最后的包装程序。(图:星洲日报)

为原料注入细菌,能协助更好的发酵,同时还能提升有机肥料的质地。(图:星洲日报)

菇的组织细胞移植到培养基时,须在酒精灯火上进行,彻底消灭杂菌。(图:星洲日报)

周义凡培植菌种已逾十年,对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图:星洲日报)

将培植过的细胞组织放入培养基后,可从菌丝生长状况来了解菌种是否健康。(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