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9/2019
【官场现形记之二】今人看古代政治人物
作者: 白慧琪(副刊记者)

古今中外,政治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政治。人们投身政治为社会服务,却可能因此卷入“政治”斗争,又或者利欲熏心,违背从政为民的初心。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儒家也说“学而优则仕”。厦门大学客座教授何国忠曾官拜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说起来也是学仕。此次邀他畅谈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希望借古鉴今,罗列些值得参考的政治人物及条件。

他笑答,人们心中早有标准,谁不希望政治人物为民着想,有大我精神?“只是,权力会让人腐化。”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黄志汉

何国忠说,从先秦一直到清末,职业不如现在多元,读书就是为了当官。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人物、诗人、文人几乎都有政治的背景。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写先秦哲学家的思想聚焦于如何回应社会变迁,其实谈的都是政治:一个人要跟社会怎么相处,人要怎么回应社会变化。

以至圣先师孔子为例,虽有弟子三千,也可算是政治人物。“孔子要改革社会,所以周游列国,希望君王、诸侯可以采用他的主张来协助国家,对施政有帮忙。”孔子的学生也是政治人物,都在发挥改革社会的理想。

可是,天底下的事没那么顺利,有时国家内乱,或君王不好,能不能发挥还得看处境。子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是一种从政精神:有得发挥时就去发挥,没得发挥时暂且退隐,修养道德。

“如果读书人没有坚守心中的善,对国家的破坏更加大,做的坏事更多。”何国忠说。

陶渊明有风骨,过得苦却不把苦当作苦

中国古代都是帝王制,政治又牵涉到管理、用人,政治人物的约束多着。比如,孔子遇到的限制,要找愿意用自己的地方不容易。

何国忠再举例,刘邦建立汉朝为汉高祖后,韩信被杀是“狡兔死,走狗烹”;张良则急流勇退。古代政治人物为皇帝服务,纵使有政治才华,也得避忌“功高震主”,否则政治寿命更短。

魏晋时代也动辄被杀,陶渊明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归故里。但是何国忠也说:“什么都不做孩子怎么养?陶渊明其实是很苦的,但是他能不把苦当作苦。”

陶渊明潇洒退出政坛,表现风骨。何国忠认为,政治人物和文人多少有点差距,文人、艺术家通常比较感性,较“自我”。然而在政治圈,“自我”可能是有很好的主张,但人和人相处却不容易。“政治圈一定有人事斗争,有政治才华,又有主张、看法、理论的人那么多,要怎么应用?都是人际关系的艺术。”

宋朝王安石担任宰相时推动变法,但是政治主张与司马光、苏东坡都不一样,后来还引起“新旧党争”。何国忠提醒,政治里面牵涉到人事,身边是否有主张、有气魄的人。在表达意见时也不能忘记上面还有一个皇帝。

同朝代时期的苏东坡最终不断被贬,仕途坎坷。虽然如此,他仍处处为民着想,例如被贬至惠州时,修桥筑堤。这是何国忠欣赏苏东坡的主要原因,“他还能随遇而安,很洒脱,能做大事的时候就做大事,能做小事的时候就做小事。”

回到根本:政治人物能不能坚守心中的善?

回到马来西亚,社会制度情况当然不能与中国古代相提并论。现代社会人民可以投票,社交媒体对政治人物的监督作用比较强,古代都没有这些制衡机制。

何国忠说,无论如何,政治谈的是资源分配,一个人被选为代议士,最好的标准是大我,避开各种欲望权利。回到一句话“政治人物能不能坚守心中的善?”

上一篇:【官场现形记之一】理想的政治人物有什么素养?
下一篇:【官场现形记之三】为什么政治人物一当官就换了张脸?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