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或许我们都听说过京剧、粤剧和皮影戏,那你听说过木偶戏吗?
坐落于槟城乔治市的潮艺馆,即国内首间潮剧和潮州木偶展览馆,里边就摆放了许多祖辈留下来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木偶。一个简单的木偶,究竟隐藏着何等魅力,得以流传数百年?且听潮艺馆馆主吴慧玲为我们述说木偶的技艺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
“咙叮咙叮喳喳啧——”
随着锣鼓声响起,台下观众把目光集中于舞台上,只见台中央的两个人儿正在上演激烈的对打戏,时而翻筋斗,时而摇摆跳跃,刀枪相向,欸?慢着,台上演出的并不是人,而是木偶?
木偶戏,也叫作“傀儡戏”,在福建话里,“傀儡”叫作“galeh”(嘉礼),意指被人操控的木偶,简而言之,就是以木偶来代替真人演出的戏曲。在历史上,先有木偶戏,后有潮剧,两者除了表演媒介不同以外,其他的细节几乎是大同小异。
木偶戏因历史悠久而被人誉为“百戏之首”,流传广泛,不同的地区,木偶的特色也有所不同,一般为人所熟知的就有福建的“布袋戏”,其他包括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在潮汕地区,就有铁枝木偶。
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
吴慧玲出身于潮州木偶戏曲家族,自小就以潮州铁枝木偶作为玩伴,她表示,潮州铁枝木偶是由木偶师精雕细琢所制作出来的角色,它的前身为皮影戏。“当年,随着皮影戏传到潮汕地区,潮州人就利用当地的艺术来改造戏偶。”
有如小人儿般的铁枝木偶,其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
“当时潮州人以红泥来制作戏偶的头,以木头制作戏偶的身体和脚,用纸扎制作手掌 ,其他关节会用铁枝铁片、布或纸来连接。”因此,除了身体是硬的以外,木偶双手双脚的关节都是灵活的。除此之外,木偶会有多套不同的衣服和帽子,均以手工制作而成,且采用了当地非常漂亮的“潮绣”。
从外观来看,每个木偶的身体和头颅是区分开来的,只要为木偶搭配不同的头颅,换上不同的服饰打扮,即能改变木偶在台上的行当和角色。另外,艺师们也依据角色和剧情的需求,为木偶配上扇子、刀、抢、马鞭、戟等各种道具,让木偶更为生动活泼。
从平面的皮影戏偶打造成立体的铁枝木偶,尽管外形改变,但铁枝木偶保留了皮影戏偶的操纵方式,即用3根铁枝来操纵木偶,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铁枝木偶。
“潮州的铁枝木偶,其特色在于用3根铁枝来操控,一支在木偶中心的背后,两支在木偶的左右手,讲的是潮州话。”
凭靠一双巧手,为木偶注入生命、个性与情感
一出木偶戏,台前幕后至少由7人组合,包括操纵、伴奏和演唱,演出的剧目多样,包括《狸猫换太子》《西游记》等等。
有道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木偶本无生命,是个冰冷的木头,但是随着音乐响起,故事开始,木偶有了自己的角色,而木偶师最大的挑战在于,要把眼前木偶操控得灵活自如,“给木偶操出生命。”
在操纵铁枝木偶时,木偶艺师得同时运用双手,左手掌握两根铁枝,右手掌握剩余一根铁枝,非常考验木偶师的臂力、手腕力和十指的灵活度。倘若遇到木偶角色太多的时候,木偶师得一边手操木偶,另一边口念对白,手口需要高度地协调与配合。“提、拔、飞、拉、踢、抖,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木偶师所需要练的基本功。”
在一出木偶戏里面,观众不仅能看见一个木偶的手工艺术、潮绣,还可感受到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州锣鼓、唱腔等等,“可以说许多华人的传统文化都蕴含在里面。”
吴慧玲感叹道,现在的人由于看不懂木偶戏,都会觉得木偶戏是个无聊的玩意。“木偶戏不同于真人表演,人的眼睛和手脚关节都能动,表现起来更有张力和吸引力,相比而言,木偶需要观众用心去欣赏,看木偶师如何凭靠双手,为木偶注入生命、个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