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讯)人潮聚集的巴刹,往往吸引不法分子混入偷窃或干案,以致部分购物民众提心吊胆,但蕉赖友力花园巴刹却以48个电眼无死角地监控,让不法之徒无所遁形!
为打造安全的购物环境,防顾客成为扒手或迷魂党的目标,蕉赖高原商业小贩公会约10年前就开始陆续安装闭路电视,且至今已协助警方逮捕至少5名扒手。
此外,该会还成立监控、保安、维修和清洁小组,积极关注巴刹的治安、卫生和基设,让巴刹成当地最安全和干净的菜市场;巴刹各个角落安装的13个扩音器,还能第一时间发布警惕和通知。
杨秋鸿:装48电眼揪扒手
蕉赖高原商业小贩公会监控组长杨秋鸿提及,该会在2008年已为巴刹安装8个电眼,后来更增至24个,惟当时并没有认真进行监控工作。
直到2012年,一名妇女哭诉刚领的薪水被扒走,才让该会决心揪出扒手,且巴刹内的电眼也在2015年,增至48个。
他透露,为警惕大众,该会会将电眼拍摄扒手偷窃过程的视频和匪徒样貌,上载到“友力巴刹CCTV24小时监控”脸书专页及小贩的微信群组,让大家密切留意,合力捉贼。
设扩音器广播消息
此外,设在巴刹内各个角落的扩音器,也能在面对轿车挡路、执法员开罚单、失物待领等状况时,将消息马上广播出去,借此提醒大众。
杨秋鸿也认为,安全和卫生的环境是该巴刹的特点,也是最吸引顾客之处,周末的人潮较平日更多,部分小贩甚至早在凌晨一两点就准备开档,直至中午12时才陆续收档。
“虽然是室内巴刹,但我们维持得很干净,每日收档后也有清洁工人打扫,所以没有臭味。巴刹外的垃圾槽以往常有外来人士乱丢垃圾,搞得巴刹臭气熏天,但经过我们卫生小组的监管,这些问题已经不再发生。”
原位于卡斯卡斯路
尽管中文名为蕉赖友力花园巴刹,但该巴刹马来文名字却与中文大不相同,吉隆坡市政局在兴建巴刹之初,就将巴刹命名为“Pasar Taman Cheras”,直译即为蕉赖花园巴刹;而小贩公会又名为“蕉赖高原商业小贩公会”,非常有趣。
据了解,“Taman Cheras”其实就是友力花园的马来文名字;而小贩公会永久名誉总务梁福鸿则透露,该巴刹原址为“Yulek Heights(直译为友力高原,也有人称为蕉赖高原)”,所以公会后来命名为蕉赖高原商业小贩公会。
该巴刹是于1992年12月28日迁到位于卡斯卡斯路(Jalan Kaskas)的现址;在这之前,小贩们都聚集在当地D座和F座组屋之间的停车场摆卖,甚至自行搭建棚子遮阳挡雨,还频频遭居民投诉。
梁福鸿忆述,在巴刹形成前,他与数名小贩原是在一家咖啡店租摊位,当时只有五六个摊位卖鱼、肉和蔬果;后来开始有小贩搬离,并到停车场摆档,也就陆续吸引其他小贩跟着搬迁。
“那大概是1970年至1973年间的事,当时咖啡店扩建一个棚子,只有五六档小贩,我也是从那里开始摆档,做了一年后,看到有人在停车场摆档,我也跟着搬过去。”
摊档大增 1992年迁至现址
梁福鸿提及,大概1975年左右,在该停车场的摊位已增至二三十档,且“今天增2档,明天增3档”,到了80年代,不仅档口越来越多,采买人潮也大增;1992年搬迁时,摊位已超过100档。
他笑言,小贩在做了两三年后,开始各自搭建一个简单的棚子,安稳地做起生意。但人多生意旺,不免也衍生垃圾、卫生和噪音问题,市政局更曾在接获投诉后,下令小贩必须在两周内迁走……
“我们当时找政治人物向市政局求情,市政局后来开出条件,要我们每日将垃圾打包好,自己照顾卫生。”
为改善卫生问题,该巴刹9名小贩就在1978年发起成立小贩公会,对内向小贩收取每日1令吉的垃圾清理费,对外则负责与市政局接洽。
蕉赖最早设冷气猪肉区
蕉赖友力花园巴刹共有两层楼,楼上设有杂货、服饰和二手书店铺;而底层为湿巴刹和熟食区域,共有约200个摊位,其中更有多达56个熟食档。
该巴刹前身为小贩中心,但熟食区域则是在巴刹迁入前,由市政局扩建而成;湿巴刹部分则建有多个约3尺乘6尺的摊位,供小贩摆卖。
梁福鸿透露,小贩搬迁之初,该巴刹空气不流通,常有女性热昏;因此,小贩公会只好动用资金,以及透过市政局赞助,增设多把风扇。
“以前猪肉档也是用风扇,很多人做不下去,所以就申请安装冷气,这大概是蕉赖区内最早设有冷气设备的猪肉区域。”
与老朋友聊天
梁阿玲(74岁,水果小贩)
“我从小就帮妈妈摆档,那时母亲还用扁担挑着我和姐姐到半山芭巴刹。二儿子于1973年出世后,我就开始与姐姐到友力花园巴刹(旧址)摆档,那时日晒雨淋,生意也不是很好,附近居民也不多,没什么人潮,一天才卖六七十令吉。
如今虽然孩子都长大了,但在家无所事事,在这里还能与老朋友聊天,比较热闹,且数钱时,就不会想退休,自己有收入,想买什么也不用考虑,多好。”
小贩感情很好
洪瑞珍(65岁,珍姐槟城娘惹糕摊主)
“我1978年开始到巴刹摆档,1992年才跟着大家迁入现在的巴刹。我至今仍维持早上摆档,下午自己做糕点的习惯,大部分糕点,都是自己做的。
我对巴刹很有感情,这里的小贩都很合作,感情很好,有时间也会相约一起去旅行,大家都好像姐妹般,大家各有各的顾客和生意,不会相互竞争。”
人情味浓
阿清姐(67岁,经济粉面档小贩)
“我当小贩至今已44年,从露天巴刹做到现在,每天凌晨1时就起床准备食材,女儿2时左右就来炒粉,帮我准备开档,现在有很多老顾客、老朋友。
回想以前在旧巴刹摆档,虽然要日晒雨淋,但是大家感情很好,执法员来取缔时,会以斧头斩坏我们的摊位,隔壁小贩、茶室的人看我走不快,都会跑来帮我收拾,很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