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7/2019
民间视角的我方历史
作者: 伍燕翎

廖文辉老师是我校东南亚学系主任,兼为中文系副教授。多年来与他共事,知道他潜心勤学,尤其华人本土研究这一块,他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他的《马来西亚史》于2017年由马来西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今年初以《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由联经出版台湾版,同样获得极大回响。

华人写马来西亚史,就华人研究角度而言,有一定的意义。马来西亚这样一个拥有非常完善母语教育体系的国度,华人社会结构非常健全,映现出南来华人在域外多年来的生态建设,可以说早已形成海外华人社会的典范。东南亚11国之中,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思想和语言环境,在其族群身分认同上和在地国之间向来拉锯紧张,然而,也因为如此,马来西亚华人生存在这样一个多元生态环境中,展现了非常精彩的生命故事。

涵盖原住民历史和贡献

廖老师写作的马来西亚史,正是从这样一个华人移民后代的视角来审视,同时融合了所居国的生长背景作重新思考,并从民间底层非官方渠道下来发声。通史讲究广博纵论,资料翔实可信,这点廖老师在通史写作上基本能够掌握。然而,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这部《马来西亚史》和之前的通史如何作出了视野上的改观?

诚如作者所言,其书的著述方向以多元为取向,增设了以往马来西亚通史鲜少处理的三大区块,即涵盖了原住民历史和贡献,东马论述和政经社文各领域。〈战前马来西亚社会发展〉概述古代马来人社会、印人南移和英殖民建设,〈传统马来文化〉重点介绍了马来律法、语言、文化、文学、礼俗等,〈战前的商业与经济活动〉肯定了早期南来华工尤其对锡米和橡胶两大经济支柱的贡献,〈东马来西亚砂拉越和北婆沙巴〉略微提及诗巫垦殖先锋福州人,又在〈近代马来亚雏形的出现〉涉猎我国华巫印三大民族的政治意识和活动。廖老师据此将全书主轴放到多元共生的叙事脉络,并且从非官方的民间视角客观地讲述马来西亚族群生成的原生态,打开了马来西亚多元一体、共生繁荣的文化格局。

不仅此也,此书开宗明义即把马来西亚史放到外来文化传统的思考模式上——印度文化、伊斯兰教、西方文化,乃至华人文化,全然是一次异质文化的激荡与汇融,尤其斑斓绚丽的印度文化后来和伊斯兰教的融合,实在值得再作一趟历史的回溯。后来西方入侵、中国建交、日寇南侵各种历史际遇,形成我们所熟识的“马来西亚文化”。循此研究套路生产的马来西亚史,实际上透露出一个在地马来西亚之子对自己国族身分的思考。

究其实,《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一书从华人研究的角度深入探勘,作为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这个多元邦国的华裔弟子,对于民族家国的想像,无疑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新纪元大学学院硕博课程开课在即,除了中华研究,还有东盟区域研究,致力探索东南亚华人各种议题,此时此刻再论马来西亚历史文化,必然另有一番回响。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