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7/2019
【如意吉详】旧时燕子/何国忠
作者: 何国忠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了人世间盛衰荣辱的无常。记不清初读这首诗是何时,却能断定是因为读了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才印象深刻。

不只一次和纯粹华人世界的朋友分享我们走进文学殿堂的特殊经历。由于国中华文课本文学养料有限,要找到适合口味的书得靠摸索和机缘。一本书引至另一本书,一个惊喜导向另一个惊喜,节奏是缓慢的,有时也涉及遗憾。

考完高级教育文凭后,我在柔佛州三板头当临教。一个周末和同事到新加坡,开心地买了《王谢堂前的燕子》。这本书后来放在床头,直到我进入马大。

白先勇的《蓦然回首》是我中学时期重读不只一次的著作。书里其中两篇文章讨论欧阳子的小说《秋叶》,另一篇文章则提大学时期包括和欧阳子等人的文学姻缘。我购买《王谢堂前的燕子》,是《蓦然回首》的引发。为何不同时购买《台北人》?不是不想,那是爱书人共有的烦恼,想要的书未必可在马新两地书店找到。后来托一位留台同学回来之便,我才有机会阅读此书。

《台北人》书前引录〈乌衣巷〉,意思明显。不少由中国大陆迁往台湾的人,正是乌衣巷感受。贵族豪门,早已衰弱不堪,曾经出现过的风光岁月,徒留唏嘘。欧阳子抽丝剥茧,为《台北人》各篇作了深入分析,帮忙读者理解小说中的微言大义。她所提的3个主题“今昔之比”、“灵肉之争”及“生死之谜”,让我们直视人生悲感。

我在大一所写的〈消逝了的似青山还在〉记有这一个时期的阅读经验。“朋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只要一两位知心的便已足够,假如能像白先勇那样,有一位如欧阳子的人那样了解自己,相信死已无憾。”当时年轻,“死已无憾”的形容可能过头,但是欧阳子确实将《台北人》讲得透彻,从1974年发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开始至1976年《王谢堂前的燕子》正式出版,花了大约3年的时间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有多少人会这样推介自己同学的作品,并且认真地进入其内心世界?

白先勇来吉隆坡时,我已过了“追星”年龄,没有刻意出席其讲座。不过有机会见到欧阳子,倒是值得一记。1993年,受戴小华之邀,我以观察员的身分参加世界女作家会议,所谓“观察员”,就是听完报告后,参与讨论。欧阳子为列席作家,这才是参加会议的最大收获。

陈若曦和於梨华也在场,两人的部分小说我认真读过,但是欧阳子对心灵的探索,更能打动我心。陈於二人能言善辩,俗名也大,是媒体追访的对象。欧阳子始终低调,完全没有新闻。新加坡的淡莹知其不善交际,一直陪她。低调最好,我因此有机会在晚宴时和她交谈,淡莹坐一侧,我坐另一侧。

《王谢堂前的燕子》提醒我注意曲折人生,领悟物是人非的悠悠情愫。那晚基本上是书迷和作者的对话。当时欧阳子正研究余秋雨散文,我那时还没读过余秋雨的作品,听了便算。历历在目的则是听她叙述不堪精神压力,将一篇未完成的小说付之灰烬的过程。“烧了以后呢,不觉可惜吗?”谁都会进一步追问。“心情从此轻松,那是对的选择。”她这么回答,依旧淑慧风格,说话速度不快,非常亲切。我回去以后想起这事却忍不住伤感起来。

晚宴特别嘉宾是智商情商俱有的陈广才学长,他喜爱《红楼梦》,对现代文学也有心得。他以副部长身分受邀,致词时提了不少与会作家的作品,弄得大家开心。他叙述最多的是欧阳子,对其散文集《移植的樱花》如数家珍。欧阳子患眼疾的故事,他记得每一个细节。欧阳子被感动了,她紧握着淡莹的手,那个画面我没忘。天涯海角总有知音,她在马来西亚的忠实读者还真不少。

过后?当然没有过后了。有机会面对心仪作者,并表达读其书感受,心愿已足。欧阳子所提的3项人生磨练,我最刻骨铭心的还是今昔之比。对于让自己精神提升的作品,常生感恩之情。练字时写〈乌衣巷〉,忆起《王谢堂前的燕子》,从前的文学读物让怀旧心理变得如此实在。此刻脑中出现的不再是复杂幽微的细腻分析,而是患了眼疾仍旧书写不停,带着一副古式眼镜,怎么看都是贤妻良母的欧阳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