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06/2019
蕉赖金鱼村巴刹“隐藏”组屋区‧各族小贩顾客亲切交流

5058TSH2019672120253191736.JPG
蕉赖金鱼村巴刹位于日拉哇路末端,是一座设备齐全且有盖的湿巴刹。

报道:陈诗蕙,摄影:苏思旗

妇女们相约喝茶聊天、一家大小坐在一起享用小吃、小贩与各族顾客亲切交流……这是蕉赖金鱼村巴刹(Pasar Pagi Ikan Emas)的日常景象。

位于日拉哇路(Jalan Jelawat)末端的蕉赖金鱼村巴刹“隐藏”在组屋区内,立于克拉容河旁,也被吉隆坡布城大道(MEX)和新街场大道包围,不熟悉当地路线的民众极有可能在途经该区时,错过或忽略这座集合三大民族小贩的湿巴刹。

据了解,该巴刹共有约244个档口,目前仍在营业的小贩仍有逾百档,其中华裔小贩占约70%,巫裔和印裔小贩则占30%;鉴于当地建有多栋组屋和公共组屋,友族居民颇多,因而平日也吸引各族顾客。

曾伟勤:早期巴刹简陋

蕉赖金鱼村巴刹原名为“蕉赖四楼公市”,原址就位于蕉赖四楼组屋往前一些,即长屋区的另一端;而小贩们是于1990年左右才搬迁到现址。

据悉,当地在旧时建有许多木屋,且居民们多以种菜为生,因而设有多座菜园,不排除是旧时农民或居民纷纷到巴刹旧址摆档,继而逐渐形成一座巴刹。

茶档档主曾伟勤(70岁,原为猪肉贩)表示,他在逾40年前到当地摆档时,该巴刹已有许多摊位;当时的巴刹没有加盖,小贩们各自以锌板铁棚为档口加盖,高低不均,看起来非常简陋。

当年巴刹建设靠小贩合资

5058TSH2019672120263191742.JPG
曾伟勤:巴刹旧址非常简陋,现址是小贩们经过积极争取,才成功获批土地兴建。

曾伟勤说,吉隆坡市政局当年收回巴刹地段兴建长屋时,原计划将小贩安顿到蕉赖登嘉园的新巴刹;惟遭小贩们反对,且该巴刹也不足以容纳所有小贩。

“后来,当局要小贩们自行建议新巴刹的地点,我们继而选择河边的地段,但当局又担心小贩会将垃圾倒入沟渠,造成污染。”

他说,他们后来求助时任国会议员丹斯里李霖泰,并成功争取到在现有地段上兴建一座简单的巴刹,才让小贩们有了容身之所。

“这里(现址)原本也是用来兴建长屋的地段,后来当局同意让我们动用其中两排长屋的地段建设巴刹。”

他忆述,尽管争取到地段,惟市政局当时并没有拨款协助巴刹的建设工作;新巴刹的建设经费全靠小贩们合资,因此最初的巴刹仅简单地以帆布铁架搭建,现有的规模则是市政局后期翻修而成。

他提及,在迁入现址时,该巴刹已有近200档,大部分顾客也以金鱼村的居民为主;如今因附近建有多座组屋,所以巴刹也有来自其他族群的顾客。

5058TSH2019672120253191737.JPG
除了肉、菜和海鲜等生鲜食材外,到蕉赖金鱼村巴刹内也能买到杂货、金银纸和床单被褥等物品,可谓应有尽有。

5058TSH2019672120263191740.JPG

争取美化让设备更完善

为了强化巴刹的特色,带动更多人潮,蕉赖金鱼村巴刹公商会多年来致力向市政局争取各项美化,盼让蕉赖金鱼村巴刹的设备更完善。

该会主席萧增富透露,该巴刹以前非常简陋,卫生情况也不达标,他希望透过美化巴刹,改善巴刹环境。

其中,该巴刹熟食区域的桌椅原本都由小贩提供,放得乱七八糟,乱无章法;惟自该会于2016年左右成功向当局申请到长桌后,已让空间更为整齐。

“为方便小贩打扫并容纳更多顾客,我当时只申请桌子,没有椅子,所以椅子仍由小贩们提供。”

