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儿童刊物《星星》迈入888期,封面写道“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888”。请教主编郑德发,《星星》是于1993年2月8日创刊,走过26个年头。换算人类年龄,已是刚出社会的青年,《星星》仍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度过小学生涯。
一份儿童刊物必须寓教于乐,除了课业习题,还有大量课外知识,透过故事、益智游戏增加学龄孩童的阅读、思维和创意。一份薄薄的刊物,蕴藏编辑室众人的心血……
1993年,《星洲日报》少儿内容脱离主报,另外发行《星星》周刊。同年,《学海》创刊,成为长久以来颇受中学生欢迎的青少年刊物。1996年6月24日,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小星星》周报诞生。不少读者就这样,从小阅读星洲报系的刊物长大。
走进这些刊物的编辑室,编辑们埋头编版,有的校对文字内容,有的目不转睛对着荧幕绘图。小朋友爱看的漫画出自“国荣哥哥”邱国荣之手,他眼睛盯着荧幕,一手握笔在电子绘图板上不停划动。其他编辑桌上堆积不少儿童读物和参考书习题,为策划内容找灵感。
编辑室里资历最深的莫过于“德发叔叔”郑德发。1994年起他担任《星星》和《学海》记者,1999年接任《星星》主编,至今20年。《小星星》主编李斯燕则是2003年加入编辑团队,于2010年接任主编。
亲爱的读者,你儿时,或者子女曾读的《小星星》或《星星》,是他们编排的吗?
《小星星》字少图画漂亮,吸引小朋友阅读
《小星星》的读者锁定幼稚园或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童。李斯燕担任过临教,教导低年级学童,深知这年段小孩正处于探知阶段,对什么事物都有兴趣,充满好奇。这也是她特别喜欢的年龄层,只要给予正确的观念和正面讯息,他们都会好好吸收。
通常,一份刊物前几页和封底的内容是编辑室最想端给读者的菜肴。一翻开《小星星》,主打的是故事和时事资讯,字体较大,字数较少,图画漂亮。内页还有学生投稿的童诗、绘画作品、语文知识、益智游戏和有奖问答游戏,一至三年级各科的习题穿插其中。
这些编排都是有原因的。李斯燕解释,幼儿园和一年级新生认字还不多,图画能吸引他们阅读。内页也有一些益智、科学游戏、手工内容,一来是让读者若做累习题,可以玩玩游戏放松一下,另也是为亲子阅读而设计,希望父母陪伴在侧,引导小孩培养阅读兴趣。另外,小朋友投稿的童诗和绘画作品,会请专人点评,希望推动小朋友继续创作。
“这是我们刊物的定位,学习课外知识,也协助培养亲子关系。”
听李斯燕谈内容设计,感觉儿童刊物编辑就像身兼老师,传递学生课内外知识。“这年段的小朋友刚起步,很多事物都还在探索,他们好动又爱发问,所以我们希望抓住这个发展阶段,吸引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仅如此,投稿、益智游戏等内容设计,还结合创意、思考、解决问题及手动的能力。
“虽然没有特别标明,但其实这些内容设计都是包含21世纪技能学习,也就是4C。”(注:4C即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维、Communication skills沟通能力、Collaboration团队协作,以及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创造与创新。)
不说不知的还有一个小巧思。《小星星》总是以一学年为单位,内容随学生学习所累积的知识慢慢加深。一开始,小朋友刚升上一年级认字较少,等到年底认字多了,编辑室也会增加刊物内容的文字深度。
《星星》内容较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星星》的读者群是高年级学童,也是校内的哥哥姐姐。郑德发形容他们正值“转大人”时期,开始建立个性,对周边事物有主观情绪。他这么形容,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刚开始接触新事物,抛给他们什么都会立刻回应;三四年级渐渐能接受较深的内容,但是他们的“温度”开始下降;五六年级的反应就不再那么热烈,参与度也不高了。
面对成长阶段的读者,《星星》加入了一版【话题星】,由《学海》学生记者队进入小学校园采访不同课题,也让小学生有机会接触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活力星】版面主打“21世纪技能学习”,每周探讨一个主题,帮助学生思考未来。
不必多说,《星星》的内容比较深,字体较小,文章较长。《星星》的内容主要来自三方面,小朋友投稿的文章及绘图、编辑室制作的主题,以及邀稿来的资讯文章。逾20年的岁月里,教育课纲从小学新课程(KBSR)换成小学标准课程(KSSR),刊物也跟上脚步,依据课纲设计内容,注入更多高思维、记忆、判断、理解元素。
另外,漫画内容多元,甚至带点科幻。咦,漫画,怎么有那么多版漫画?郑德发强调,现今一般家庭人数不多,儿童透过漫画中繁多人物的互动,能了解人际关系和情感。
迎向科技时代,儿童刊物也跟着改变……
《星星》和《小星星》就这样陪伴几代的孩子走过童年时光。时代变迁,科技进步,教育方针更迭,两刊都因应适度改变。譬如,从前受到器材限制,排版时先把稿件打印出来,再剪贴拼起来,排版较为块状。不像现在,设计多变,内容更显生动。
2000年代,渐渐进入网络时代,资讯影像化,生活周遭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孩童易被游戏或其他影像吸引。孩童对文字的专注力不强,学习模式改变。对此,构思内容时,编辑会尽量精简文字,以漂亮的图画吸引小朋友阅读。
在这万变中不变的是《小星星》的吉祥物小云和小吉。当小朋友一批批长大,小云和小吉仍是就读低年段的“小学兔”。小吉的人物设定成调皮好动又爱发问,而小云生性乖巧,学习能力强,时常解答小吉的疑问。这两种性格和低年段小朋友相当符合。
“小朋友真的很喜欢动物,平时我们带小云和小吉的人偶去学校活动,现场会陷入疯狂,小朋友抢着摸他们,抱他们,要和他们握手,几乎要把他们推倒。”
科技带来的改变还表现在投稿形式。李斯燕回忆,2000年代初小朋友来信询问,编辑总会抽出时间,用漂亮的信纸手写回信。“编辑姐姐回信给我,很重视我耶……”经历过学生时代,她知道小朋友期待回信的心态。进入网络时代,少有读者寄信到编辑室,多数改用电邮联系。“低年级小朋友还不太会使用电邮,多数是妈妈代写,不过回信时我们还是会写下小朋友的名字,希望给他鼓励。”
拜科技方便,《小星星》投稿是手写或手绘后,请家长帮忙拍下再电邮传来。有奖游戏的表格也一样,李斯燕常看到写得歪歪斜斜的表格,可见都是小朋友亲笔填写。高年段的小朋友较能掌握科技,《星星》现在要求学生的作文投稿需是电子稿件,绘图则可接受拍照投稿。
“有很多读者是从《小星星》开始,一直投到《星星》……”二十几年来郑德发不断发现这样的忠实读者,还有不少是一家兄弟姐妹都踊跃投稿的。小朋友在《星星》这片园地上不断进步,每次都有不同的作品,流畅表达情感和想法。这也是他觉得编排儿童刊物最有乐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