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极为轰动的“华城连环杀人案”经历长达33年悬而未破,月前终于确认嫌疑人李某,但他母亲接受采访时依然无法接受事实。“他是一个照顾父母的好儿子,而且是一个温柔的孩子,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这应和了本书的切入点:没有人从小就立志“当个杀人犯”,没有人天生就是恶魔,而所有罪犯都曾是人人眼中的“好孩子”。
谋杀恶行罪不可赦,但李某在接受侦讯时表示,小时候曾遭邻居姐姐性侵,警方认为这可能导致他的性观念扭曲。是的,我对所有暴力的成因感到好奇,因为这些人格缺陷就像社会隐藏的“bug”,也像飞机的黑箱,坠机后必须找出来抽丝剥茧、追查真相、修补错漏,在不完美的世界找到相对安定的运转模式。
本书出版时,作者冈本教授已离世。他对受刑人的慈悲来自深刻的了解,其用意不在于美化罪行,而是警醒父母——不要让自己的价值观成为孩子的重担、不要拆穿孩子的谎言,及时倾听孩子内心无处安放的痛苦,并理解孩子“想引人注目”其实是源自于对爱的渴望。
还记得台湾随机杀人犯郑捷被捕后,我首先惊讶于他来自衣食无缺的家庭,也没有被家暴的背景。“在我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我都自认为是寂寞的。”或许,当“家”成为累积寂寞与压力的地方时,悲剧也在酝酿中。
冈本教授苦口婆心地叮咛,要让孩子懂得示弱、懂得求救。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李茂生在本书推荐序里写道:“当我们听到少年说‘我绝对不会再犯’时,必须戒慎恐惧,因为这句反省的话,代表其仍旧无法对他人敞开心胸,仍在自我压抑;反倒是少年说出‘我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你能协助我吗’的时候,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书籍简介】临床教育学博士冈本教授致力于协助受刑人进行更生,对犯罪成因分析专精的他提出,犯罪根源往往萌生于童年,而且在书中多番谈到更生人的困境,以及父母们需要了解的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