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4/2019
承载老加影人满满回忆·加影巴刹繁华盛景褪色
作者: 陈诗蕙报道,苏思旗摄影
1589GHL2019427164432373595.JPG
两层楼高的加影巴刹,是加影市区唯一的巴刹,也是承载老加影人满满回忆的湿巴刹和公市“二合为一”的产物。

报道/陈诗蕙

摄影/苏思旗

坐落在樟卡路(Jalan Changkat)直落河旁的加影巴刹,是当地唯一一个大型巴刹,也是承载老加影人满满回忆的湿巴刹和公市“二合为一”的产物。

这座“披着橙色外衣”的两层楼巴刹,楼上为熟食、服饰和裁缝等店铺单位;底楼为湿巴刹和杂货区域,其中有不少小贩从旧巴刹经营至今,有者则是第三代小贩。

巴刹内所售卖的货品玲瑯满目,曾经也是当地和周遭社区居民采买货品的唯一地点。

不过,随着居民向外迁移、超市和迷你市场林立、周边社区设立巴刹、过度发展和巴刹年久失修……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巴刹,已开始流失元气。

1589GHL2019427164492373602.jpeg
加影公市在拆除前,格局与曼谷市查都恰周末市场有些相似,居民们闲暇时,会前往购物逛街,或到后方的电影院看戏。(图由小贩提供)

当年2市集是购物消遣处

在加影巴刹出现以前,当地曾拥有一座规模不大的湿巴刹,以及一个范围颇大的“加影公市(Bazaar)”。两个市集隔着一个交通圈,所售卖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却是那个时代居民的购物和消遣去处。

不过,物转星移,当年的湿巴刹在拆除后,已改建成加影Arked Mara商业中心(国能分局右侧);公市则让路兴建了美景广场(Plaza Metro Kajang),就连交通圈也变成了高架天桥……

1589GHL2019427164412373593.JPG

刘云汉认为,加影巴刹如今已不合时宜,必须进行翻新和提升,才能避免流失特色。

读书时期经常穿梭该两个市集的刘云汉(63岁)忆述,那时的湿巴刹设有屋顶,里面的摊位约只有12档,主要售卖鱼、肉、菜等生鲜物品,后方还有小贩摆地摊,惟范围不大。

1589GHL2019427164422373594.JPG
相较于人情冷清的超市,巴刹小贩与顾客间亲切互动的情景,呈现的是浓浓人情味。

公市应有尽有成娱乐场所

刘云汉说,位于交通圈另一端的加影公市,格局则类似曼谷市查都恰(Chatuchak)周末市场,数条马路两旁设有许多摊位,估计有约百余档口,犹如一个大型市集,且后方还有一座戏院,附近也有巴士站。

“公市里售卖熟食、水果、衣服和玩具等吃的喝的都有,大家从戏院出来,买个‘冰球’才5分钱。那个年代,很少车子,附近又有村子、甘榜,过年时很热闹,大家都会到巴刹和公市采买,而公市也是大家唯一的娱乐场所。”

两个市集早在日本入侵马来亚前已经存在,估计迄今已有逾80年历史。但碍于发展,湿巴刹小贩于80年代被迫迁到直落河旁(加影巴刹斜对面,现已拆除),后又于1993年杪,与加影公市小贩一同迁入加影巴刹现址(原为公共工程局草场),一直经营至今。

1589GHL2019427164452373597.JPG
昔日繁华不在,楼上如今只剩下一间华裔茶档、杂饭档和少数几家友族经营的餐室。

巴刹后巷熟食档多转租出去

刘云汉追述,当时也有部分熟食小贩被安排迁入直落河对岸的小贩中心(惯称巴刹后巷),以及巴刹附近的直落河旁(两年前因提升河堤而被拆除)。

“(巴刹后巷)两排店以前都卖熟食,但现址大多已经转租出去。当初有部分小贩向加影市议会租20年,有者则是直接‘买断’30年合约,所以有权利转租单位。”

李国良:剩逾百小贩营业

在许多小贩看来,随着周边商店林立,造成停车位大减,加上巴刹建筑年久失修,加影巴刹当年的“繁华盛景”早已不复见,人潮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加影巴刹小贩公会主席李国良透露,该巴刹原本有约300个档口,惟目前只剩下逾百小贩仍在营业,且估计其中约有60%小贩是巫裔。

