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科幻小说,阿西莫夫绝对是难以超越的高峰之一。友人以史诗二字来概括他的作品,当时心里对这赞誉不置可否,事缘当时只看到第三或第四本。就格局论,小说所设定的疆域和时间跨度上完全符合,但总觉得还缺少了什么。
在《基地系列》,哈里谢顿所处的时代,整个银河系统一在川陀帝国的管辖之下。在繁荣兴盛的表面下,帝国分崩离析在即,众人都被绚丽的繁华表象所迷惑,惟独思虑深沉的谢顿看穿了一切。
为创造下一个恒久兴盛的银河帝国,谢顿和一些有识之士殚思竭虑设计了一个糅合了历史学、数学、社会心理学及统计学的数学工具,开创了称为心理史学的新学科。据称此工具也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于是谢顿就成了各野心家极欲收至麾下的对象。
势单力孤的谢顿为免自己的心血沦为野心家的武器,他表面上在端点星设立第一基地以蒙混过关。暗地里却在另一处设立了第二基地,真正地扛起导正历史走向的重任。《基地系列》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各时代的主人翁通过科技、宗教、贸易、稳定等手段慢慢扩张势力并取得主导地位。这根本就是浓缩版的人类文明史啊!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魏征遗赠予唐太宗的名句,名人圣贤为历史功用背书,更大大闪亮了其光环。于是,“读史通古今”这样的认知在历史爱好者眼中更被提升为信条。人喜欢从庞杂的事物中整理出一条规律。当作指南也好,准则也罢,不外是讨个心安。可是当相信沦为迷信,规律就僵化成了不可质疑的教条。
有鉴于此,《基地系列》里的〈骡〉篇就对这种现象作出了讽刺。谢顿计划一直都在轨道上,直至骡——一个拥有改变他人想法的心灵能力的突变种出现,才改变了计划的原貌。历史与现实相似,但不同时空,客观环境等都会有些许不同,所以历史只能做参考,而不能奉为圭臬。事物的关联性不等同于直接导致因素,历史洪流中偶会激起涟漪或掀起波涛,很多隐性因素很可能会导致类似的情况不同的历史进程。这样的哲思通过骡这一号人物来传达,是臆想或推想,留待读者自己去评价吧。
虽然之后骡的危机迎刃而解,但第二基地也因此而曝光。对于自己一直以来只充当操纵木偶的第一基地而言,残酷的事实让他们既震惊又愤慨。不甘受制于第二基地,第一基地决定要把“幕后黑手”连根拔起,夺回主导权。于是原本枪口一致向外却变成了内部矛盾,相互倾轧,是历史宿命还是诅咒?
其实,阿西莫夫的小说绝少以武力冲突为主轴,充其量只是点缀或推进情节的作用。他真正见长的在于气氛营造和智斗这两方面。情节曲折离奇,真相之下还有更深层的真相。
第一二基地的对决是系列里的看点之一。敌暗我明,第一基地中对抗第二基地的秘密结社只能步步为营。后来收集的情报显示第二基地早已把眼线安插于第一基地的势力范围,甚至渗透入权利高层。意即使除自身外,其他人随时可能从背后捅一刀。这种心理攻防的过程其实比单纯感观上的武力对抗更难写。不过阿西莫夫凭着缜密心思布下一个又一个局,前一秒被掀开的底牌后来才惊觉不过是幌子。在底牌、幌子、底牌的循环下慢慢把情节推向更高的高潮。
阅毕整套7本《基地系列》,再回想友人的评论,我觉得我心中的疑惑终于获得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