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4/2019
下班的路.有教无类的距离
作者: 黄晓虹

有点像港剧。

一群中学生狠狠教训一名低年级学生,16岁少年二话不说给13岁男学生呼了几巴掌。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立刻引发非议,16岁少年被人肉搜索,最后在网络淹没的批判声中,他父亲在脸书冒出来公开道歉,恳请“脸书大神”原谅孩子的行为。

该名父亲贴文指出,孩子只是“走错路”,他已经好好地“教育”了他,希望大众给他一些时间作出交代。

后来才知道,原来13岁华裔男学生无意触碰到一名女学生引发误会,这群孩子为强出头,以为把法律操在手中就会成为英雄。

13岁孩子和家长报警后,16岁少年应该是在父亲劝导下也自首了,被警方延扣数天查办。

结局如何还不得而知,不过,这种社会问题是没有结局的,因为这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的戏码,通常只是非议而没有解决方案。

其实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痛的不止是被霸凌的孩子,更关心霸凌别人的孩子。这个案,他只是个16岁的孩子,但早已被踼出学校。别人还在念着书织着梦,他在没有选择之下提早步入社会。

学校对付问题学生的一般做法就是辅导警告开除三步曲,只要维持学校的圣洁,坏学生被逼进社会变好变坏那是他个人的造化,和学府无关。

然而把问题学生丢给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吗?还是让社会增加一群制造社会问题的“生力军”?

并非说这些孩子一定会变坏,而是这个叛逆年龄的少年在缺乏引导和鼓励向上的环境中,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误入歧途。由于提早被辍学,在社会的竞争力肯是处于劣势,他们会找快钱来证明自己也可以“出人头地”,抄捷径走邪路无可避免。

绝对相信没有天生坏种这回事。很多时候“坏学生”也不一定是坏,我们要检讨是不是教育体系的弱点让一些孩子们无所适从。例如升上中学后课业衔接不上,刻板的学习让上课变得很无趣。

叛逆和不被了解和不受尊重,也会让他们想做一些引注目的举止寻求存在感。

但是为什么不是在他们变成问题人物之前,先把他们修理好?其实,他们比普通学生更需要留在教育体系内,把问题学生和没兴趣上课的学生送进技职教育比踼出学校应该是更妥当的作法。

就让他们学习有兴趣的事务,包括美发烹饪修车电脑;喜欢飙车的训练为赛车手,喜欢打扮的送去学化妆美容,喜欢打电动的培训为电竞高手,每一个领域抬头都有一片出头天。

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是没有办法做到"有教无类",也未能依据时代和现实情况作出改善和调整。

就好像目前闹到热烘烘的大学预科班一样,依然操著数十年来的作业,以扶持特定族群进大学为宗旨,而不是以目标群体为目标。

谁都知道有竞争才会进步,拿掉拐杖才知道走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公平的竞争平台,各民族才感受到大家是这片土地的孩子。

首相马哈迪今天表示愿意考虑开放预科班录取新生的固打,至少是好的开始,比起之前教育部长和一些领袖坚持维持90%固打的态度,愿意考虑也是一种希望,尽管多么渺茫。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