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丛林、洞穴、火山、大海、雪山等,地球上奇幻丰富的自然景观,组成奥妙多彩的世界。远离城市喧嚣,有人登山、攀岩、穿越丛林、潜水、划艇等,感受大自然带来返璞归真般的愉悦。
野外游有好多种玩法,有人喜欢三五人作伴,有人喜欢大队同行;有人喜欢向高难度挑战,有人追求轻松出游。
以下两位户外活动爱好者,一位疯狂迷上火山,另一位走过G7高峰,这就来了解他们感受到的野外魅力,以及野外生活带来的心得体会。
邻国印尼不仅是千岛之国,还有数百座火山,吸引许多人前来参观火山奇景。
2014年,刘国顺跟随旧同学第一次攀登印尼第二高火山——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Gunung Rinjani,海拔3726米)。初次登上火山的他,随即喜爱上这一望无际的风景,而这种喜爱迅速发展成迷恋状态。
2015年,他到印尼东爪哇省展开自己的单人旅程──攀登火山,7天就爬了7座山。2016年,他去了印尼6趟,前后花了2万令吉。
刘国顺经常一人出行,每次登山游,都会雇用两位年轻小伙子──阿力夫(Arif)和苏文巴(Soembah)当山导。很多时候,飞机抵达印尼,刘国顺就直接奔往火山山脚,待登山结束,又直接奔到机场,过程中很少会在城市慢慢游览,仿佛是专程到那里爬火山。
访谈之前,曾和刘国顺通电联系,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不是我不爱国,而是火山真的很美。”
刘国顺如此形容他见过的火山:“火山周围基本都是光秃秃的,很少有树或者其他遮挡物,当没有雾的时候,一望无际的风景特别漂亮,有时还可看到火山在冒烟,那些云儿好像印度人卷卷的头发。”
夜晚太冷了,尽量不在山上露宿
刘国顺走过大马丛林和印尼火山,在他看来,往往攀登大马高山的难度要比印尼火山来得高。
“假设印尼一座火山的高度是两三千米,它的起始点往往会在一千多米,已是山腰再下一些的位置,登山距离比较短。但是,大马的高山往往是上上又下下,路途遥远,全程可能要爬足六七天才能到达山顶。”同时必须带上更多食物用品。
对登山者来说,背包重量是相当重要的考量点,多几公斤都会影响爬山的速度。刘国顺本身只背10公斤左右的背包。“爬山,我们不会要求太多,尽量把背包重量减得最轻。“
刘国顺本身的玩法不同。为了减少带太多的食水,刘国顺尽量不在野外煮食,很多时候,他们会买一只Bebek Goreng(印尼当地的油炸鸭肉)、几包叁巴和白饭,打包带上山。帐篷也不带多,有时候3个人挤在同一个帐篷里,当作相互取暖。
因为夜晚的火山实在太冷,温度往往在10度以下,在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冷风呼呼吹起,刘国顺略为激动的语气说道:“那种冷,是你连拉开帐篷出去小解都不想。”
攀爬印尼火山一般须时两三天甚至4天,需要在山上露宿至少一晚。但刘国顺是个急性子,很多时候,他喜欢一路直奔山顶,坐在火山口啃花生一两个小时,欣赏一望无际的火山美景,拍拍照,然后当晚咬着牙根匆匆下山,只有一些耗时较久的火山才会逗留露宿。
“我不喜欢在上面过夜,太冷,很难入睡,这反而让人更加疲累。”迎着晚间寒风,3人排成直线下山,两位印尼山导会在前后护驾,靠着头灯微光照亮下山的路,匆匆来,匆匆去。
“每个人的玩法都不同,如果玩得开心,我不会只去一次,下次再来,再从不同的路线上去。”(注:受访者有攀山经验,加上两名山导带领,读者千万别模仿哦!)
