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5/2019
标准华语vs口语式华语,大众传播的语言演化
作者: 白慧琪、黄玲玲(摄影)

5304PHK20195171915472758536.JPG
卓卉勤:以前我们被教育广播是良心工作,间接背负教育使命,因为小孩听了会学,很多学生是听电台学华语。

我们的生活上充斥著极具本土特色的马来西亚华语。现在连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上各个自媒体已不再那么拘泥于标准,越来越趋向马来西亚华语。

标准华语重要,可是讲马来西亚华语不好咩?且看看两位资深媒体人以自身领域的经验分享,标准和马来西亚式华语之间该怎么拿捏。

“以前我们被教育广播是良心工作,间接背负教育使命,因为小孩听了会学,很多学生是听电台学华语。”资深广播人卓卉勤在职的25年里,正好跨过语音严格要求,到马来西亚华语普及的年代。虽然于2012年离开广播界,她发现后来市场根本不在乎,也不觉得标准华语重要。以YouTuber为例,现代人并不要求这些网红讲标准华语。

新闻主播陈嘉荣同样看重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坚持以标准华语播报新闻是必要的。一来,为了把资讯有效且准确传达给公众。一名主播若口操北马腔,又参杂一些方言报新闻,南马观众可能听不懂,造成困扰。二是,新闻性质本就严肃,如果使用大马腔播报,可能让观众误会主播是在讲反话,造成语义误会,或有错误诠释的空间。

卓卉勤记得,从前广播界前辈与中国普通话审音委员一直保持联系,语音标准依据每次颁布最新审音结果。“‘色’是多音多义字嘛,我记得以前有个时期‘褪色’要念sè,有一阵子要念shǎi。”例子有很多,比如说“蜗wō牛”曾读成guā;“滑huá稽”曾念gǔ;“曝bào光”曾念pù。

前后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播报新闻的陈嘉荣分享,两国华语都以中国的普通话为依规,马来西亚还有华语规范理事会。不过,他是南马人,从小收看或收听新加坡主流媒体,加上后来到台湾升学,说标准华语没那么困难,不像中北马朋友有方言腔。当时他在新加坡,新闻室同事多来自中港台,来自北马的同事就会被笑华语不标准。

“马来西亚华语会有‘降值’的情况,就是声调会降去第四声,比如说‘吃chī饭’变成chì、‘喝hē水’变成hè。”啊,还真是有幸听到平时字正腔圆的主播陈嘉荣,刻意示范不标准华语呢。

再来就是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和轻声词的问题。比如,把上船chuán念成上床chuáng就不好了;东西xī表示方位东南西北,轻声的东西xi就表示物件。

唯有人名不一定照字的正音念,尤其马来西亚人常常算命取名,但一些字加上金木水火土的部首,读音其实不一样了。卓卉勤和陈嘉荣都说“名从主人”,名字还是按照主人的意愿来念。举例多年前爆红的“拖车姐”黄糩〔?〕,正确读音应该是kuài mén。陈嘉荣想一般人不会这样取名字,最后按当事人的念法,果然是huì mǎn,不是kuài mén。

5304PHK20195171915452758523.JPG
陈嘉荣认为,最重要的是能掌握标准华语,又不失去马来西亚风味。

新闻界:适时加入方言,让新闻活泼一点

说回标准华语和马来西亚华语之间该怎么拿捏。

陈嘉荣已经说了,为准确传递讯息且不容被诠释错误,播报新闻必须使用标准华语。然而,一些词汇必须本土化,例如“巴刹”,那还代表了语言用词是如何受到外来环境和时间影响、演变。

“不过语言一直在流动,永远在变化,就像牛津字典每年也收录新词汇啊。”近几年,陈嘉荣播报新闻时也会加入一些外来词语。比如,“呛声”是台湾的用法,要比较传神得用闽南语tshiàng-siann念出;“摃龟kòng-ku”(希望落空)也是,若用中文念就少了些味道。那么,在传神和标准间,主播要判断的是用方言念是不是已经普遍到广泛的华人都能听的懂。

陈嘉荣曾在播报新闻时用闽南语念“呛声”。他的考量是,马来西亚华人常接触台湾的影视节目,对“呛声”并不陌生。既然可以又传神,观众又听得懂,何不以闽南语念,也让新闻活泼一点。

