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26日讯)拥有134年历史的河边街大钟楼不只是为大家指点时间、成为了马六甲的地标及著名的旅游胜地,其背后的故事也蕴涵了一名儿子对父亲的敬爱。
护钟人法里纳(43岁)说,大钟楼高50尺,也称陈明水大钟楼,建于1886年。如今,每天早上8时,就有国内外游客抵达大钟楼参观。
ADVERTISEMENT
他告诉《马新社》,荷兰殖民政府把马六甲交给英殖民政府后,大钟楼才兴建,因此,大钟楼的年龄比建于1650的红屋,即荷兰殖民时代的行政楼更年轻。
法里纳:一直被良好照顾
法里纳说,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但是大钟楼并没有被遗忘,时钟的脚步也不曾停止,它一直被良好的照顾,包括清理、维修及检查每一个零件,以确保它继续为大家提供准确的时间。
来自市政厅工程组的法里纳,是一名电子工程师。他说,大钟楼的背后故事,包涵了感人的亲情,那是一名儿子为圆满父亲心愿而尽的孝道。
他说,大钟楼是由一名侨生慈善家陈若锦兴建,陈若锦的父亲陈明水在生前时,曾梦想在市中心建一座大钟楼,陈若锦在父亲去世后,为纪念父亲,因此从英国特别引进了罗马数字的钟点,在朝着维多利亚喷泉、郑和博物馆、基督教堂的四面方向,各建了直径34.5公分的大钟。
陈若锦在完成了父亲的心愿后 ,以父亲的名字为大钟楼取名。
普遍被称为红屋大钟楼
不过,法里纳说,在1982年,当局从日本引进精工(Seiko)品牌的钟表,取代了陈若锦从英国特别引进的钟表,此举引起了市民尤其是年长者的不满,令他们忆起在日治时期,经历了痛苦的折磨。
法里纳说,17年前,陈明水大钟楼也普遍被称为红屋大钟楼。他希望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钟楼能好好地受到保护,以便此旅游产品的意义继续传承给下一代。
苏海米:备有全球定位系统
法里纳的助理莫哈末苏海米(36岁)说,大钟楼使用24伏特的电力,同时备有全球定位系统,以取得精准的时间。
“不但如此,在甲州卫生局的合作下,我们也安装了鸟类捕食者的声音,它会在发出45秒的鸟叫声,过后停止1分钟,这是为了阻止野禽如乌鸦及鸽子停憩及在大钟楼周围拉屎。”
他指出,白天考量游客及交通,因此,维修工作一般在晚上9时开始,历时多久则视情况而定。
位于世遗区的大钟楼,每隔一小时发出钟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