尊重山,它给予我最好的回忆
夜晚下山当然危险,只是危险本来就处处潜伏着,刘国顺选择不去想太多。在他看来,被砂石刮伤这等事都是小意外,爬火山最怕的,是遇上地震。“因为落石滚下,几乎是没得救的,但是我们没去想太多。”
他爬印尼火山有个忌讳:不带猪肉和酒,作为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并且在登山前会请两位印尼山导帮忙祈祷。
他一边和我分享手机里一幅幅美丽的火山风景,一边满足的语气说道:“我永远都很尊重山,山永远给我最好的回忆。”爬山虽辛苦,他却把这种苦当成乐趣,享受登山带来的成就感。
“这是一个我用钱都买不到的享受。每当走山疲累时,我听着自己快速的心跳声,就会莫名感到一股极致的开心。我想,就算我有多少钱,若没有健康体格,没有火山,我的人生大概没什么意思。”
每次结束攀登火山之旅后,他都忍不住跟两个山导抱在一起,衷心地感谢他们。
刘国顺至今已攀爬过30座火山,他有个目标,就是希望可以在三四年内攀爬至50座火山,然后把攀山点滴记录下来,结集成书,包括马来文版和英文语版,然后带着这些书去到印尼,送给那些曾经在攀山路途中遇过的当地居民。
大抵是常常来往印尼,刘国顺对这国家总有种特殊的情谊,淳朴的民风、东爪哇的文化,尤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因为经常看见印尼穷人的生活,让他更加珍惜回国后的生活。
爬山,又何止是爬山呢?
登山迷──通过爬山,学习如何自我增强
把镜头从印尼火山转向大马的青山丛林——吉隆坡斯迪亚旺沙(Setiawangsa) 的武吉丁丁(Bukit Dinding),一座不到300米高度的小山坡,全程柏油路,徒步上下山约40分钟,适合初学者来此慢跑和健行。每逢周末,很多人都会来这里活动筋骨,体能好的,还会在此上下跑动数次。
居住在附近的拉曼(MK Rahman)经常来这里跑步或健行,人少时还会骑脚踏车上下山。这座山是他的其中一个“训练场地”,为他之后到尼泊尔登山做准备。
拉曼是登山常客,蓄着一把约两厘米的胡子,以及一头及肩的半黑半白长发,来临的一月份,他将迈入花甲之年。
13岁那年,拉曼跟随学校到太平的Bukit Larut,谁也没料到,这为他悄悄埋下一颗登山种子。后来,拉曼成为土木工程师,四十多岁开始积极投入登山运动。
爬山,除了贴近大自然,更贴近自己和他人。
登山需要山友作伴和扶持。恰好脸书当时兴起,拉曼想尝试在脸书寻找山友,辗转之下,他创建了大马登山及露营脸书小组HACAM,旨在聚集登山和露营爱好者相互交流,却没料到这小组逐渐吸引了全马华巫印裔的山友加入。也因为登山,让拉曼结识越来越多的登山友,一同攀山涉水。
拉曼曾与山友连续21天攀越西马G7的其中几座高峰。
G7,是西马半岛的7座最高峰的简称,因路途严峻险要,登山难度高,需要非常好的体能和登山技巧,也因此,G7成为许多登山者积极训练、追逐的目标。这些年,他更组织山友们,一起到尼泊尔登山。
爬山的乐趣,只有爬过山的人才能体会,往往难度越高的山,给攀山者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越大。在他看来,爬山最艰巨的,就是如何可以增强自己,尤其在心智上。
并不是说体能不重要。他解释:“新手一开始的时候,体能还没上来,你会更专注于体能。但是体能上来了以后,你就会开始专注于其他东西。”
爬山,除了让个人更贴近大自然,更贴近自己和他人。“在这过程中,你会学习如何与压力和消极想法协调,如何让自己更有耐心,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在恶劣情况下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应该值得一个登山者去学习的事情。”
最享受攻顶一刻
访谈之后数天,拉曼就要启程到尼泊尔,展开登山之旅。我问,爬山路途遥远,最享受的是哪一刻?
“最开心的时刻当然是到达山顶的那一刻。”他更打趣说道,妻子最享受的是下山归来到家那一刻。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登山?
“如果只待在家,你不会觉得有趣,但是当你在外经历过艰辛,才会更觉得家是多么舒服。洗澡时可以搓泡泡,可以换上全新干净的衣服……”
因为经历过艰辛,才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常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