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种类繁多,用途也很广泛,尤其炎黄子孙在千年前就懂得利用竹树,充制作食物或各种工具,筷子、餐具和裹棕叶是最普遍的一些,还有制成篮子、桌椅、竹筒等家具,古人读的书也是将文字刻在竹片上编写成的。
现在人对竹树的使用就更加多元化了,除了以上所说种种,烧成炭了还可制成面包、冰淇淋和蛋糕,以及空气过滤器和滤水器等等,真的做到物尽其用。
马来西亚的大部分森林边沿几乎都可以发现大片的竹林,虽然种类繁多,却并非每种竹都适合用于加工为制成品,例如在金马仑高原,竹的用途是让原住民搭建屋子,还有采集可食用的竹荀,以及提供给菜园当作支撑攀籐蔬菜的支架。
为荀种竹不符经济效益
一般上,对平原地区的人来说,竹树的用途是采集竹荀当作食材而已,所以即便竹树用途非常广,但是大规模商业栽种竹树的情况并不多,只有一些人小规模栽种,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挖竹荀才种竹是一种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农耕活动,所以本地农友大都以辅助农作物方式栽种,也就是在大片栽种其他作物的园地一隅栽种一些。
本地荀新鲜香脆闻名
本地市场上一般售卖的竹荀多是进口自邻国,价格大约是每公斤10令吉,本地荀则是每公斤13令吉左右,也因为邻国竹荀足够长期供应本地市场,使到本地生产的竹荀虽然以新鲜香脆闻名,但是价格却只比进口竹荀稍好一些,所以未见有选择大量种植竹树的本地农友。
曼绒县是个福州人居大部分的地方,福州人喜欢吃竹荀,很多菜肴里都会添加入竹荀,所以这里的巴刹内都会买到竹荀,但是绝大部分也是进口货,包括荀干,本地出产的竹荀则不多。
张金某:竹荀盈利不高
昔加里张金某是这里其中一个栽种竹树最多的农友,说多其实也只有大约70丛,这些竹树是种在他大片番石榴园边,已经栽种了约10年,但是他一直来都无意扩大种竹树的土地面积,主要是只供应本地市场,且只取荀出售盈利不高,及没有时间开发市场。
张金某只是挖集竹荀出售,产量其实也不是很多,每个星期只出产二十余公斤,多产的季节也只是每星期三十余公斤,每公斤的批发价也只有区区的8令吉,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价格了。
处理工作非常繁杂
他说,处理竹树的工作非常繁杂,每年都必须清理密集的枝叶最少一次,而且也不可种得太密,竹树长得太密时就必须淘汰一些,因为太密竹荀就长不出来且会影响收割工作,旱天要人工浇水,不时要施肥,这些都只是前奏功夫。
“待到收成时,采集回来的竹荀还须剥掉粗糙的外皮,切掉纤维比较粗大的部分,当天就必须烧滚水煮它两个半小时,这样处理后的竹荀才能够卖出。别小看这些琐碎功夫,二十多公斤的竹荀即便是熟练的人也必须花上一天才能完成。”
需求不稳定没什么赚头
他表示,他出产的竹荀数量虽然不多,但也会遇上需求不稳定的情况,有时不够供应有时却产量太多,而逢年过节需求量特高时也只是那二、三十公斤,算算来没有什么赚头,只是因为他为了忙果园里的其他工作,须一整天都“躲”在番石榴园里,稍有空闲时就动动手处理竹树和采集竹荀,所以才会继续保留这片竹林。
不过,张金某也认为专业大片种植竹树应该是有利可图的行业,因为现在竹树的用途比以前更广了,除了竹荀,也曾有人向他献购竹树用以制作竹炭,但因为本身的竹林不大所以拒绝了。同时还有制成现在人们大量使用的环保竹筷,竹片经过加工就是竹筷,也可以售卖一些竹树供其他用途等,这些都是增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