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夷文事件爆发后,再衍生出了“杯葛非穆斯林产品”的风波,让种族课题有升温的迹象。所幸各方的“灭火行动”快速,把杯葛行动转为支持国货运动,避免了种族情绪的发酵。
9月3日,12名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及G25成员发布联合声明,非议杯葛运动,并主张国人应优先支持大马品牌与产品,让本地经济更强大。
9月4日,内阁通过首相署谴责“杯葛非穆斯林产品”,并促请国人响应购买国货运动。
期间,首相敦马哈迪、财政部长林冠英、贸消部长赛夫丁、企业发展部长礼端、公正党领袖拿督斯里安华、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等政治领袖,陆续发言谴责杯葛运动。
从杯葛非穆斯林产品到挺国货,究竟发生了什么?
爪夷文事件成导火线
8月,本应是喜气洋洋的国庆月,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省思,国家独立了62年,各族之间是不是早就应该放下彼此的成见,关系更加成熟,从“容忍”进入“包容和互相欣赏”的阶段?
事实不然。教育部在此之前准备在华淡小纳入爪夷文字单元的决定,掀起华社和部分朝野领袖的反弹。这项捍卫华小特质的行动,被一些人视为“反爪夷文字”,也埋下了“杯葛非穆斯林产品”运动的导火线。
今年8月,穆斯林消费人协会(PPIM,以下简称穆消协)要求伊斯兰教发展局(JAKIM)立法,禁止非穆斯林商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爪夷文,而应根据各族商家的语文来书写。
该协会认为,如果非穆斯林不愿学习爪夷文,那就不该在商品上使用爪夷文来吸引穆斯林购买。
6年前已有杯葛运动
实际上,杯葛运动并非最近才出现,星洲日报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早在6年前,社交媒体就有此类运动的脸书专页。不过却没有引起关注和响应。
但在今年7月,其分享与留言开始急剧飙升,一则原只有10几个分享的帖子,7月时忽然飙升到163个分享。另一个相似的专页则有10万多名用户关注,专页上也分享许多呼吁杯葛的帖子。
帖子列穆产品与企业清单
8月末,穆消协的言论被广泛报道后,杯葛运动的存在才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中。这些专页呼吁穆斯林消费者,杯葛非穆斯林经营的生意,并支持穆斯林的生意,从中似乎可一窥“杯葛运动”背后的思路。
更多的帖子是在列出穆斯林产品与企业清单,从大小商场、便利店、餐饮店到各类食品和日用品,甚至有电信服务和电召车业,涵盖范围甚广。
一些贴文也附上被杯葛的30多个非穆斯林厂商的清单。
厂商:业务未受影响
本报记者联系杯葛清单中的其中一家厂商,这家食品厂自1985起开始生产清真认证的冷冻包子。
该公司创办人兼董事经理陈芳心告诉本报,上周六友人把帖文转发给他,他才第一次发现其食品厂被列入号召“杯葛非穆产品”的清单,也惊讶该清单已存在6年,但他坦承这6年来公司业务并未受到影响。
马大教授:族群议题引发 · 优先买穆产品无异杯葛
“杯葛非穆”与“穆产品优先”,有差别吗?
