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我尊敬的何培钧老师曾经说过:“现代教育似乎都在为城市训练人才,所以学生毕业之后也只能往城市去发展。”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的城市不仅挤满了人──也挤满了人才,于是我们不难想像一个挤满了拳击手的擂台,最终有多少原来能大展拳脚的专才在被迫打群架的比赛中成了牺牲者;一个喜欢花草植物的青年,被要求去读他不喜欢的会计;一个成绩好、擅长设计的青年,被迫去念“更有出息”的医科……
我们常常把“适者生存”挂在嘴边,但却无知的把仙人掌种在雪地里,把陆龟放生到湖里;我们不仅从源头的教育就不尊重生命,到后来的生存空间,也把体质上和心理上完全不适合的城市的人往城市送。我们似乎忘了,地方也是一个有机体,固然也会有它的生存条件,一座挤满医生、律师、工程师的城市,和一座遍地文青咖啡馆、民宿的乡村一样是灾难。今时今日,亚洲一些过度发展、面临少子化的区域,大学的教授已经在担心失业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土上,一些青年带着梦想和只适合在城市生存的技术和工具回到乡镇创业,迟早都会迎来青年返乡开咖啡馆的打群架擂台赛剧情。
那什么才是乡镇的生存之道?日本的地方创生专家山崎亮、木下齐都开过的一帖药是──能够串连城市和乡镇资源的人就能在乡镇生存,帮助地方创生。这几年,日本和台湾的地方创生专家也纷纷在讨论到底是要呼吁青年,还是中年返乡更适合,后者随着年龄增长更能妥善的将在城市打拼累积的知识、经历和人脉等资源连接到乡镇。我在怡保认识的中年有机农夫朋友阿鸟就是利用WhatsApp群组,以菜箱的方式把自己的菜和农产加工品,卖给在乡镇有健康意识却相对不易获得资源的家庭买家;换言之,你要找到将城乡差距缩短,或解决城乡发展失衡所带来的不便的方法。所以我的青年朋友Clement,到澳洲、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学艺归来,在怡保经营就算在大城市也难找到、收费相对低廉的复古式理发店,用他的专业在怡保活得灿烂精彩。返乡青年或中年除了满腔热血,也清楚知道自己拥有家乡没有但需要的技能,才能翻转城乡,找到立足之道。
适者生存,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权。活下来,是人的本能;但有办法和有尊严的活下来,才是一种专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是一段用味道、体验与记忆,敞开的峇峇娘惹时光旅程。

在槟城乔治市的一条老街区,有一扇门推开后,迎面而来的不是菜单,而是一段家族的记忆。这是一间没有大招牌、不讲求翻桌率的餐厅,但每一位进门的客人,都是被邀请参加一场亲密的家族故事分享。
主角是骆先生,他虽然不是料理人,却是餐桌上的讲古佬,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家煮的不只是饭菜,而是一道道来自家族的私房料理,背后藏着的,是峇峇娘惹家族的饮食记忆。“这些娘惹菜,是我祖母,也就是我祖父的第三位太太,跟另外两位太太在家庭料理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料理。”骆先生一边上菜,一边解释。在峇峇娘惹的家庭里,妻妾之间会透过厨艺竞争家中地位,料理是同时获得宾客赞赏和先生芳心的重要手段。

我多次带外国客人到访“娘惹小厨房”,不单纯只是因为这是一餐私房菜,而是一场沉浸式体验,更是一堂地方DNA转译的课程。最近带领云林科技大学的硕士在职专班来体验,跟几年前我初次到访时相比,增加更多让人惊艳的服务体验设计,从摆盘、仪式感、香草饭(Nasi Ulam)料理体验、品尝的家宴菜色,到骆先生透过家族故事的穿针引线,无不让人穿越时空回到当年富甲一方的峇峇娘惹家中,与每一道菜色、搭配的酱料、使用的餐具,以及受邀共餐的英国殖民地官员、马来贵族、泰国的贸易伙伴、华人的社团领袖相遇,感受一个时代的辉煌。
整个沉浸式体验的最后,并不是买单离开,而是骆先生亲自带领客人参观他家后院。那里有他亲手种的野姜花、帝王乌兰(Raja Ulam)等香草植物,也有一砖一瓦细心保存的娘惹风格老屋,从食材的来源到房子的格局,从娘惹妻妾之间的厨艺竞争,到他祖父与其他峇峇家族在居家门面、设计细节上的较量,每一处细节都藏着故事。

在乔治市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里,“娘惹小厨房”像是一部默默播放的老电影,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一个个片段,拼凑出一个时代的风景与情感。娘惹文化之所以能成为IP,那是因为它让人看见几代的峇峇娘惹,如何把生活活成一门艺术的同时,也活成一个国家多元共生、包融共创的缩影。
这样的一顿饭,不只吃饱,而是让人带着滋味与故事,回望自己的“家宴”、家乡。原来,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地方的DNA,也可以浓缩在一场私房菜体验当中。“娘惹小厨房”不只是一间私房菜馆,更像是一座活的时光博物馆。没有展示柜,没有解说牌,只有一桌饭菜、一段段的口述历史以及真实、有温度的家居场景。当记忆被端上桌,文化便有了新的生命。骆先生把“吃”这件事赋予人与人、人与空间的情感联系,而不是只有味蕾的享受。
离开“娘惹小厨房”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3个小时,月光洒在典雅的马赛克磁砖墙面上,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香草饭的气息。这里不是观光手册上会出现的景点,却是让人一辈子记得的地方,因为我们参与了一场记忆的传承仪式,这一顿饭不只追忆过去的美好,更是照亮未来的灯火。
延伸阅读: 卓衍豪/莺歌桌宴──一场连结产地与在地文化的宴席 卓衍豪/绝味地图 卓衍豪/怡保,宜饱 卓衍豪/岂止一顿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