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的龟咯,拜补选之赐,迎来首相马哈迪。对一个渔村而言,是一庄盛事。
从笨珍通往龟咯的公路,平常算是顺畅,但是,当晚一路塞车。在土团全力催谷之下,外地支持者和本地甘榜居民,都挤在前往龟咯码头的路上。
我进入讲座会会场,估计已有千人,马来听众占了约80%,正是土团争取的对象。
场内搭起了帐篷,排了1千张位子,位子上置放了土团的各种宣传传单。翻开一看,内容明显锁定马来穆斯林选民,一张放上马哈迪照片,声明马哈迪是希盟首相,而希盟是现任政府。
看了让人会心一笑。马哈迪的国阵∕巫统形象太过深入民心,即使已经政权轮替,土团仍然担心乡村的爸仄和妈仄搞不清楚,错把x打在国阵天平上。
另一张则是印上“购买穆斯林产品”的清真(Halal )标志,内容写着“选举时,如果有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我们选的是穆斯林,不管他来自什么政党……,选择土团,才是遵循原则。”,对开则是候选人卡敏的照片。
马哈迪和赛沙迪之后指这是他人破坏土团的伎俩,不过,这些传单如何放在1千张位子而不被发现?真的让人诧异。
欢迎来到龟咯,这才是丹绒比艾补选的主战场。如果你以为华人区的笨珍和北干那那的竞选是烽火连天,那么,来到龟咯,你才知道这里才是杀戮战场。
战场上是两只政治大象,一个是土团,一个是巫统。至于马华和行动党,彷佛是在旁边陪打的鼠鹿。
土团的重头人物,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多月,从沿海到内陆,从渔村到园坵,明查暗访,挨家沿户联络感情。
最辛苦的莫过于66岁的候选人卡敏。他清晨5点多到清真寺和祈祷室,和乡亲一起晨祷,接下来是一站又一站的拜票,晚上和选民一起晚祷,接下来出席一场又一场的讲座会,直到深夜。
这种拉票法,其实并非土团的优势,反而是巫统的强势。巫统的基层组织更加全面,也有更久的历史。
这一次,巫统动员了它的组织力量,在所有马来选民占多数的票区,落实JR(Jalinan Rakyat),用人盯人的方式,确保支持者不会跑票。
巫统妇女组则派出大量干部,每一个人负责10户,鉴定“白色”(支持者),也游说灰色(中间)和黑色(反对者)。
而警方祭出沿户拜票需要申请准证的规定,对巫统的冲击最大,弱化它的竞选动力,而引起巫统强烈不满。
巫统的所有重量级领袖,即使政见和派系不同,也几乎全员到齐,在丹绒比艾会师助选。
巫统一天的活动,从60个到100个之间,堪称巫统上下最全力以赴的补选之一。
与此同时,土团优势在于它是政府成员,而且是掌握实权和资源的执政党,它在丹绒比艾,特别是龟咯和其它马来区的资源注入,彷佛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
已经公开的计划,包括在3个马来渔村兴建码头,给每一个渔夫1000令吉津贴,为当地国小兴建礼堂,以及承诺其它17项数额近1千500万令吉的各种工程。
至于个别选民的好处,则甚嚣尘上。
穆斯林选穆斯林的口号,则是资源战之外的心理战术,两者配合起来,攻势愈为强劲。
一名操盘的巫统领袖私底下说:“过去我们拥有资源,如同坦克部队攻城掠地;今天我们剩下人力,只能打游击战。”
马来票是拉锯战,国阵要赢,必须靠更多华人票的支持。
丹绒比艾补选是土团在大选后的第一场国席选举。它必须通过丹绒比艾,向马来社会展现它才是马来人的主导力量,而马哈迪的地位是否稳固,也受到补选成绩的影响。
巫统虽然没有候选人上阵,但是,它必须确保土团失去这个议席,以便向马哈廸展示力量,同时阻止土团的进逼,从而稳住马来社会对它的信心。
土团对巫统的这场恶战,土团源源不绝的资源,让它从初期的落后,快速的推进,甚至可能后来居上。
相形之下,已经沦为反对党的巫统,资源不足,加上候选人是非穆斯林,成为标靶;巫统只能把组织力量发挥到极至,稳住伊党支持者,以及依赖黄日昇在马来社会的好口碑,守住基本盘。
两只大象的决战,失败的一方,可能从此兵败如山倒;丹绒比艾,会成为其中一方的大象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