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6/2019
别伤害蜜蜂
作者: 张露华

蜜蜂
无刺蜂
孤蜂
熊蜂

蜜蜂,在我们的生物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蜜蜂的多寡,甚至会影响地球生态。有句话说:“如果蜜蜂从地表上消失,人类活不过4年。”

然而普罗大众对蜜蜂的心态,除了是可以制造蜜糖的昆虫,便敬而远之,尤其是当发现住家范围突然出现一个大蜂巢时,就犹如惊弓之鸟,马上找人来焚烧或致电消拯局来清理,唯恐家人被蜜蜂螫到。其实民众不必恐惧蜜蜂,更无须一看到它们就赶尽杀绝,蜜蜂不是害虫,反之人类没有它才是岌岌可危。

拯救蜜蜂,不但是维持环境生态平衡,也可以带来商业利益,包括提取蜂蜜、蜂胶等,蜜蜂对人类绝对是好处对于坏处。

马来西亚农业与发展研究院(MARDI)两位研究员:慕沙耶谷(退休研究员)及依扎杜尔,在2015年提议研究院发起一个“拯救马来西亚蜜蜂”网站,希望可以拯救蜜蜂,让它们幸免遇难。

这个开始时只有两个人的队伍,慢慢的通过社交媒体的推广,结交了一群蜜蜂相关专家,组成了一个拯救蜜蜂队伍,接到民众投诉蜜蜂窝问题后,就尽快安排队员前往帮蜜蜂搬家,把蜜蜂连窝带蜂搬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蜜蜂被灭族。

这项拯救使命渐渐获得研究院认可,在2017年决定把这项工作列为该研究院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设立“拯救马来西亚蜜蜂(MY Bee Savior)”队伍,在研究院设立一个蜜蜂园区,把所有搬迁的蜜蜂都安顿在这里,保护蜜蜂之余,也进行研究项目及提取蜂蜜,为保护环境生态尽一分力。

目前这项自愿计划已经推广至全国,有约200人登记为志愿者,参与拯救蜜蜂工作。

依扎杜尔:把蜜蜂迁徙至养蜂场

目前担任“拯救马来西亚蜜蜂”队伍秘书的依扎杜尔受访时强调,志愿者提供的迁徙蜜蜂服务是不收费的,因为他们主要目的是推广公民宣导,阻止蜜蜂被毒杀,保护及增加蜜蜂种群,并鼓励可持续的养蜂及采蜜做法,把蜜蜂迁徙至可持续生存的养蜂场,如毗邻的雪州博特拉大学。

“现阶段我们还是非政府组织,所有设备都是自己装备,包括养蜂服及蜂箱等,所以我们接受捐款,以资助志愿者的交通费,若有更多捐款,我们就可以购买更多养蜂服及设备给志愿者执行任务。”

他坦言当初成立这个队伍时也是不懂得迁徙及养蜂技巧,之后不断向这方面的专家学习,现在已经掌握迁徙蜂窝及基本的养蜂技术。

他表示,队伍成员都是志愿者,一旦接到民众投报需要协助清理或迁徙蜂巢,他们会尽快在一两天内,联络最靠近的志愿者出动。

“现在大部分民众发现蜂巢后,通常会联络消拯局,但因为消防员没有受过迁移蜂巢的培训,所以都会以焚烧方式处理,让蜜蜂自行离开,无形中很多蜜蜂也被烧死。因此我们已经向消拯局建议,给他们安排培训营,他们也赞同这项建议。不过由于消拯局有关键绩效指标,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所以我们会再研究加速搬迁蜂巢的方法。”

依扎杜尔是“拯救马来西亚蜜蜂”队伍的发起人之一,如今也掌握了搬迁蜂巢的技巧,在接到投报后会尽快出动,以避免民众或消防员把蜂群灭族。

我国主要有4种蜜蜂

他解释,出现在我国的蜜蜂主要是4种,蜜蜂(honey bee)、无刺蜂(stingless bee)、孤蜂(solitary bee)及熊蜂(bumble bee)。由于蜂群的生活习性不一样,所以它们筑巢的方式与迁移方法也不一样。

“如大蜜蜂(Apis dorsata)类,它们会选择在空旷、通风、高处或粗大树枝做巢。而东方蜜蜂(Apis cerana)或我们称为甘榜蜜蜂,它们喜欢在密封、黑暗地方如箱子、缝隙,但有时也会在空旷地方筑巢,所以要看它们筑巢的地点来决定迁徙方法。”

