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流失之使命一文中笔者提及文化与我们命脉的关系,今天继续以“传承”来探讨传承和弘扬的问题。然而,在研究传承的方式前,我们有必要明白传承的意义何在。好比一棵树是否长得茂盛不能以其外表来定夺,但必须稳固其根部。如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在谈传承前我们必须要回到文化与传统价值的意义来诠释和定义传承的内容。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延续而传承,很可能会在传承的过程中迷失了来路和方向。
此外,若传承者只顾着弘扬其文化的优秀和成就而忽视了自我文化的弱点和弊病,那自我偏见会是文化传承的危机。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生活经验和反思,所以认清自我历史和文化的弊病是抵抗今天快速变迁和各种思潮主义的前提。不敢正视自我历史和文化的名族,很可能会随波逐流,被当今的思潮同化。
文化是要与时俱进以达成创新,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排外。但是,若在传承的过程中失去了文化的核心价值,那么所谓的传承就会失去意义。如在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后有受访者表示同志文化与中华文化不是对立的,在台湾见证两个不同的文化是可以互存,甚至是可以结合的。我想这好比是对传统文化硬披上新的外衣,然后说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换言之,传承是在乎文化的意义和精髓,不是形式上的融洽。一对同性情侣可以穿上传统的礼服行婚礼,但他/她们无法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精髓。
基本上文化可以被分类为有形层面和无形层面(或称为深层文化)。有形的文化层面就包括一切看得见和听得见的文化元素如语言,各种艺的术表达和风俗民情等。然而,无形的文化层面如思维,态度和价值观。当我们每每谈及保护和传承文化时,我们会很自然的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护和传承古董,有价值的建筑物,民族舞蹈/音乐和传统的风俗等。不过我们很少思考如何传承更宝贵的思维,态度和价值观。
因为深层文化的无形和抽象性,所以很难让人有概念和组织性的去传承。但一切有形层面文化元素的表达却是被深层文化的影响所表达出来的形态。如果我们只保护和传承有形层面的文化而忽略了深层文化的重要性,那有如丢掉瓦器里的宝贝,只保留着古旧或可能已破碎了的瓦器。文化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要传承的是一个文化特有的精神和价值观。其次才是外在表达出来的有形的文化。因为只有外在而没有内涵的空壳是经不起考验,是虚表的传承。
从维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来看,传承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一个民族的自信。我们传承的是文化的底蕴,是传承前辈沉淀下来的人文精华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这一代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以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可惜的是,在科技迅速发展下,科技渐渐的取代了文化在我们文明共展的地位。文化是有机的,它会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因此,若我们不刻意的去熏陶和透过教育来传承,我们将永远的失去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有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丰富的思想精华是我们文化最大的产业,其次才是我们所看的见的文化现象。文化反映出一个民族内在生命的内容,文化之根的深度决定它对世界的影响程度。所以,我们要回到我们文化之根来寻找传承真正的意义,不然我们付出的努力只会是捕风和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