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乘搭的飞机滑入东非国家首都基加利的卢旺达国际机场跑道时,一名机组人员建议乘客将他们的塑料袋留在机上。
由于环境因素,卢旺达禁止使用塑料袋。进口、生产、使用或销售塑料袋和塑料包装都是非法的,惟特定领域,如医疗(医院)和药物。
当我在排队等待办理入境时,一个大大的标示,上面写著“禁止使用不可生活降解的聚乙烯袋”。这是第二次警告。
我在领取行李后,海关官员就检查我的行李,看看我是否违法。如果有的话,塑料物品将被没收,再加上每件65美元(271令吉)的罚款。
上个月,坦桑尼亚宣布,从6月1日开始,聚乙烯袋将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和日用品包装,并警告生产商和供应商立即停止生产和库存。
该禁令意味著坦桑尼亚将加入肯亚、卢旺达、乌干达和布隆迪的行列,以减少塑料废物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大马,由于各种错误的原因,我们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
根据一份报道,我们跻身塑料废物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国家之列,“我们丢弃大部分的塑料废物、烧毁小部分、甚至只有更少部分被回收。”
大马也是丢弃塑料废物的首选国家,从美国、英国、澳洲、德国、法国、瑞士和纽西兰等国家进口塑料废物。讽刺的是,这些国家还理直气壮和自豪地向世界宣传环境清洁。
据电视新闻报道,澳洲在短短12个月内将超过7万1000吨这类废料运往大马。
这是始于中国过去20年来一直在进口和回收世界上大部分塑料废物,并引发环境问题后,才在2017年底开始禁止此类废料进口。
坦白说,大马已经赢得“塑料废物垃圾场”的全球恶名。
这都多得贪婪的大马人和执法不严,这些废料已被倾倒在乡区,包括雪州瓜拉冷岳的一个小镇仁嘉隆,那里如今是1万7000吨废料的聚集地。
那么,我们怎么处理大马的塑料垃圾呢?去年10月,能源、技术、科学、气候变化和环境部长杨美盈表示,大马致力在2030年达到零一次性塑料国家。
没有人期望大马在一夜之间落实武断的决策,但截止日期距离现在还有超过10年的时间,给人的印象是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非常紧迫。
由于牵涉太多部门和相关单位,因为杨美盈要全面禁止塑料废物将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一笔庞大的生意,实力强大的说客在这里游说,因为塑料废物行业有著35亿令吉的惊人价值。
甚至连房屋和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也说过:“要政府完全禁用塑料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她说,各部门包括能源、科学、技术、气候变化和环境部、国际贸易及工业部、水务、土地及天然资源部,都集体同意进口塑料废物的难题及其商业价值。
“我们不会看轻此事,因为它为这个国家的收入带来巨大贡献,” 祖莱达在国会回答巴生国会议员查尔斯时这么回应,后者是询及该部是否会修改国家固体废物管理(SWM)政策以全面禁止进口塑料废物。
不过,她表示暂时没有修改国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计划。在回应查尔斯声称有100家非法塑料加工厂仍在巴生运作时,祖莱达表示已经发出通知指示地方当局——尤其是在雪兰莪和槟城——关闭非法工厂。
“自事件曝光以来,我们冻结了进口塑料的准证。”
“每个处理这些塑料材料的准证都需要得到该部的同意书,而且从那时起我们就没有批准任何申请,”她补充说。
我们不要指望有任何立即的行动,以减少,如果不是完全禁止,来自我们国家的塑料废物。
在中国,一纸禁令就全面禁止进口,因此货柜被重新安排,如今被运往大马。
在这里,我们仍然在冬眠和琢磨,要如何“逐步禁止进口”。
当然,没有人可以给出时间框架。所以,对于所有言论和虚张声势,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确定政府是否有意志来落实这样的禁令。
官方数据让人震惊。据报道,去年1至7月,大马从10个最大进口国进口的塑料废料,从2016年的16万8500吨、到2017年的31万6600吨、爆升到如今的45万6000吨。
在同一时期,我国仅仅从美国就进口了19万5444吨的塑料废料,美国也是合成物质的最大出口国。这几乎是去年整年进口的9万7544吨的两倍。新加坡在去年也向大马出口了约1万9000吨塑料废物。
那么,在引起公众哗然和环保组织国际谴责之后,我们的政府做了什么呢?
7月下旬,随著针对非法塑料回收业者的不当运作和所导致的空气污染采取行动之外,政府决定冻结进口塑料废料的现有准证长达3个月。
共有114个持有准证的回收业者的收入来源受到影响。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3个月后,该部门会解除禁令,理由是害怕失去经济利益——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它拥有超过30亿令吉的利益。别去管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想必,为了显示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政府祭出更严格的规定:获得准证的回收业者必须符合18项新规定,他们也被迫支付每吨15令吉的进口塑料废料税。这非常滑稽,因为进口业者要缴付的钱简直非常微薄。
合法的回收业者——其服务真正有助于环境——确实存在,但不幸的是,他们与丑陋的进口业者混为一谈,这是当局必须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厘清的地方。
因此,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坐在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废料堆上,我们没有下决心要禁止它,或将它运回来源国,因为这样做将导致我们损失35亿令吉。
所有这些最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仅仅征收更高的税,并且很难决定处理它的时间表。仅此以一句老生常谈来总结这种不作为——这很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