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3/2019
灵17区巴刹.搬迁3次终有遮头.113档小贩苦尽甘来
作者: 苏斯敏

3121SSM2019371737541384377.jpg
虽然面对霸级市场带来的冲击,但不少消费人还是宁可选择光顾富有人情味的巴刹,这也是灵市十七区继续保有其独特魅力和消费者不减的原因。

这座建在灵市17/27路的巴刹,始建于七十年代初,前后共经历过三次搬迁,几经转折,今时今日才如浴火凤凰般,享有舒适和井然有序的作业环境。

从露天到有瓦遮头,这一切都得来不易,而且必须归功于历届小贩公会理事会与小贩们的通力合作;他们是用岁月的洗礼、用汗水交织和争取下,才能苦尽甘来,一代接一代的,继续在现址营业。

如今,113档的小贩们,不再需要像过去般,被逼在阳伞下顶着炎热的太阳,或面对刮风下雨的苦恼,因为最煎熬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也已经成为历史的页章。

经过时代的变迁后,小贩们已经改变过去叫卖声不绝于耳的招生意模式,反之与顾客已经保持长久以来所建立的默契和互动,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彼此的交易已经升华至另一种层次。

3121SSM2019371645321383487.jpg
八打灵再也17/27路经历多番转折后,终于由发展商100%出资建造,所有113档小贩也在摆脱日晒雨淋之苦下顺利营业。

午夜12时 猪肉贩忙宰猪


午夜12时许,当许多人开始进入梦乡,运载猪肉的罗里司机,就开始驶入巴刹内,由猪肉贩忙着在档口切割整只生猪,再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档口处,部分猪肉则挂在一个又一个的大铁勾上。

深夜3时至4时之间,轮到售卖杂货的小贩抵达巴刹。他们把罗里开往巴刹进出口,再用手推车和工具,将货品搬运到档口处。

当时钟指针指向4时,出现的不是别人,正是蔬菜档小贩们的身影。最迟来到的一档小贩,是在早上7至8时之间出现,他们是水果贩。

上述情景和画面,正是八打灵再也17/27路早市每天都上演的生活写照。小贩们有次序的在不同的时间到巴刹摆档,除了方便自己之外,也使得早来巴刹的顾客,可以更快购买到各种新鲜的食材。

3121SSM2019371737581384378.jpg
鲜花档口吸引熟客的光顾。

3121SSM2019381750261404366.JPG

十七区巴刹小贩们过去都是在搭建凉棚下营业,一些顾客也抵不住炎热的太阳,撑伞购买各种蔬果和食材。

3121SSM2019371645311383485.jpg
八打灵再也17/27路早市小贩公会为确保小贩与顾客可以安心营业和消费,在今年1月12日自掏腰包安装了11架闭路电视,并由公会监视营业场所的运作。(图:星洲日报)
3121SSM2019381750301404367.JPG
在过去,小贩们都是在缺乏良好排水系统的情况下作业,唯一的好处就是档口的空间较大,作业空间也显示宽敞许多。

林家盛:1971年初开始摆档

灵市17/27路巴刹小贩公会主席刘俊富与前任八打灵小贩商业公会主席林家盛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记者的专访,叙述巴刹的创立史与变迁经历。

林家盛忆述,十七区巴刹的小贩是早在1971年初已开始摆档,当时只有两三档小贩售卖蔬菜、鱼档和猪肉档;直至大约3年后,小贩人数才逐渐增加。

他说,当年八打灵再也市议会(灵市政厅的前身)还未成立,他就在巴刹以小型客货车摆卖鱼菜和肉类;当年巴刹的情景,彷佛历历在目,即巴刹周遭没有店屋,戏院也还未兴建,只有疏疏落落的民宅。

“直至小贩档口增加至五、六十档后,小贩才成立小贩委员会,它附属于八打灵小贩商业公会。”

小贩以华人居多


令人感到纳罕的是,那么多年以来,这个巴刹的小贩都是以华人居多,巫裔小贩摆档不到半年就离开,而有关小贩多半是售卖羊肉和牛肉。

回忆起尘年往事,林家盛不胜唏嘘说,当年,面向戏院(如今已拆除)路旁17/27路的地段,就是小贩最先摆档的地点(现址),过后因发展商要兴建综合房屋商业发展计划,才临时搬迁到毗邻的17/29路。

