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11/2019
华教新挑战!
作者: 梁慧颖

华教向来是我国华社热切关注的议题,从国家独立至今,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各界人士付出不少努力,只为坚持保存华文教育,好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配合2019年华教节,这期【新教育】不妨来聆听马来西亚师范学院资深讲师兼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创会会长黄先炳博士、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副主席彭德生,以及黄稳全校长,针对华教目前在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所提出的见解。

集体备课进行改革

随着教育部宣布从今年起小学一至三年级取消考试,彭德生认为,这是新政府较有决心,在没有经过太多讨论下立刻推行的政策,而且对华小或华文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华社在回应教育部这项政策上却显得不够积极。

他说,华小教育向来给人刻板及硬式教学的印象,不管是黄先炳博士倡导的生命教育和母语教学,或华文理事会近年来推动的华小老师集体备课,其实都是要在华小推行教学改革。

彭德生说:“教育部在这个时候取消低年级考试,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助力,可惜的是家长和老师却把注意力放在取消考试之后,该用什么考试来取代,而不是从教学改革面向回应这项政策。”

教育观念未调整

黄先炳表示,教师们对改变教学概念依然模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观念还没调整过来,“这是两代人教育观交接的时候,上一代人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出人头地,都是在拼成绩,加上我国教育生态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以成绩衡量学校成败的现象,老师和校长肯定也以成绩为主。”

彭德生补充,到今天为止,许多教师还是把考试当成教育结果,但其实考试仅是教育的一个步骤而已,评估学生的同时,也在评估老师的教学模式。

“校本评估的基本概念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评估学生有否掌握学习内容,没有掌握的话,要继续教到掌握为止。要是老师教学观念没办法调整过来,他就不懂得如何利用考试或评估,来评估本身的教学有没有达标及学生学习有没有效,也不晓得怎样改变教学方式。”

随校本评估推行,他说,老师平时在班上要非常注意每个学生,这样每个学生的评语才会不一样,从中表现出老师的专业,有负责任对待每个孩子。

“这个才是真正往素质教育的改革,如果老师说,我有45位学生,要写45次评估,你知道我要花多少时间,有多辛苦吗?基本上就应该要质疑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

取消考试,教师失去努力方向

黄先炳发现,基于教育观念尚未调整过来,取消考试后,教师们因为失去努力方向而感到失落,没有了动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变得散漫。

他说:“小学时,要是没有建立起学习的真正心态,就是为了学习而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学生升上中学后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还是要激发孩子,让他们了解读书是为了学习。”

彭德生也提醒,老师要懂得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来解决学习态度散漫的问题,比如可利用项目式学习,要求孩子通过录音、录影或书写去访问邻居,记录邻居的日常生活,完成后,再来学校跟同学们分享访问成果,借此进行口语训练。

华文教学培训不只靠教育部

黄稳全认为,除了教育部要在政策宣教方面下工夫外,当新政策实行时,华教团体也有责任去了解,再传播给华社知道。另一方面,华文教学的培训还是要靠华教团体本身,不能单靠教育部。

“师资培训是软体,学校建设为硬体,其实现在很多学校的设备都不错,作为主导整个学校的董事部、家教协会及校友会必须加强软体方面,这样华文教育的水准才能够全面提升。”黄稳全道。

彭德生认同说道,华社每当提及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往往会往硬体方向思考,却比较少注意教育政策对软体,也就是教学上的影响。

他说:“这百多年来,华人在发展华教部分,把接近99%的精力和资源都投放在硬体建设,反而忽略了软体,整体华社和学校董事部要赶快改变观念,硬体建设并不能保障华小的存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能把部分硬体资源投放在软体,华教可以做得更好。”

讨论华教,严重缺乏学术专业

同时,他发现华教团体每当谈及华文教育或华小议题时,偏向以个人观感出发,向来严缺科学及专业性的学术专题研究来支撑论述。

他建议,或许主要的华教团体及华团能一起针对华文教育接下来的路向进行研讨会,之后再成立工委会,由华团提供资源和经费,再交由华理会、教总、董总等组成的专业团队规划要推行的计划,以及每年举办一些共同活动。

“整合资源很重要,这样提升华教水平才能做得比较到位,要是保持打游击的方式,成效未必会大。”彭德生说道。

另一方面,黄先炳认为,华教需要年度仪式给教师们参与,好让老师参加以后,重新寻获教学的动力及热情,想要继续奋斗下去,同时凝聚推动华教的力量。

他建议,可以以交替方式,每年轮流举办公开课、教育研讨会或教学法展览会,“要收集华教议题方面的数据,真的要办研讨会,而且要很专业地处理,肯定对提升教学素质起着很大的贡献,而展览会可以汇集全国老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想法来展出,从中引发刺激效果。”

除此之外,黄稳全表示,华团在华教方面可以贡献更多,不只是局限在颁发奖励金而已,“当初华团在我国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面对困难的同乡,现在华社问题很多。我们缺乏了阅读这一块,华团应协助设立公众图书馆来鼓励阅读风气,回归文本学习,语文能力就能提升。”

谈素质教育,母语教育最主要

针对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黄先炳认为,应推动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教育(Mother Tongue-Based Multilingual Education)。

他说,这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教育理念,该组织通过各项研究发现,要谈素质教育,母语教育最为主要。因此,常引用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所说的“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很多国家开始走向这样的教育路线,以母语作为核心,同时是多语环境,因为没有多语环境的话,走不向国际,但缺少基本的语言也不行,所以注重母语,对小孩来说,这是最理想的学习模式。”

他解释,母语教育不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是直接让学生用母语来学习,“学语文一定要从基础做起,甚至在阅读时候,是从字到词,词到句,句到段,段到篇,这是第二语文,像马来文和英文的教学方法。母语教学则相反,所以要从阅读下手,从中发现关键词句,再来探讨其中意思。”

应强调沟通、批判性思维、合作、创意

黄先炳说,来到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应强调4C,也就是沟通(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合作(collaboration)及创意(creativit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锁定基础教育为3R(reading,writing,arithmetic),但现今时代,就算不会计算也可以当收银员,不会写字也可以当作家,我们已经打破这种迷思。”

他说,多数人认为一年级学生无法创作故事,原因是他不会写字,要先教会他写字。可是写字并不是孩子创作灵感的必要条件,他可以讲故事,利用手机进行文字转换,稍微润笔一下,孩子的原创就能诞生。

因此,当基础教育转移至4C,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合作、能够有效沟通及有创意,用回自己熟悉的语文学习最为合适。

“现在是用语文的时代,不是学语文的时代,当然也不能狭窄到只有母语,还是需要掌握多语,所以小学阶段,要清楚用母语来学习,同时学其他语文,这方向要抓得紧。”

他强调,人类的学习不应停留在程式输入,把知识打进学生脑袋里,等他改天再吐出来,“人脑拥有多层结构,会自动处理讯息,不给孩子多一点资讯,他怎样懂得融会贯通,要相信人类的头脑,只要给儿童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讯息,他们绝对有这种能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