“一般上我们会先用网把蜂巢罩住,之后才搬迁。通常会选择在傍晚才搬迁,因为那时候工蜂都采蜜回家,就可以把它们一起搬迁。”

“人不犯蜂,蜂不犯人”,发现蜂巢时避免惊动蜂群,远离它,同时致电“拯救马来西亚蜜蜂”队伍,让他们安排邻近的志愿者前来搬迁蜂巢。

成立宗旨:增加蜜蜂数量

依扎杜尔表示,一些民间的养蜂人收到通知,也会自己去捉,然后搬迁到自己的蜂场,以提取蜂蜜。这也是保护蜜蜂的方法,因为该队伍成立的宗旨就是增加蜜蜂的数量,避免蜜蜂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他坦言,在城市化发展下,蜜蜂变得无处可筑巢,唯有在城市或住宅区筑巢,虽然可以搬迁至他们所开辟的养蜂区,但蜜蜂习性是喜欢靠近森林或花果繁茂的地方,这不但可以提高蜂蜜产量,也可以帮助植物授粉,因此之后或许把它们都搬迁到郊区,同时也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他强调,蜜蜂对大自然生态非常重要,人类75%的食物都是靠蜜蜂授粉,90%的野生植物也是靠蜜蜂授粉,所以若蜜蜂消失在地球,人类食物链也会跟着消失。

“根据2007一项报告指出,世界已经有数千万只蜜蜂消失了,大马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在80年代我国的养蜂业非常蓬勃,到了1996年时蜜蜂感染群体崩溃症(CCD)大量死亡,养蜂业完全倒闭,直至最近几年蜜蜂才重新回来。

群体崩溃症(CCD),是当大多数工蜂消失并留下女王,大量食物和一些护士蜜蜂来照顾剩余的未成熟蜜蜂时发生的现象。这种综合症自1996年开始席卷全球。由于世界上许多农作物都是由蜜蜂授粉,因此群体崩溃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依扎杜尔表示,民众缺乏应对蜂群的常识,会用火焰或杀虫剂驱赶,这会影响蜂群的繁殖,所以该队伍需要民众做眼线,一旦发现蜂群后就通知他们,以便可以收集资料,如蜜蜂喜欢在什么树筑巢、哪一个地区有蜂群出现等等,这对蜜蜂研究工作都有帮助。

“蜜蜂喜欢在树上筑巢,但城市树木少,灯光多,所以只要一个社区里有个小树林,就很容易引来蜜蜂,若加上种植了相思树(pokok accacia),是蜜蜂的食物,就更容易招来蜜蜂。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发现蜂群的地方都种植了这种树。”

“在外国,蜜蜂住在城市是很危险的,反之在欧美国家,如美国有人建立蜜蜂酒店给蜂群住,他们会在院子或空地放置空箱让蜂群筑巢,如此一来蜜蜂就不会飞进屋子筑巢。所以我们也希望可以在国内教育人民如何建设蜜蜂酒店。”

他表示,虽然现在已经有约200人登记为志愿者,但活跃的成员只有约40人。一旦接到投报后,首先会询问投报者蜂群状况及蜂巢位置,劝告投报者要怎么做,之后就会联络志愿者去迁移蜂群。

“如果是屋里或门外,是有一定程度危险,居民可能不小心碰触而被螫。所以这类案件我们都会尽快去。通常附近有树林的住宅区比较常见,如雪兰莪双溪龙有一个住宅区,3个月内接到6次投报,之前5次都是消防员去处理,最后一次才通知我们。”

“蜜蜂飞行有循环路线,通常一年内就会离开或飞回来。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更多它们的路线,对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

依扎杜尔说,每次搬迁蜂巢或靠近蜂群时都须穿上防护衣,避免被螫伤。

大部分食物链都是靠蜜蜂授粉维持,一旦蜜蜂消失,人类也会面对粮食短缺危机。


大马农业发展研究中心(MARDI)在园区开辟了养蜂区,并设立了一个蜜蜂资讯园,让民众了解蜜蜂的重要及商业价值。

依扎杜尔:任何时候靠近蜂巢或蜂群,都必须穿上防护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