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依藤这个名字有所注目是从陈大为和锺怡雯主编的《马华文学史读本1957-2007》(2007)上得知。书中还有李有成老师对依藤《彼南劫灰录》一书的高度评价,读来深刻。那时我还想,马华文学史上原来有不少好的前辈作家,我也许错过了。依藤,汪开竞(1912-1976),南来定居槟城,于1927-1929年间主编过《南洋商报·玫瑰副刊》。如今,槟城名校锺灵中学校史上记载着汪开竞老师的名字,早在1933年,他已出任该校史地课主任,并于1972年退休,贡献杏坛39年。
1950年代的锺灵中学,文风鼎盛,名师辈出,老师们除了教学,笔耕不断。1955年,锺灵老师赵尔谦博士受委主编《锺灵丛书》,7年内出版了6本校内老师的著作,计有萧遥天的《语文小论》、依藤(汪开竞)的《彼南劫灰录》、赵尔谦的《中古文艺春秋》、苏宗文的《科学的故事》、吴鹤琴的《文史劄记》、钱景澄与黄霜仁合著的《效颦集》等等。
依藤的《彼南劫灰录》于1957年9月出版,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独立后第一本散文集。对马来西亚不少华人而言,3年8个月的日寇经验仿如深不可测的梦魇,血腥、残酷、泯灭人性,成为一则则骇人耸闻的故事。当时刚刚步入中年的伊藤,距日本兵败投降已有12年,然而其日寇南侵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原来宁静美丽的东方花园成为末日崩塌的“彼南”。白旗上升,大日帝国崛起,百年英人统治寿终正寝,新政权“大东亚共荣圈”底下的乱世鬼嚎,皇军肆掠,路上尸首暴露,不得安宁。华校教师、新闻从业员和文化分子,首先成成众之矢的,抢夺、屠杀、奸杀、滥杀、焚书、搜捕,军机轰炸等等残酷行径,构筑出“彼南的黑日”。
这40篇的散文实录,一页页如黑白电视画面上映与定格,作者描述了华人同胞曾经历的民族灾难和历史记忆。从英国殖民到日占时期,种种事证加强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反殖民斗争的意志,同时对邦国和民族本身的建设大有助益。时过境迁,仔细再品读,仍读出作者流于笔端的情感、思索和寄望。“然而彼南时代最大的受害者,在我看来,莫过于‘自由’与‘正义’两项了。3年8个月的统治,‘自由’和‘正义’受到了槟城历史上空前的损害和侮辱。这期间,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所谓‘牛鬼蛇神。魍魉横行’,在东洋佬的逻辑下,自由变成魔鬼的代名词,正义则是一种讽刺。”
《彼南劫灰录》于一甲字后重印出版,有一定的意义,尤其马来西亚政权更迭,那些走过的历史记忆是不是真的可以应验美好未来,似乎可以借来再作另一番的诠释。
另外再提,书中赵尔谦和萧遥天两位文友同道兼锺灵同事的书序值得一读,特别同是马华写作人萧遥天的相知相惜,对伊藤的写作充满理解。伊藤散文当年并没有特别受到方修史家的瞩目,马华大系的疏漏对他而言似乎有欠公允。多年以后,新纪元方修文库里,出现方修先生的藏书《彼南劫灰录》,扉页上署名“方修先生雅正伊藤敬赠一九六二·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