网络潮语越来越多,也融入大众传播媒体。像是“夯hāng”的原意是用力打,但中台综艺节目以“夯”来表示火红,久而久之在华人世界普遍了。而“666”是“溜”的谐音,表示非常棒,不过目前只有年轻人听得懂,大部分老年人还是不明白,播报新闻自然不会用这个表达方式。

综艺、旅游节目可以轻松一点,用马来西亚华语反而可以更接近观众,也呈献本土化特色。若是政论节目,也可以视来宾的状况适时调整。“有时来宾上节目会觉得,自己的华语讲得不够好而有压力,那会影响到他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陈嘉荣会调整提问方式,让来宾不再拘谨。

5304PHK20195171915462758534.JPG
卓卉勤认为,广播电台语音问题不是突然转变的,广播普及化是其中一个原因。

广播界:听众并不在乎一定要讲标准华语

“语音问题不是突然转变的,广播普及化是一个原因。”卓卉勤回想,从前要进入第五台(爱FM前身)要考语音和专业术语;丽的呼声(988前身)虽然有用广东话,但对华语要求也不低。当时,广播员的基本训练是读报纸,每一个字的发音都很讲究。言下之意,当时广播员的华语必须在水准之上才能入行。

后来,电台蓬勃发展,需要更多广播员。“我那时已经进了管理层,发现要找DJ,很无奈找不到心目中要的水准,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要广东话可以就录取。”马来西亚的中文电台依旧有一大群喜欢广东话的听众,所以早班节目通常还是要用广东话。

卓卉勤摆出交情好的广播员林德荣当例子。“他是怡保人,从小就生活在广东话的世界,他的华语是很难想像的差。你就想像他是一个香港人。”用广东话主持没问题,但始终会遇到只能讲华语的场合,或访问只会讲华语的人。“林德荣刚入行时主持一个活动,曾讲‘你们去旁边拿那个飞啰’。他连‘票’和‘飞’都转不过来,跟水准有一段距离。”

虽然闹出笑话,但卓卉勤认为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的口型都依照母语习惯,就好像从小说华语的人讲起英语时很容易舌头打结。

“再后来,一些电台就没把语音放在标准。可是不能说那是错的,因为那真的受年轻人欢迎。”卓卉勤坦言,现在市场已不觉得标准华语很重要,YouTuber就是最好的例子,观众并不在乎他们一定要讲标准华语。

在卓卉勤看来,标准和娱乐难以兼顾,考量到市场需求,娱乐往往成为首要元素,因此只要广播员的华语不要太差就行。而且说话最重要的是自然,说得再标准,不够自然也没用。在她心目中,自然和标准的比例有7比3就已经很不错了。

5304PHK20195171915462758533.jpg

5304PHK20195171915462758532.jpg
卓卉勤在脸书分享旧照,当时广播员的广东话要好,华语也必须在水准之上。

掌握标准华语,未来发展更广

走下主播台,陈嘉荣也是语音培训讲师,常面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学标准的语言?现在的广播员、电视短剧都尽量讲pasar话,效(笑)果很好啊。”他都会回应:“把语言学标准不是坏事啊。”

掌握标准华语可以当作优势,毕竟现在是网络世界,不能只局限在马来西亚。假设有机会到中国上节目,却只会讲马来西亚华语,如此一来未能符合更大的市场,未来发展出路就收窄了。

以很多马来西亚艺人歌手为例,他们在台湾出道前都会上语音课,先磨掉马来西亚华语,才能被更大的市场接受。打个比方,一个女艺人出道,气质很好又具知性美,可是一开口就是马来西亚华语,从市场角度来看她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也有例外。陈嘉荣觉得,阿牛陈庆祥出道时打著大马男孩的形象,又长虎牙,国外的观众朋友反而能接受马来西亚式华语,那也是形象的一部份。

无论如何,陈嘉荣认为,最重要的是能掌握标准华语,又不失去马来西亚风味。那些到国外发展的马来西亚艺人,回国后又能转换回大马腔,歌迷朋友反而会觉得很亲切。

5304PHK20195171915472758535.JPG
卓卉勤摆出交情好的广播员林德荣当例子,广东话流利,但是遇到一些只能讲华语的场合就露馅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