他也感叹,尽管仍是加影市去唯一的巴刹,但如今顾客人潮已大不如前。

巴刹需美化提升

刘云汉则表示,居民外迁、人潮外流,加上超市越来越多,货品价钱便宜,环境又干净,且晚上也能去,所以造成巴刹人潮大减;但巴刹也需要进行美化提升,否则会逐渐失去特色,也越来越没落。

“如今巴刹楼上只剩下一间华裔茶室和一间华裔杂饭档,后方也没几家店铺还在营业。巴刹已经不合时宜,必须提升为比较现代化的建筑。”

他说,小贩甫迁入现址时,因为建筑尚新,且周边店铺还没兴建,所以停车位很多,加上有很多档口,所以吸引许多人前来光顾,那是该巴刹最风光的时候……

超市林立 流失人潮

王先生(50多岁,茶档业者)


1589GHL2019427164472373600.JPG
王先生(50多岁,茶档业者)

“我的父亲以前在加影公市外围摆档,卖煎堆和茶水,我从小放学、下课、周末都会去帮忙,那时的人都很多,三族都一起喝茶,没有避忌,非常热闹。

1993年迁入加影巴刹后,我就开始接手茶档,一直都在现在这个单位营业,以前巴刹楼上很多华人档,也有两三间咖啡店,那时人潮很多,大家都会来买东西、吃东西。

不过,大概从2010年开始,当超市越开越多后,人潮已越来越少,如今巴刹楼上也只剩下我一间咖啡档……”

禁巴刹宰鸡干脆退休

苏担(87岁,前巴刹鸡贩)



1589GHL2019427164402373592.JPG
苏担(87岁,前巴刹鸡贩)

“我的父亲原本骑脚车兜售杂货,后来向英殖民政府申请到旧巴刹摊位后,就改到巴刹摆档卖鸡。那时,日本还没入侵马来亚。

旧巴刹内当时只有12个摊位,有工作的我,一般只在周末或公共假期才去帮忙,直到巴刹搬到河边后,我才开始接手父亲的生意,一直做到巴刹搬到现址。

2006年,因为加影市议会禁止我在巴刹宰鸡,所以我就干脆退休了,但我已经七十多岁的弟弟至今还在巴刹内摆档。”

巴刹货品新鲜人情味浓

谢耀忠(42岁,菜贩)


1589GHL2019427164462373599.JPG
谢耀忠(42岁,菜贩)

“日本入侵前,我爷爷已经在旧巴刹摆档,他们曾说过,那时还要说日本话。巴刹搬到河边后,我的父亲也有在帮忙,而我从小就需到巴刹帮忙父亲。

我是约10年前开始接手菜档,因为母亲患病,没办法帮忙父亲,所以就由我辞职来帮忙,一做就做到现在,父亲如今也退休了。

巴刹还在河边时,因为设备简陋,所以卫生情况较糟糕;现址以前也会积水和肮脏,直到近年翻新铺上地砖后,才干净许多。

我觉得巴刹的货品比较新鲜,且人情味浓,顾客和小贩之间能直接接触和聊天,这是超市比不上的,所以,至今还是有一些老顾客会上门,他们从小就开始来买东西,现在已经是阿公阿嬷了。”

生意难做只做门市

刘金龙(70岁,杂货业者)


1589GHL2019427164482373601.JPG
刘金龙(70岁,杂货业者)

“我从旧巴刹时代就开始摆档卖杂货,那时10多岁,一路换过两个地方,才来到现址。

以前巴刹约有超过60%是华裔小贩,那时因为没有超市,生意很好做,大家都必须到巴刹买东西,所以我从清晨6时30分营业至晚上8时30分。

换过两个地点,但我还是觉得在Arked Mara商业中心的环境最好。那里靠近河边、旁边有个竹林,有树有草,空气比较清新,下午没有生意,我们就去竹林躺着休息。

如今我是巴刹经营最久的小贩之一,我们这一代还在营业的,所剩无几,除了几名菜贩外,经营杂货的就剩我一人。生意是越来越难做,所以我现在是半退休状态,以前还有批发一些货物,现在只做门市生意了。”

1589GHL2019427164462373598.JPG
尽管建筑有些陈旧,但加影巴刹内的蔬果和生鲜货品一应俱全,每逢周末仍可见购物人潮。

1589GHL2019427164442373596.JPG
加影巴刹楼上许多店铺单位如今已空置。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