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常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意味着即使家境再不好,孩子都必须接受教育,此俗语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至今,仍是华社多年来坚持的教育理念,追溯到“锡”日辉煌的那个年代,许多在近打谷发迹的锡矿巨子都曾是创校的幕后功臣,为的就是作育英才。
在怡保市区转一圈,不难发现这一带竖立著一座又一座的百年学校,倘若翻查这些学校的校史,眼前会出现一些华社非常熟悉的名字,他们不仅是鼎鼎有名的锡矿家,也是对教育发展不遗余力的先贤,尤其是在捐助华教方面更是义不容辞。
踏入部分学校如怡保圣米高中学、怡保霹雳华小及怡保中山华小,都能透过建筑物的名称、捐款芳名碑,甚至是壁画看见许多锡矿家的名字,他们不外乎是热衷于教育的姚德胜、冯相、李铭兴(丹斯里李莱生的父亲)、梁燊南、张珠、胡重益、李桂和、刘伯群、胡曰皆、丹斯里张国林及钟森等。
这些大矿家虽然从中国南来马来亚谋生,但离乡背井的他们依然希望在赚到钱后,可以通过教育栽培下一代,为华教做出贡献,即使需耗资庞大创校建校,他们都愿意毫无条件出钱捐地,奠定了今天各所学校的基业。
怡保霹雳华小
姚氏肩经费曾名“俊修”
于1917年创立的怡保霹雳华小,与姚德胜、梁燊南及胡重益等矿家均有渊源,百年来就曾七度易名的该校,也曾以姚德胜的别号“俊修”改名,可见当年其贡献受重视的程度有多高。
根据霹雳华小提供的资料,该校当年由先贤曾介民所倡导,后来由数名有识之士周文煌、林成就、梁燊南、胡重益、梁思权的赞助下所创立,是当年唯一一所女子学校,并命名为中华女校。
姚德胜卒于1915年,该校董事部于1918年敦聘其十一子姚若清,又名燮庭(雪庭)负责筹划发展学校,姚氏家族负起经济上的责任,继而把中华女校易名为俊修女校,校址迁入拿乞路姚氏私产店铺上课,学生人数也从原先的百余人增至三百余人。
惟好景不常在,后来因姚氏兄弟拆产,俊修女校董事部面对校舍和经费问题,即校舍划归遗产之内导致经费无著落,该校唯有裁员缩小规模,迁入苏丹尤索夫路(乌冷街)某屋为校舍,再度易名为新中华女校。
绘先贤壁画纪念贡献
2017年配合百年校庆,该校增添了创校华裔先贤的壁画,以纪念先贤们一路以来对学校的贡献;从画中可见上述5名创校先贤在校舍前肩并肩地站在一块儿,而站在一旁的就是幕后功臣姚德胜。
至于壁画旁边,则书写着霹雳华小的简史,主要让学生们知道壁画中的人物是谁,以及学校在过去百年来所历经的风雨。
怡保中山华小
冯氏父子办校坚持初心
说起怡保中山华小的创校史,锡矿家冯相绝对是当中的灵魂人物,因为有热爱华教、肯为华教出钱出力的他,才有今天的中山华小暨幼儿园。
怡保中山华小暨幼儿园于1939年10月10日创立,冯相是创办人之一,也是领导人。
依据该校提供的资料,当年冯相因明白华校对我国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策划推动下,加上得助于一班热心教育创办人的支持,中山华小暨幼儿园最终在万难的环境下得以成立。
抗战时期停办数年
在创校初期,冯相与同仁曾面对许多困难,当时学校规模很小,且该校也曾在抗战时期停办了数年,不过冯相仍坚持初心,连同热心华教人士提升学校环境,该校才逐步上轨道。
冯相并没因此而停下脚步,他担任该校暨幼儿园董事长之职长达35年(1939年至1974年),该校从原本设备简陋的校舍,演变成一所完善的学校。直至1975年,冯相因年事已高宣布荣休,其长子冯荣曜众望所归,中选接任董事长一职至2010年。
此外,在霹雳华校“11.16”事件中,因爆发大规模学潮,当时为了反对当局改制华校为英校及驱逐超龄学生,怡保三校董事部召开紧急会议,冯相是代表团其中一名成员,前往会见霹雳华校总监,协助解决当时华校的困境。
而在南洋大学创校史上,冯相也是其中一名执行委员,他也曾在南大执委会霹雳分会怡保支会里担任副主席。
70年来出钱出力
如今,该校的建筑物仍能看见冯相的芳名及人头肖像,包括冯相礼堂、冯相行政室及冯相多元活动中心等。
从中山华小暨幼儿园创立至今,冯氏父子在这70年来功不可没,他们各担任董事长35年之久,且从不间断地资助该校,冯荣曜现在也是该校的名誉董事长。
怡保圣米高中学
捐款芳名碑多见锡矿家
怡保圣米高中学虽然是一所英校,但纵观校舍内走廊墙上的捐款芳名碑,占大部分都是华裔先贤,尤其是捐款数额颇多的热心人士皆是昔日的锡矿巨子,由此可见,除了发扬华教外,当时也相当重视英文教育。
也许是受到英殖民时期的影响,倘若细察该校于1940年至1941年的捐款芳名碑,捐款数额最高的3000元乃由锡矿家李铭兴所捐献,而在20名捐款者当中,就有11人是锡矿家。
其他榜上有名的锡矿家包括胡重益、梁燊南、张珠、陈建勋、冯相、李桂和、潘敬亭、周文煖及刘伯群等。
张贴锡矿家人头照
至于1961年至1971年的捐款芳名碑则有锡矿家胡曰皆及儿子、丹斯里张国林及刘伯群等人,其余热心人士也包括锡矿家后代。
该校校长薛伟贤也向本报记者展示,为纪念这些先贤的贡献,如今数名锡矿家的人头照依然张贴在学校教职员办公室的门前。
他说,该校于1912年创立,当时只有面向怡保大草场的一座建筑物作为校舍,为了让更多孩子受教育,学校董事部决定扩建学校,庆幸获得一众社会热心人士捐助,才有今天宏伟的学校。
他说,据他所知,当年许多锡矿家不惜为教育捐出巨款,主要是想让后代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不管是华校或英校,他们都会非常落力地协助,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怡保育才三校
实现节约兴学意义
怡保育才三校也与锡矿家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08年创校开始,部分时任董事长与副董事长皆是锡矿家,如历届董事长“锡矿大王”胡子春(1908-1914)、梁燊南(1925-1928)、张珠(1941-1953)、钟森(1954-1959)及张国林(1965-1976)等。
而历届副董事长则有胡重益(1925-1928、1933-1936)、潘敬亭(1941-1941、1945.10-1949)、冯相(1948-1949)、胡曰皆(1958-1961)及胡万铎(1977-1984)等。
根据怡保育才独中提供的资料,该校创办人为胡子春、李仪坡及姚德胜等人。
1905年,胡子春在怡保召集神庙主持人会议,力陈节约兴学的意义,获得会众热烈支持;1908年,胡子春、姚德胜及李仪坡联合怡保民众创立新旧参半的“育才学堂”,在姚德胜借出位于怡保拿乞路的“三间店”临时校址开学,并聘梁慰庄为首任校长,育才正式诞生。
1910年,胡子春献出休罗街尾一块地段作为建校之用,共8间教室,此为现在育才华小第一校舍。
如今,胡子春与姚德胜的照片和资料,仍收放在育才独中的文物馆内展出,以纪念两人对学校的付出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