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锡日好风光》谈到郑景贵及陈亚炎这两位太平昔日的锡矿业巨头,另一名与太平采矿业有关的人物是苏亚松,他是甘文丁义兴派党魁,并在1865年6月爆发的第二次拉律战争时,遭投向海山派的马来酋长雅依不拉欣所杀害。
峇登居民当时相传这名头领曾获得“山猪链”,并将之藏在大腿肉内,从此便刀枪不入,同时干起劫富济贫的义行,结果遭英殖民政府扣捕,向他施予酷刑,惟苏亚松都毫发无损。
过后,其妻子不忍心丈夫不断遭受折磨,便向英警方透露丈夫有宝物护身,而说也奇怪,在山猪链被取出时,突然便飞到河中消失无踪,而苏亚松也被杀害。
勿以洋酒及欧西水果供奉
过后,居民为了纪念这名行侠仗义者,便在二关兴建苏蓝卓庙供奉这位历史人物,而之前庙内还拥有告示,表示为了尊敬苏拿督公,请勿以欧西水果参拜,勿带西洋酒入庙内。
也有传说一旦带洋酒进庙,洋酒瓶将会爆破,不过,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特以洋酒示法,结果酒瓶并没有爆破。
太平第7横街以“亚松英雄”命名
苏亚松当时在马来人社会相当知名,被称为“Panglima Ah Chong”(亚松英雄),为了纪念他对太平所作出的贡献,当局也在太平市区的第7横街以“Panglima Ah Chong”命名。
数千矿工被冤枉炸死
郑景贵建岭南古庙安民心
太平多座神庙及会馆的创立皆与锡矿业有关,当年离乡背井南来的矿工,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寄托而建立神庙安奉原本所信仰的神明,而会馆则是协助南来者寻找工作,安顿同乡及协助他们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位于太平监狱前的岭南古庙,其建庙的因由也与矿业息息相关,而且牵涉到数千条矿工的生命。
话说当年吉辇堡区因为藏锡丰富而吸引各地华人蜂拥而至,这些矿工全部是属于郑景贵的工人,主要来自粤省的增城及龙门两地,他们工作之余也在附近的一座山丘上乘凉,每天中午休息用膳时,数千名矿工便涌到山顶乘凉,及听说书人说书。
有一天中午,洋人突然接获情报,指郑景贵的海山派党羽聚在山上意图谋反,便不分青红皂白的从附近另一座山,开炮向山丘发射,结果在一轮炮火的轰炸下,数千矿工全被冤枉炸死,山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郑景贵针对此事暴跳如雷,并向洋参政司交涉要求赔偿,过后虽然洋政府同意赔款,但当年南来拓荒者多是单身,他们在南洋遭遇不幸家人多不知情,结果领取赔偿金的也不多。
被炸死的矿工过后被合葬在山丘上一个大穴,但自此之后,山上便终日阴风阵阵,成为生人禁地,而为了安抚民心,郑景贵也与其他粤籍领袖于1883年合力创建岭南古庙,让矿工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
石狮戏水传闻纯属虚设
岭南古庙据传由于是建在风水宝地,灵气旺盛,而庙前一对石狮因凝聚灵气及吸收日月精华,在月圆之深便化为活狮跑到太平湖戏水,结果被洋人警长发现并开枪射击,洋警长过后发现庙前的石狮身上拥有弹孔,才怀疑石狮显灵。
过后,洋政府便在岭南古庙前兴建监狱,以破坏该庙的风水宝地,而岭南古庙也因此一蹶不振,香火不再如以往般的鼎盛。
当然,上述的传闻只是虚设,因为古庙建于1883年,太平监狱却在1879年便兴建,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南来华人落脚峇登
绥靖伯庙成精神寄托
另一座间因为与采矿有关而兴建的神庙是峇登的绥靖伯庙,这座神庙据知是在1850兴建,当年拉律区在发现锡米后,许多华人纷纷南来,他们先是在老港及十八丁及峇登上岸,过后才步行到拉律区当矿工。
因此,当年的峇登是一个相当热闹的驿站,为了让南来者提供落脚之处,但随著锡米的没落后,峇登目前已成为了一个小渔村。
绥靖伯庙的建立主要也是在让当年南来的华人有所信仰,并能通地膜拜及祈求来获得心灵及精神上的寄托,以及获得安慰及鼓励。
这座神庙在1893年,也获得郑景贵及陈亚炎联手资助重修,因此庙内拥有2人的相片及碑文,讲解古庙及拉律战争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