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5/2019
郑丁贤.我們就這樣過了513
作者: 郑丁贤

今年的5月13日,距离1969年流血的那一天 正好是50年。

媒体上刊登了零星的反思文章,民间团体办了一两场讲座和追思会,氛围和往年一样冷淡,没有引起多少关注。

官方方面,和过往同样冷处理,内政部长慕尤丁说,不会解密513的档案,因为没有人提出要求(那些要求解密的声音,抱歉,“只是部分人的观点”)。

换了一个政府,对于513的态度,依然没变。

于是,我们就这样过了5月13日,513的50周年,半个世纪后的513。

对于这个最深刻的创伤,最悲痛的历史,感觉上,我们选择了冷漠和无感,以及逃避来处理。

当然,有人认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何必再提!

不是的。了解过去,面对历史,并不是要揭疮疤,也不是要追讨元凶,更不是挑起情绪。

实际上,正因为国人普遍不了解513,害怕重提513,这才让一些野心政客抓住人们的恐惧心理,以513作为恐吓的工具,以及推行偏激种族和宗教政策的借口。

513事件早在50年前结束,但是,513的氛围,几十年来,何曾离开大马而去!

所有关于513事件的纪录,都记载1969年5月10日投票的成绩揭晓之后,华人反对党在城市选区获得大胜,党人和支持者上街庆祝,一路上高喊种族口号。

马来社会产生震荡,巫统近乎失去政权,极端主义者号召党员和群众进行报复。

还有一种推论,认为巫统的激进少壮派,借机会要推翻中庸的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50年来,人们就在这些模糊的描述中,认识513。

我们其实不知道真相,只是有这种印象。

至于513前夕的社会状况,大家更是一知半解。

当年的社会背景,不管是马来社会和华人社会,都充满不安全感,缺乏社会共识。

当年马来人没有人口优势,社经地位低落,以至害怕失去政治力量。华人则对国家政治权力倾向马来人,加上华文地位不受承认,认为国家对华裔人民不公。

东姑领导的联盟政府,曾经是一个管理多元种族社会的成功模式。但是,当社会互信程度偏低,族群的不安全感升级,东姑的模式遭到考验。

在族群极端分子的挑衅之下,东姑的模式终告瓦解。

50年过去,从联盟到国阵,再到如今的希盟,族群和宗教的主体意识没有消褪,政党和政客炒作情绪的作风,如出一辙。

这是社会集体逃避513,而让513的幽灵继续存在。

重点是,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伤痛,检讨今天的问题,才能走出513。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