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3/2019
安焕然.又忙又累的诸葛亮
作者: 安焕然

《三国演义》,美化了刘关张,丑化曹操,矮化鲁肃,愚弄周瑜,却神化了诸葛亮。

小说、戏曲舞台上的诸葛亮,羽扇纶巾。他那料事如神的模样呀,神仙道士。然而,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等,应都是小说家虚构的桥段。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陈寿《三国志》说他是“天下奇才。”没错。他隐居南阳隆中,是假隐居。隐居怎么还去关心天下事呢?而隆中又在哪儿呢?一般说是湖北的襄阳附近,那可是当时南北交通之地啊!诸葛亮隐居在这里是有所等待。说是卧龙先生,也就告诉你:“我是龙,只是暂时睡一睡。”等我醒来,动地山川。

三顾茅庐,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之大势,还给了刘备一个wawasan隆中对。诸葛孔明说: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而你刘备呀,一定要另找自己的地盘,占领荆州和益州,搞好军事外交联盟,内修政理,等待时机,则霸业可成。刘备听罢,看到了方向,大赞:我有了孔明,犹鱼之有水。兴啊!

诸葛亮有什么本事呢?陈寿《三国志》又说他是“识治之良才”。刘备托孤得人,诸葛亮确实也是治蜀有功。他是理民之能臣,进而使蜀国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在乱世之中,能把国家治理到这样,算是了不起的事。

但诸葛亮是靠哪门哪派政治思想来治理国家?绝不是设祭坛、施法术啦!事实上,诸葛亮信申韩,注重法治。但那些肯诚心认错,说出实情的,即使犯了大错,可以考虑从轻发落。然而对于那些总是爱以巧言狡辩来掩饰自己过失的家伙,即使罪行不大,诸葛亮是严惩,必杀之。他“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尽忠而有功于国家的,平时即使和诸葛亮有过节不和,仍是“必赏”。而那些犯法怠慢的,纵是诸葛亮亲信,却是无私的“必罚”。对其下属,诸葛亮赏罚严明。即使是自己的爱徒马谡,街亭失守,也忍痛斩了,决不纵容姑息。事实上,诸葛亮是一名厉行法治的法家执行者。

可是诸葛亮的厉行法治,也有缺点。法正就曾劝告诸葛亮,说他“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甚至是吝啬施予小恩小惠。但诸葛亮自有他的一套说词,坚持他的厉行法治。想来是承受压力,“扮臭脸”的了。《三国志》的评说,用词巧妙,说诸葛亮治蜀,臣民“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大家不敢造反和公开的埋怨批评,恐怕还在于对诸葛亮的“敬畏”,不敢乱来。

诸葛亮是治国之能臣,就像很能干的公司CEO。不过也可能很孤独。《三国志》一再说蜀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事无巨细,亮皆专之”。这可把他给忙坏、累坏了。他的自我要求很高,鞠躬尽瘁,勤谨政务,持身廉洁。开诚心,布公道。他恩义相结,公平待人,同时也要求他的属下“德才兼备”。

许倬云《从历史看领导》就说诸葛亮是法家,但在用人方面,和曹操不同。曹操用人,才性分开。诸葛亮用人,要求才性相合。既注重才能,也注重品德。这种儒法兼行固有其理论理想,但问题来了。诸葛亮严于律己的标准实在太高远了,在乱世之中,有多少能人志士能被他发掘,让他挑?乱世纵有英雄出,你我却是凡人,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有几人甘做禁欲苦行的圣人?诸葛亮一整天忙到晚,大事小事都要管,却没有培养较多较为杰出的接班人,这是他的格局。

陈寿《三国志》说诸葛亮治蜀理民有不错的政绩,是“识治之良才”。反倒奇谋是其短处。而他的军事将略也不见突出。这一点我是认同的。诸葛亮带兵打仗,强求人谋,却不一定是神机妙算。只因《三国演义》把他给神化了。而且他治蜀之时,长期在协调平衡各方人事,管的是人,不是制度。结果诸葛亮一走,群臣内讧,刘阿斗哪能管得住这班家伙,蜀国自取灭亡。

五丈原,诸葛亮累垮,倒下了。天下奇才,终敌不过天下大势。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