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9/2019
左行风/设计也要看场合
作者: 左行风

《城视好样》运用大量插图和照片,排版不错,风格应该是受台湾影响。塞满每一页的后遗症是,当你拿起实体书随性翻阅,根本难以区分文与文之间的距离。

“嗯,每一页都好好看,但这篇文章的头尾在哪里?”

它的零碎不是结集一批互不关联的文章,而是以“页”为单位的碎片化。它更像是一本影像集,搭配一些无关紧要的图说。

但这是奇怪的。因为它其实有一些不错的内容。

《城视好样》聚焦槟城尤其乔治市,策划上就蕴含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感情。有情而不失批判、反省、改进的目光,在理盲滥情的社会,还蛮难得的。

像洪菀璐专访说,“几年的老槟城速写让她发现,所谓的和谐其实苍白,无论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原来,大家所谓的和平共处,是以‘远离’换来共处。”陈福庆指出文化达人巷和其他文创市集的冒现激发文创动力是“误读了”,因为“槟城是个文化产业‘尚未成熟’的市场。很多人欣赏或崇尚文化,却很少人懂得尊重文化人,真正了解文创价值。”

这些是槟城问题,也不只是槟城问题。

走在前面的槟城如何应对,对其他地区有示范性意义,进而成为马来西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个案。

而这些好内容,在被影像喧宾夺主的排版下,不容易被看见。换言之,这或许与《城视报》召集人黄伟益喊出的“让世界看到乔治市”存在落差。

这不是说不要追求更好的设计品质(事实上,有太多本地出版品正正丝毫不在意品质)。好的设计,当然有助吸引读者目光。但任何好的设计都应该考虑载体。同一个故事,用电影拍或搬上剧场呈现,面貌会不一样。同理,报纸、杂志和书都有各自的形式要求。没机会拿到《城视报》,至少以这本《城视好样》而言,如果一味专注吸睛而忽略内容的传达,其实就像乔治市因壁画爆红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对其文化底蕴造成冲击与流失。

《城视报》2014年创刊。马来西亚愿意投入地方志工作的人本就不多。《城视好样》作为它前两年共5期的成果展,内容上没有问题。只是这些成果不能在这本书以较显眼的方式凸显出来,是较为可惜的部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