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马的部长总是像是外星人般,一个接一个降临地球?
这一次是关于同性恋。
“马来西亚没有同性恋者”。旅游部长莫哈末丁在德国对记者这么说。
可以想像,这个德国记者一定傻了眼。他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同性恋者在大马旅行是否安全?”
估计,如果小学检定考试没有“肥佬”的话,应该能够给出标准满分答案:“任何旅客到大马都是安全的。”
只是,部长先生给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他说:“同性恋?我想马来西亚没有这回事,我无法回答是否安全。”
这个答案,巅覆了人们对大马的了解,也挑战了世人对同性恋的认知。
一个3千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没有同性恋者?
早在1940年代,性学权威金赛博士(Alfred Kinsey)的研究,同性恋者占人类比率的10%。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8%的男性,以及7%的女性是同性恋。
如果大马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同性恋者的人数,应该在200万到300万人之间。
除非,大马是外星国,独立于地球之外,而我们周遭的同性恋者,也都是装出来的。
又或者,希盟二战连败,士气低靡,这位部长刻意说了个笑话,让大家放松心情。
他不但说大马没有同性恋,而且无法回答同性恋游客到大马是否安全。
换句话说,同性恋游客到大马,他们的安全可能无法获得保障。
吓走游客,也吓死宝宝!
莫哈末丁的水准,当然高过小学检定考试的水平,只是,他的问题是把所有问题(同性恋在他眼中也是问题)都否认掉,这是一种“否认症候群”(denial syndrome);潜意识中,以为否定问题,就可以让问题自动消失了。
或许,希盟领袖中,并不只是莫哈末丁有“否认症候群”。
金马仑和士毛月补选接连失利,且看看希盟领袖的说辞。
阿兹敏说:“希盟要力推土著议程,而且无须抱歉”(向巫统、伊党学习);林冠英说:“巫伊的马来人大团结把非马来人当成目标(原本是“向非马来人宣战)……马华和国大党是共犯,应立刻退出国阵。”(又是马华)
而马哈迪说,巫伊合作只是为了让纳吉回来当领袖,以及清真化纳吉的罪行。(一切都是纳吉)
拜托啦,咖啡店的政治分析家都知道,希盟败选的原因,主要不是对手突然变强了,而是希盟变弱了。
新政府没有搞好经济,没有兑现竞选承诺,政治人物的傲慢和表现差劲,以及许多课题处理不当,特别是兴都庙阿廸事件、废死争议等等。
这些弱点和课题,导致人民的不满和反感,也激发了bossku现象,并且通过支持巫伊合作,要教训希盟。
但是,从金马仑失利到士毛月败选,希盟领袖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否认本身的失败;如果有错,一定是别人的错。
人民通过选票和舆论,一再告诉政府它的问题所在,但是,“否认症候群”却让政府中人否认本身问题之所在,而让自己的病情继续恶化。
难怪学者说,希盟政权已经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