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6/2019
失资源无立足地 缺营养怪病缠身·原住民在哭泣!
作者: 报道:陆世敏

(照片取自COAC脸书/柯林尼古拉斯(Colin Nicholas)摄影)

5492LSM2019621185423479621.jpg
2009年至2012期间,巴迪族是健康和快乐的,但因为土地环境遭持续破坏,他们的身心健康在2015年后急剧下降。

一种无声蔓延的病毒,侵袭了东海岸州属的原住民村庄,敲响事关人命的警钟;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让陌生的族群名字跃然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上,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悲歌。

根据联邦宪法153条文,马来人和沙巴砂拉越土著的特殊地位获得保障,同时提及其他族群的合法权益;但同为“大地之子”(Bumiputera)的西马半岛原住民,世代以来遭冷漠以待,直到半岛原住民部落爆发麻疹疫症,这群少数民族才引起全国关注。

吉兰丹话望生瓜拉格巴迪(Bateq)原住民、乌鲁登嘉楼甘榜格东原住民、彭亨而连突县原住民……我们恍然,原来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不是只有3大民族和东马土著扎根生长——书上鲜有记载的西马少数族群,也是大马子民的一分子啊!

巴迪族染麻疹死亡引关注

6月9日,瓜拉格巴迪族原住民部落被揭出现呼吸道感染死亡案件,无法及时就医的原住民,病情只有不断加重至死亡,最后草草埋在乱葬坟中。

根据初步确诊,这些原住民是因为感染麻疹不治身亡。若不是疾病有星火燎原之势,逐渐覆盖吉兰丹、登嘉楼和彭亨的原住民村庄,这些长期被忽略的西马原住民,也许就会这样与世隔绝的终老一生。

纵观大马人权委员会(SUHAKAM)发布的《2011至2012年原住民土地权案例报告研究》,巴迪族如今的现状,亦是我国原住民的缩影。2014至2015年在吉兰丹发生的大洪灾,对巴迪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水源受到污染,身心健康迅速下降。

关注原住民中心(COAC)协调员科林尼古拉斯表示,发生在巴迪族身上的死亡案件让人震惊和悲伤,而且这是2011年起就可以预见的悲剧。

5492LSM2019621185423479620.jpg
一些巴迪族如今依然靠着游牧为生。

5492LSM2019621185403479614.jpg
巴迪族与大自然为友,只希望政府不要剥夺他们生活环境。

土地权益遭当权者剥夺

“我们一直强调,这些原住民真正的死亡原因不是医疗设备,而是当权者剥夺他们的土地权益,并以进步和发展名义进行破坏后,所产生的直接结果。”

他接受星洲日报询问时指出,该中心于2009年至2012年探访瓜拉格部落时,当地原住民是健康和快乐的,生活也掌控在自己手中。

“然而,由于传统领土的权利不获认可,他们大部分的领土,尤其是大马国家公园北部边界以外的地方,都给了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

“随之而来的伐木和采矿活动,夺走了这个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

5492LSM2019-06-2115611147004673479683.jpg
“森林之子”玛美里族庆祝“祖先日”(Hari Moyang)时会跳Jo'oh舞。

5492LSM2019-06-2115611149211573479727.jpg
特米亚族每年8月都会举办“水果节”祭神庆典。

5492LSM2019-06-2115611151530383479758.jpg
去年嘉坤族原住民申诉,他们居所的屋顶是以帆布和垃圾袋子建成,下大雨就会漏水,让他们无法入睡。

逾21万占总人口0.6%

原住民(orang asli),顾名思义为“原始人”。根据原住民发展局(JAKOA)2010年的资料,我国的原住民有21万5000人,仅占国家总人数的0.6%。

其中,西马半岛有869个土著社群,主要分为北部的矮黑人,中部的塞诺伊人及南部的原马来人18个亚群体。

多数无法享教育医疗设施

据《新海峡时报》(NST)引述调查报告显示,有37.2%原住民生活在内陆或森林区域,61.4%生活在森林边缘或农村地区,只有1.4%的原住民在城市附近生活,因此他们大部分都无法享有政府的教育和医疗设施。

他们的家庭收入每月平均为1200令吉,平均享寿53岁,平均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51.7%的死亡率。

这些原住民不是同质的群体,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这些区别也造就了他们的独一无二。

●塞诺伊人(Senoi)

西马半岛最大的原住民族群,生活在中部和北部,有着不一的肤色和卷发,主要以狩猎或贸易为生。

·亚群体

1.仄翁族(Cheq Wong)