刘俊富补充说,由于发展商购地和兴建综合屋业和商业发展计划,巴刹曾面临搬迁,当时林家盛有提供意见,公会也委托了拿督范利宜律师和另一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并针对巴刹的发展和搬迁开会超过十余次,期间也获得灵市议员邓惠国与时任八打灵再也南区国会议员许来贤(时任加影州议员)的拔刀相助,有这些贵人的扶持,才可以熬出一个春天

刘俊富:未来趋向无现金交易

至于巴刹的现况和未来,刘俊富说,目前已召开两次会员大会,会员也发挥团结和互助精神,使得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

“而未来将会趋向无现金交易的营业模式,我本身已开始下载和使用电子钱包(touch n go和Boost),并有意向其他小贩推动和教育他们使用。”

3121SSM2019371645321383488.jpg

林家盛(73岁,前任八打灵小贩商业公会主席)

“十七区巴刹是在2014年成立小贩委员会,并于同年8月14日取得注册地位,我们就这样成立了八打灵小贩商业公会。

多年来,在各社会贤达与政治领袖的协助下,巴刹才能不断发展和突破困境,我很感谢他们的帮忙。”

3121SSM2019371645301383480.jpg

赖坤(69岁,蔬菜小贩)

“我是早在1976年就与太太在巴刹摆档,我们是与家人一起在双溪毛糯新村的家栽种蕃薯叶、蓊菜、菜心、芥兰、长豆和小白菜等,再载到巴刹摆卖。

八十年代之前,八打灵再也市议会(目前的灵市政厅)仍未成立,所以根本就是没有人管制巴刹的运作。

最难忘的是过去我驾摩哆车到巴刹摆档,后来才买了小型罗里来运送蔬菜,但我们常面对日晒雨淋的问题,因为巴刹是露天的,下雨时生意惨淡。

有时,我们整车货载到露天巴刹后,却因雨天没人光顾,被逼要全数载回家,当时连小孩子的奶粉钱都买不起,唯有省吃俭用,才能糊口。”

3121SSM2019371645311383486.jpg

叶锦波(53岁,水果档小贩)

“我在十七区巴刹摆档已有20年,原本是无牌小贩,过后因接罚单接到手软,向市政厅申请执照才获网开一面获得批准。

我父亲以前是在沙登栽种各种果树,我为了帮他推销而到巴刹摆卖水果,直至摆档了五六年后,才成功申请到执照。如今能在舒适的环境下营业,可说是苦尽甘来。”

3121SSM2019371645301383481.jpg
八打灵再也17/27路早市小贩公会为确保小贩与顾客可以安心营业和消费,在今年1月12日自掏腰包安装了11架闭路电视,并由公会监视营业场所的运作。

3121SSM2019371645311383484.jpg

刘俊富(八打灵再也17/27路早市巴刹小贩公会主席)

“在高峰时期,巴刹有128档口,但在2007年之前,因面临搬迁而重组档口后,现有的档口已减少至113档。

我还记得在2009年时,小贩档口曾因挖掘和重建为洋灰路面,而一度搬迁至地下层暂时营业,直至路面工程完成后,再卸除旧档口和搬到路面的现址营业。

我们曾针对巴刹的设计与规划与发展商交涉逾十次,最终双方才达致协议。平时行情较淡,但周六和周日却涌现大量购买人潮。

最初时,巴刹是以私营化和建在室内,但我们不赞成,过后又有提议要建成两层楼,湿巴刹在底层,干巴刹在地面层,但小贩依然反对,后来又有建议全部两层地面,车辆从地下层驶出,但居民却反对,但市政厅不赞成,反而建议要建成两层楼及设有羽球场等,我们带他们参观双溪威巴刹的情况,最终才在邓惠国的争取下,才俯顺公会的建议,改成现有的单层巴刹。”

3121SSM201937173821384380.jpg
十七区巴刹内也有小贩摆卖酿豆腐配料和火㶽食材。

3121SSM2019371738101384383.jpg
十七区巴刹靠近中央处建了一座拿督公庙,庇祐小贩和消费者安居乐业。

3121SSM201937173861384381.jpg
女顾客:“今天的鱼虾够新鲜吗?可以卖便宜点吗?”女鱼贩:“当然新鲜啦,鱼获刚到,看你那么关照,没问题,算你便宜些啦!”(设计对白)

3121SSM2019371738141384384.jpg
猪肉档是设于一个玻璃门窗的半封闭式和有冷气装备的空间内,总共有7档。

3121SSM2019371738171384386.jpg

十七区的猪肉档空间整洁明亮,是华裔顾客都喜欢光顾的公共场所。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