营造更团结环境

萧增富提及,该巴刹周边的沟渠铁盖原已生锈损坏,甚至有顾客因此跌倒,所幸市政局已经更换所有铁盖。而他目前正申请重漆巴刹,好让巴刹建筑焕然一新。

“公商会也自资聘请一名保安,负责收档后的巴刹保安工作。”

萧增富提及,该巴刹每日营业,清晨6时左右已陆续有小贩开档,直到中午12时左右才收档。他希望透过照顾各族小贩,让该巴刹犹如一个大家庭般,小贩能互相合作,营造更团结的环境。

迁入巴刹才申请到执照

萧增富(50岁,蕉赖金鱼村巴刹公商会主席兼面条摊主)

5058TSH2019672120273191745.JPG

“我以前住在附近的木屋区,父母自己种菜,并带到巴刹售卖。那时没有营业执照,只能在路旁摆档,一看到执法员来取缔,就得马上逃跑。

那时巴刹的环境简陋,路面凹凸不平,小贩们自己搭建棚子,下雨时还会到处漏水。我一直到巴刹迁入现址后,才申请到营业执照。

大约20年前,因为已经不再种菜,菜档的生意也不太好,且许多蔬菜不能放隔夜,就在一名卖面条的老太太建议下,转卖起面条。初期顾客不多,靠的是一点一滴的努力。

那时候,每天卖的面条、粿条等可以卖上300公斤;如今厂家开始直接供货给顾客,生意已越来越差,加上之前车祸伤到手,所以也缩小了生意,一天只卖得到百余公斤的面条,

此外,相较于旧时家家户户都是大家庭,如今年轻人在结婚后纷纷搬离,加上霸级市场抢滩,难免也冲击巴刹生意。”

巴刹人潮越来越少

廖观凤(69岁,茶档档主)

5058TSH2019672120273191743.JPG

“我和丈夫(曾伟勤)在30岁左右,开始到巴刹摆档卖猪肉。当时我们就住在附近,原本养猪为生,后来因为猪只没有人要,所以就宰来自己卖。

不过,丈夫后期因为手痛,难以再宰猪肉,所以我们就在医生的劝告下,于1994年左右转行卖茶水。我们每日凌晨3时半就来准备开档,包括煮水、将用具一一拿出来摆,大概凌晨四五时就陆续有顾客来喝茶。

附近的菜园现在都变成了大道,很多居民也搬到首都镇等其他地方,只是偶尔回来,前来巴刹的人潮也越来越少。如今,虽然儿女都劝我们退休,但想到在家也无所事事,所以我们已改为每周休息两天。”

周末有外地居民来购买

彭女士(58岁,鱼贩)

5058TSH2019672120263191741.JPG

“我父母是菜农,原本只批发蔬菜,后来因513事件爆发,四处戒严,无法顺利将菜运送出去,所以我就和母亲到巴刹摆档,那时我才9岁左右,但却发现自己很喜欢卖东西。

我18岁接手摊位,后来因为巴刹内的菜档太多,发现鱼档较少,所以在满21岁后,就自行申请了营业执照,同时卖起鲜鱼。

巴刹旧址较有人潮,毕竟那时附近都是木屋区,居民走几步路就能到巴刹采买,非常方便。如今,巴刹的地点位于死角,很多人多次路过却不知道这里有座巴刹,加上没有停车场,生意大不如前。

这一带的房子不大,很多经济过得去的家庭都搬走了,留下的大多没有煮饭,所以平日人潮不多,仅周末时会有许多外地居民前来采买。”

5058TSH2019672120273191744.JPG
鉴于附近的组屋住有各族居民,因此平日也有许多友族同胞到蕉赖金鱼村巴刹买生鲜食材和日常用品。

5058TSH2019672120243191734.JPG

5058TSH2019672120253191735.JPG
在小贩们的积极争取下,吉隆坡市政局逾一年前已在巴刹路口处放置路牌,方便大众掌握巴刹的正确位置。

5058TSH2019672120253191738.JPG
巴刹内还设有改衣裤的摊位,为有需要的顾客带来方便。

5058TSH2019672120263191739.JPG
蕉赖金鱼村巴刹内的熟食区域售有各式糕点熟食,经常可见妇女们结伴到巴刹喝茶聊天,或一家人一起享用早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