生活在劳勿、而连突和淡马鲁的游牧民族。

2.加哈族(Jah Hut)

以收集和销售树藤、树脂、鱼类、野生动物和植物为生,主要在彭亨淡马鲁Ketau-Paya、Paleng、Paya Mengkuang、

Kuala Krau-Penderas、Mendoi、Seboi、Pasu、Piau和Galong,以及而连突Sungai Kiol和Kekwel生活。

3.玛美里族(Mah Meri)

被喻为“森林之子”,由于生活靠海,因此也被称为海上民族。他们以捕鱼为生,相信是从柔佛州南部岛屿迁移到雪兰莪的沿海地区。

4.色迈族(Semai)

散居于帝帝旺沙山脉,族群覆盖霹雳州中部和南部,以及彭亨西部。他们是大马半岛最大的原住民部落,通常由Tok Batin(村长)领导村庄,组织良好。

5.色末贝里族(Semaq Beri)

主要居住在彭亨-登嘉楼边境,以前曾为游牧民族,如今已有永久定居点,并享有教育和医疗保健设施。

6.特米亚族(Temiar)

他们的领袖会决定族群定居的地方,居所必须远离坟墓,没有硬木区域、沼泽、瀑布和河流,避免受鬼魂或“森林守护者”干扰。 靠狩猎、种植和采集蔬果为生。

●原马来人(Proto-Malay)

原住民分为三类:讲马来西亚语、穿戴马来服装(如特姆安族)的原生马来人部落;结合了原马来人-塞诺伊人语言和文化的部落;定居在沿海地区,主要为穆斯林并口操苏门答腊方言的部落。 他们的肤色较浅,主要从事农业和经商工作。

·亚群体

1.嘉坤族(Jakun)

生活在半岛南部,相信祖先来自中国南方的云南省,生活中奉行万物有灵论。

2.卡纳族(Orang Kanaq)

可在柔佛哥打丁宜马威Kampung Selangi的边缘地区找到他们。2010年资料显示,该族群只剩73人,是半岛最小的原住民社群。

3.瓜拉族(Orang Kuala)

来自廖内林加群岛(Riau-Lingga)和附近的苏门答腊沿海地区,如今大多数定居在柔佛沿海地区的河口。

4.实里达族(Orang Seletar)

或称“海上吉普赛人”,居住在船只、岛屿及沿海地区和河口河口,在柔佛南部和新加坡北部居住,受计划村庄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5.士美莱族(Semelai)

主要住在彭亨中央地区,如Tasik Bera、Sungai Bera、Sungai Teriang、Paya Besar和Paya Badak,同时可以在彭亨-森美兰边境,如Sungai Serting、Sungai Lui和Ulu Muar找到他们。

6.特姆安族(Temuan)

在雪兰莪、马六甲、彭亨、柔佛麻坡和森美兰生活,森美兰特姆安族更奉行母系制度(Adat Perpatih)。

●矮黑人(Semang/Negrito)

数量最少,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北部和中部,有着深色皮肤和卷发,是东南亚的第一批居民。

·亚群体

1.巴迪族(Bateq)

分布在彭亨北部、吉兰丹南部和登嘉楼西部的偏远地区,一些原住民住在政府搭建的永久居所,一些依然过着游牧生活。

2.嘉海族(Jahai)

居住在霹雳上游地区,包括Banun、Sungai Tiang和Temenggor Dam,以及吉兰丹的Sungai Rual和Jeli。他们是游牧民族,通常在河边或湖边定居。

3.肯修族(Kensiu)

在吉打华玲郊区居住,曾游牧为生,如今在Kampung Lubuk Legong落脚。这个村庄有水电、社区礼堂和儿童教育中心。

4.京达族(Kintaq)

曾为游牧民族,现在宜力郊区定居,设有政府搭建的永久居所、教育和医疗中心。

5.拉诺族(Lanoh)

居住在霹雳上游,有永久居所、教育和医疗中心。

6.孟德力族(Mendriq)

在吉兰丹话望生定居,有永久居所、教育和医疗中心。

5492LSM20196211853593479613.jpg
2014至2015年发生的大洪灾,很大程度地影响巴迪族的身心健康。

5492LSM2019621185413479619.jpg
柯林呼吁政府正视原住民的诉求,还他们一个绿色盎然的原生态环境。

5492LSM2019-06-2115611154807993479822.jpg
在很多实里达人的房宅内,沙发就是客厅的唯一家具。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