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都对制造业造成不少冲击,每一次也在法律层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这几年,工业界提倡了工革4.0,利用云端大数据和数码科技、快速制造和个人定制提出新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新态。
两个星期前,我出席了英国工程研究理事会的研讨会,会议希望学者与企业能共同对英国未来制造业谋策,尤其是工革4.0下制造业所面对的挑战和环保问题,当然也少不了英国脱欧后的制造业政策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认为工革4.0的难度并不在科技挑战,而是如何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推动工革4.0和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
在我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在谈工业革命4.0,但是绝大多数企业都只是把重点放在科技上的挑战,有些甚至都不知道要如何运作。
事实上,要推行工业革命4.0绝对没有技术上的问题,云端技术、数据、人工智能软体都随手可得,只要有适当的机械或器具就可以开始操作。但是在我国要推动这个革命却是困难重重,而且我相信政府并未看到工业革命所受到的其他条件的限制。
从技术角度,高速网络和伺服器处理速度是最大重点。这种速度对于生产线来说形成一种效率,尤其是某些产品的素质取决于网络速度。例如欧洲现在开始推动特别定做药品。医护人员把病人的资料和病况上传到伺服器,厂商从数据库寻找特别定做的化学成分,配合病况设定成分,减轻病人服药的压力和后遗症。因此,网速决定了制药的速度。 但是我国的网络速度慢且不稳定,即使有最先进的器材,也难成气候。
工业革命4.0讲求需求和供给在速度和合适度上的配对。在供给角度,供应商、厂商必须要在原有的数据库寻找资料。但是不管是在现实或是虚拟世界的资料库都涉及版权问题,所有专利权拥有者必须要达成分享与保护的协议,否则就会出现盗版或是侵权。因此,政府不仅要有健全的法律保障版权和知识产权,还必须有执行的能力和决心。而这一点却偏偏是政府的不足,侵权问题司空见惯。
从另外一个角度,企业在解决需求也是值得我们讨论。 一间企业在协助解决问题时,必须要向当事人(或企业)收集资料。在某些领域如医药等还涉及了个人隐私。但是我国政府是否已有完善的法律来管制收集和储存这些敏感资料的企业?如果所储存的资料被窃,企业、受害者与政府应该背负什么责任?
去年,香港国泰航空就发生了严重的泄密事件。超过940万名乘客个人资料和信用卡资料被骇客不当盗取。
不少西方国家,尤其是先进国都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与资料保存,并有相应的法律。以欧盟为例,2018年5月25日正式实施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任何可以识别个人的资料,从地址到医药记录等等的资料都必须获得妥善的保存和限制权限。而未经当事人同意,其他人士不能使用其个人数据。此外,任何数据泄露事故都必须要在72小时内上报。违规者或企业最高罚款2000万欧元,或是企业上一年总营业收入的4%。
我国虽然有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但是成效有限。买了房子的人终日收到询问出售或是邀租的不明电话和短信;但是每次询问这些人如何获得电话资料时,却总是避而不答。
缺乏个人资料与数据就等于没有了工业革命4.0,但是如果不能适当的保护个人资料却又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如欺诈、非法盗取和冒用身分,甚至银行盗款等等,届时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政府在推动工业革命4.0的时候,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专利权法律和推动更严格的资料保护法,否则到头来又像以前所推动的政策一样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