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03/2019
从卖过剩蔬菜开始…… · 班村早市巴刹 雪州最大
作者: 陈诗蕙

一个早市或巴刹的形成,是为了应付居民采买的需求,也可能是地方的规划和安排;但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的出现,却是因村民家中所种的蔬菜过剩?

班达马兰新村曾是全马第二大新村,大部分村民都是紧急状态下,于1951年左右从瓜冷的武吉樟钢(Bukit Changgang)、直落、昔江港及瓜雪等地迁居而来;村内共有约1600间房子。

据悉,坐落在该村罗弄阿马拉瑟咖拉(Lorong Amarasegara)的湿巴刹(室内巴刹)直至约1960年才成立,大部分村民在此之前,其实都依靠种菜、饲养鸡鸭猪,自给自足。

不过,随着数名村民“踏出第一步”,开始将家中过剩的蔬菜带到湿巴刹旁边摆档后,早市巴刹的“雏形”也渐渐形成,并在经历半世纪两度的搬迁后,成如今的规模。

1589GHL2019316141311565464.JPG
叶文平透露,班达马兰早市巴刹是在约15年前才改迁到现址,如今几乎占据整个巴板路路旁,
约有1公里长,且合法与非法小贩多达逾500档,堪称是雪州最大的早市。

叶文平:初期仅3档摊

据了解,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的原址,是在湿巴刹旁(东京诊所前)的路段,初期只有三几档卖菜的摊子,直到1969年左右,才因湿巴刹小贩投诉而改迁到对街(大街另一边)。

该村第一代村民叶文平(74岁)忆述,村民初被迁到新村时,什么都没有,只能靠采摘野菜充饥,马华当时还曾准备“大锅饭”,按人口逐户分派。

“但我们新村不同之处是,房子规划很整齐,第一区每间村屋都有相当大的空间,所以大家都在房子周边种菜,后来有些人吃不完,就开始拿到巴刹前方卖。”

他笑言,原本只有数档菜摊,但后来大家看到有生意,也陆续加入摆卖,当时一大把菜5毛钱,一天卖个3块钱也能帮补一些家用。

不过,叶文平提及,这些行为却引来湿巴刹小贩眼红,并向州议员投诉。因此,这些“菜贩”较后被赶到对街营业,后来陆续有小贩进入售卖鸡肉、海鲜等生鲜食材,继而让市集的货品越来越齐全。

“经过一段时期后,周边甘榜的巫裔村民也开始将农作物搬来卖,陆陆续续又开始有许多巫裔小贩加入摆档。”

1589GHL2019316141331565466.JPG
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主要坐落在巴班路左边,加上巫裔小贩摊位,预计范围有1公里长。

约1公里长 拥逾500档口

班达马兰早市巴刹在约15年前,已因交通和卫生考量而在时任马华州议员拿督郑敬保的建议下,改迁到巴板路(Jalan Papan)。随着地段范围“加长”,如今已有越来越多巫裔和外劳小贩加入摆档。

也是该村前任村长的叶文平透露,该早市几乎占据整个巴板路路旁,约有1公里长,且合法与非法小贩多达逾500档,堪称是雪州最大的早市,货品应有尽有,平日预计至少有1000民众光顾;周末时的人潮更为汹涌,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

“早市现在犹如一个霸级市场,若认真地逛,可能一小时也走不完。但一般上,早上7时到10时30分最为繁忙,不早点过来,就买不到好菜和鲜鱼。”

1589GHL20193161412531565451.JPG
从小就跟在母亲身边摆档的林瑞发,如今已是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的第二代小贩。

林瑞发:母被赶至对街后改卖咸鱼

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的华裔小贩一般上都聚集在巴板路街头(靠近罗弄阿马拉瑟咖拉部分);而街尾则以巫裔小贩居多,所售卖的物品除了生鲜肉类和蔬菜外,还可见供饲养的家畜和金鱼、传统药酒、衣服等等。

在忙着招呼顾客的早市小贩中,有数人已是当地的第二代小贩,即经营干货档的林瑞发(55岁)和售卖新鲜蔬菜的张志华(55岁),两人的母亲都是曾在湿巴刹外摆卖蔬菜的小贩之一。

其中,林瑞发就忆述,母亲以前就是在湿巴刹前面摆档卖菜,且因不会骑脚车,所以每日都靠他们兄弟四五人骑脚车帮忙载菜。那时,一把菜才5仙或10仙。

“但早市小贩被赶到对街后,我妈妈已没再种菜,还买了一辆三轮车,改卖咸鱼和江鱼仔,后来货品还逐渐增加。”

他笑言,母亲是当地早市的第一代小贩,经营逾40年,经历过两次搬迁,直至三四年前才因体力渐差而退休,由他接手。

1589GHL20193161412561565454.JPG
张志华虽不算是新村村民,却早从儿时开始,就陪母亲到新村摆档,至今仍经营菜档。

张志华:许多居民外迁 人潮稀少

张志华与家人当年则是港口路的菜农,原本都将蔬菜卖给巴生大巴刹的批发商,价钱其实不高,收入向来只够糊口;因此,他的母亲后来改将部分蔬菜载到新村湿巴刹旁摆档,帮补家用。

“我们以前就在现在的东京诊所前摆档,该店前身是蜡烛厂,每次只要有人来取缔,我们就跑入厂内躲避。”

他提及,母亲最初前来摆档时,只有五六档小贩,且多是“后尾芭”的居民,偶尔也有村民来卖菜。

他也透露,他在接手母亲的菜档后,曾经转卖鲜鱼,后来因故再次回到老本行,并经营至今。

“许多居民外迁后,早市人潮少了许多,但至今还有一两人是母亲当年的老顾客;周末较有外地顾客,生意较好。”

1589GHL2019316141301565462.JPG
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的后半段则聚集许多友族小贩,也吸引大批巫裔顾客光顾,非常热闹。

1589GHL20193161412551565452.JPG
除了华裔外,早市内也不乏友族顾客的身影,呈现各族融洽相处的一面。

1589GHL20193161412591565459.JPG
班达马兰新村早市巴刹的上半段,以华裔小贩居多,售卖的食材也非常新鲜。

1589GHL20193161412571565457.JPG
早市巴刹内设有生鲜蔬果、肉类、干货和服饰等摊位,货品包罗万有,相当齐全。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