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被邀请来听,不是来聊天的,请尊重大会!”
中国驻马大使白天最近在粤港澳大湾区午餐推介会上,怒斥台下的出席嘉宾只顾聊天,而且声量盖过了台上的发言人,不尊重大会。
我当天不在现场,但据出席者指出,白大使显然是忍无可忍才撂下重话,当时他没有使用麦克风,不是所有人都听到;因此,台下只是安静了一阵,不久谈话声量又大了起来。尤有甚者,一些人可能早已饥肠辘辘,竟然自顾自的吃起东西来了,结果碗碟刀叉齐踫撞,又多了另一种声音。在一个近400人出席的场合,一些专注聆听的出席者脸上早已一阵红,一阵白,无不感到汗颜。
在中国的同类场合,台上发言,台下鸦雀无声,即使人有三急,也会很自然地忍到嘉宾致词完毕,才找洗手间去,以免干扰左右两旁的出席者。
7年前,时任中国驻马大使柴玺在使馆主办的2013年春节招待会上,也曾因同样的场景发飊。
“如果你们不愿来参加,请你出去。如果愿意参加,请你听我讲。如果你在我讲的时候,你也讲,我认为你是来捣乱的。”
虽然是重话,但在场人士却报以热烈掌的掌声,使尴尬的场面顿时轻松起来。出席者鼓掌,可以被诠释为认同柴玺大使的斥责,但一些人觉得很不是味道,认为大使很不给脸,让他们抬不起头来。这段小插曲在华团圈子广传。
此后,中国大使馆在所主办的春节、国庆、建军日等招待会,都安排了工作人员,举着“肃静”牌子,穿梭在人群中,提醒出席者保持安静。
其实,台上你有你讲,台下迳自高淡阔论的场景,在大马华团主办的活动上已是见怪不怪,也形成了一种陋习。原因无他,一般的出席者不爱听致词,又或者轮流上台致词的领导和贵宾太多,讲话太冗长,沉闷乏味。
华团会庆晚宴一年才举行那么一次,主席和贵宾一年也只有那么一次上台讲话的机会,原属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守时,出席者不仅姗姗来迟,还希望一坐下就开席,而主人家往往在开席后才开始致词,没有多少人愿意停下碗筷听讲话。
再说,华团领导不是演说家,没有掌控场面的能力;如果再请来了一两位能言善道的政治人物,一上台就胡扯瞎说半个小时;台下的会员或受邀嘉宾即使再有耐性,耳朵也受不了。
华总曾在2006年发起“思想兴革运动”;这项运动范畴颇广,但简单地说,就是提倡守时运动、节约、婚丧仪式及庆典喜宴从简;致词简化称呼,台上讲话不宜太长、台下肃静及秉承传统美德,发扬优良中华价值观。
但是,这项运动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动后,在某些方面确实略有进步,但大体上还是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在守时和致词环节。
华总大力鼓吹宴会“光盘行动”,举凡设宴都是以6道菜为准,吃不完打包带走;既不浪费,又吃得饱。这种风气一打开,过后的婚宴或社团会庆晚宴,酒家都准备了餐盒让出席者打包。
华总思想兴革委员会主席陈达真有感于白天大使的一席话,准备启动第二波的“思想兴革运动”,唤起社会醒觉,这一次将加大力度,做到“台上讲,台下听”。
我预祝陈达真大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