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甲子岁月的狮尾银星戏院,期待重生的一天到来!
怡保曾经有许多传统戏院,但随着时代的洪流逐步走入历史,活在大家的回忆里。这些传统戏院,如今许多只剩外壳,有的被拆除、有的变成娱乐场所或餐厅,昔日的戏院仿佛不曾存在过。
外观残旧少人注意
与狮尾老人院毗邻的银星戏院,就在车来人往的大路旁,因为残旧的外观,鲜少有人会注意到它。银星戏院在国家独立前设立,前身为“快乐戏院”,1969年经历一场大火后,在1971年重建,改名为银星戏院。
重建后不久,碰上录影带兴起的风潮,让该戏院逐渐没落,风光不再。在转手后,曾成为桌球中心、家私公司货仓等;州政府在2012年宪报颁布为社区礼堂,可惜的是一直未获发展,占据在该处的是越长越多的野草。
狮尾银星戏院被人遗忘,荒废多年后,在怡保东区国会议员黄家和及桂和区州议员崔慈恩的努力下,去年开始有了重见天日的曙光。虽然重生后不再是戏院,这座老建筑的存在,活生生是记录旧时代的好教材,翻新后将改装成狮尾文化与历史展览馆,继续在当地发光发热。
潘国成:小时常尾随看戏成人进场
狮尾土生土长居民潘国成(69岁)的家,就和该戏院隔着一条小巷,对于戏院昔日点滴清楚得很,他在崔慈恩的牵线下,对记者忆述该戏院的故事。
潘国成说,他出生时该戏院就已存在,是他童年时最爱和玩伴到那里消遣的地方。由于看戏是昂贵娱乐,他不时尾随着看戏的成人进场,或是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假扮家长,带他一起进去,即使因没有座位而坐在地上也无所谓。他笑称,这是小孩时代的“骗戏看”。
“看戏是小地方人的唯一娱乐,快乐戏院的建筑是白铁和木板为主,内部没有分楼层,一行约40个座位,全场约20行左右。椅子都是木椅,看戏的人也管不上是否坐得舒适,只要能看戏就好。”
许多当红明星来戏院登台
他说,该戏院播放的主要是粤语片,虽然没有大戏院的气派豪华,还是很受欢迎,往往每逢有好戏上映,大家都抢着买票,甚至为了抢购票,把手纷纷伸进票务处而导致手擦伤破皮也甘愿,热门的戏几乎都场场爆满。
他表示,除了播放电影,还有许多当红明星来戏院登台,风头不比城市戏院逊色。该戏院外有三轮车摆卖零食如糖果、酸梅、酸姜、口香糖、瓜子、咸花生;小吃则有玉蜀黍、甘蔗、樽装“荷兰水”(汽水)等 ,就像今天人们看戏要买爆米花进场一样。
“我们这里是小戏院,场内没有兜售饮食,在大戏院才有。火灾当天,我记得是星期日,因为那天我和兄弟去戏水,玩累了都睡得不醒人事,还好发生火灾时,朋友来拍窗口,才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逃生。我没看到火灾的发生,但事后听闻火势很猛,很快就把木板戏院烧得一干二净。”
当年重建遇录像带兴起
潘国成指出,人们会以“黄飞鸿收档”来形容人或事物走到尾声,凑巧的是,戏院着火前的一天就是在上映《黄飞鸿》。
他说,重建后的戏院,用的都是砖,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面貌,新戏院显得更高级,惟重建得不是时候,所谓“时势造英雄”,那个时候碰上录像带兴起,戏院走下坡了。即使期间曾被转为其他用途,但都不长久。年轻一代多不知道那里曾是热闹的戏院。
作为狮尾人,他很高兴看到该戏院能有机会重新“活起来”,毕竟那是许多当地人的回忆,翻新后可保留历史,让年轻人接触,是好事一桩。
崔慈恩:设计蓝图呈市厅处估价阶段
崔慈恩说,黄家和与她去年9月连同市政厅官员到该戏院视察,发现戏院建筑内部破损程度严重,不只屋顶坍塌、漏水,甚至木骨架也腐蚀到不能再用,必须完全换新。翻新工程还包括重新拉电、粉刷油漆和优化排水系统等。
“我们已经把设计蓝图呈上市政厅,目前进入估价阶段,预计整个工程耗资约100万令吉以下,希望在明年中秋前可竣工。”
翻新保留戏院外观原貌
她说,翻新会保留戏院的外观原貌和特点,如红色字“银星”和白色字的“Panggung Silver Star”,至于戏院内部则会改成两层。楼上原本为播映室,将改装成展览馆,展出有关当地历史的旧照片和文物,或是出租给第三方作为艺术和文创空间用途。
她说,翻新计划也建议在戏院内搭建舞台,供各类活动如喜宴、文化艺术团体演出之用,为了避免影响周遭居民,会安装隔音系统。
外墙将以旧式海报点缀
崔慈恩透露,重新粉刷的戏院外墙会以旧式海报作点缀;场外除了已在去年安装灯饰和安置“爱狮尾”牌匾的打卡点,将增设景观美化。
她指出,让该戏院重生,是去年全国大选的竞选宣言之一,他们努力落实,是为了回馈一直支持他们的狮尾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