除了号召“杯葛非穆产品”,还有许多呼吁“优先购买穆斯林产品”或“支持穆斯林产品”帖子与制图。
早在穆消协发表杯葛言论前的今年4月初,非政府组织“捍卫穆斯林社群运动”(UMMAH)与穆消协共同推介“购买穆斯林产品运动”(Kempen Beli Produk Muslim)。
当时,捍卫穆斯林社群运动主席阿米努丁表示,该运动不是要拒绝他人的产品,而是要穆斯林优先考量穆斯林产品。
但与上文提及的杯葛运动不同的是,“优先买穆斯林产品”的宣传策略是不提“杯葛”二字,而是呼吁人们优先到穆斯林商店消费或购买穆斯林产品。
然而,马大教授阿旺阿兹曼认为,两者并无差别。他说,自独立以来,都有许多鼓励和支持土著产品与中小企业的运动,这并非新鲜事,这些运动要帮助土著经济独立,因为历史上土著缺少机会经营商业。
“然而此次的运动却是与最近国内的族群议题紧扣,他们以玩弄族群偏见的方式,让非穆斯林感到不安,而部分马来人也不信任他们。”
损害华裔对希盟信心
阿旺阿兹曼表示,若杯葛持续发酵,将损害华裔选民对希盟的执政信心,并且激化希盟成员党之间的矛盾。
“杯葛非穆斯林产品”不只受到内阁谴责,普遍上也不被社会各阶层认同。在这期间,仅有两名伊党领袖力挺“穆斯林产品优先”运动,他们是伊党总秘书达基尤丁和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
清真市场非穆占70% · 江华强:多数是穆雇员
国内业者受访时均表示,若厂商业绩受损,自然波及其穆斯林雇员。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主席拿督江华强表示,我国约70%的清真市场由非穆斯林经营,若真要抵制,实践上并不容易。
“杯葛”也伤害穆斯林
但江华强提醒,虽然市面上的清真产品有70%是由非穆斯林公司制造的,但大多数非穆斯林公司的员工却是穆斯林。换言之,“杯葛非穆产品”伤害的不仅是非穆斯林,也包括穆斯林。
在这方面,食品厂商陈芳心肯定江华强的数据。他表示,全国获清真认证的冷冻包子生产商中,稍有规模的中大型厂家,多数由非穆斯林经营。
以陈芳心的食品厂为例,他雇佣约110名员工,其中穆斯林雇员占了8成以上,是主要的群体。
从事清真冷冻食品加工的厂商李迪伟公司结构也相似,即穆斯林雇员占大多数,同行雇主则几乎都是非穆斯林华人。
另一方面,江华强也解释,获得清真认证的穆斯林商人反而相对较少,“因为一般上穆斯林不热衷于申请清真认证,也不那么了解(申请)认证(的过程)。”
李迪伟:所有环节须穆公司负责 · 不可能有“真正”穆产品
也是马来西亚冷冻食品加工公会主席的李迪伟认为,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穆斯林制造产品”。
他指出,若要百分之百的穆斯林产品,那从每一样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到硬体设备、物流、销售等的每一环节,都应要由“取得清真认证的穆斯林公司”提供。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李迪伟说道。
贸消部:没接商家投诉
针对这一事件,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部长一名官员受访时表示,目前该部门并未收到来自商家或消费者的任何投报,他也相信事件未造成影响。
“如果商家的生意受损害,我们会被告知,相信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影响。”
马来西亚消费者协会联合会( FOMCA )副主席莫哈末尤索夫也表示,该组织没有接获任何投诉。
业者陈芳心与李迪伟均表示,尽管该运动成功博取眼球,但尚未看到这运动影响非穆商家业务。
陈芳心表示,外销占了公司业务超过80%,若杯葛行动持续扩大,影响本地市场,也对他的生意影响不大。
他坦言,在80年代创业初期,作为经营清真包子的先锋,也曾遇过穆斯林质疑其食品“不够清真”。多次被质疑的不安全感,让他学会不要只依赖单一国内市场,而开始拓展海外业务。
有助扶持本地中小企业 · 政府受促优先买国货
对于“优先购买国货”运动,江华强表示赞赏。他指出,若国人优先购买国货,将有助于扶植本地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增长。
江华强说,大马国货不乏优质产品,但许多人一边高呼要支持国货,另一边却又抱怨、质疑国货的质量。他举例说,甚至在政府采购过程,也会出现更青睐外国货的现象。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大马制作的手套其实已经是世界级。”
“还有些本地制造的机器出口到外国,贴了个外国标签,又被政府采购回来,为何要绕一大圈,不能直接在本地购买?”
他也呼吁政府未来进行采购时,优先购买国货,为本地企业带来商机。
达祖丁:为激发矛盾与焦虑 · 发动者不关心马经济利益
UCSI大学教授达祖丁从两方面分析杯葛行动,一方面,杯葛将让穆斯林企业损失人脉与客户;另一方面,若业者与厂商仅能够从穆斯林供应商获得货源,而非最便宜的供应商,这将提高开支与成本。
他认为,发动杯葛者的建议,明显并非出自理性的商业考量,他们不关心我国的经济利益,而该运动仅会激发矛盾与焦虑。
“他们根本不在乎人们的生意,也不关心人们是否会因此而失业。他们进行一、两年,政治目的达到了,就不在乎是否要优先考量穆斯林产品了。”
马大马来研究院副院长阿旺阿兹曼表示,我国各族间的社经关系犹如一棵树,树枝、树干、树叶彼此交错,不可轻易分割。若这棵树因族群间的紧张关系而硬生生被割断,则将阻碍我国的发展。
“以宜康省超市为例,他的经理是巫裔,如果被杯葛这些员工也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