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霹雳州贞德隆新村1.5公里的湖上,有一艘名为“丹绒督亚冷5号” (TT5铁船)的采矿铁船,已成为马来西亚著名的历史文物,由大马政府接管,并对外开放,让民众前来参观,在拍照打卡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大马采矿的历史。

ADVERTISEMENT
MELODY《I LOVE U早晨》单元《他的故事》特别出走计划节目主持人大宝和阿晨,带领团队来到TT5铁船聆听船长傅谭春的铁船采矿故事。

傅谭春在锡矿工业已有五十多年的经验,对于采矿铁船的功能和操作可说是了如指掌。傅谭春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哥哥姐姐早逝,父母担心他会像哥哥姐姐一样,就带他到附近的谭公庙过继给谭公当干儿子,以获得谭公的庇佑。因此,他的名字保留了家族春字辈的春字,加上谭公的谭字,而有了傅谭春这个名字。
少时的傅谭春曾经迷惘过,因误交损友,陷入了当时的党派斗争,让他差点儿错失了学习的机会,还因为打架闹事而被警察拘留。傅谭春笑称,当年的拘留所真的有提供咖哩饭给拘留者吃,而且还很辣。
一步一脚印从底层做起
会入行从事铁船采矿工作,傅谭春娓娓道来。当年还未满18岁的他,是在英殖民时代担任矿工,跟着他们到处工作,他负责项目很多,包括清理杂草、维修篱笆等,工资一天仅有4令吉27仙。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首要条件是要懂得用英文沟通,中三学历的他,因为能说英文,而有机会被聘请。
满18岁后,他被安排负责补炉(Boiler maker)、拆卸器械等需要技术或是较为繁杂的工程工作,薪金也从原本的4令吉27仙涨至6令吉左右。就在这个时候,他有机会接触到铁船工作,学习如何维修及操作铁船、接驳电器等等,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有了对铁船的常识和认识,他从甘榜牙调派到“丹绒督亚冷5号” (TT5铁船)工作,并晋升为工头。他表示,当初他接触的铁船,还是英国人特别从英国将零件进口过来,并在这里组装而成的。据资料显示,这艘TT5铁船是由英国公司F.W.Payne & Sons,费时18个月和耗资300万叻币(海峡殖民地货币单位,现在货币3亿令吉)组装建造,可说是投入了相当庞大的资金。

由劳工做起,傅谭春就这样学习并了解铁船的操作,然后一步一脚印的升上了工头的位子,还担起带领多名劳工一同执行工作的重责。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之后,傅谭春被洋人上司推荐考船长一职,成功担任铁船船长。后来,再调派到如美罗、仕林河等地工作。


那些年在铁船的快乐时光
傅谭春解释,一艘铁船需要24小时日夜操作,员工们需要分成三班制度,日以继夜地轮班工作。早班工作时间为清晨6点到下午3点,下一班是下午3点到晚上11点,接着是夜班晚上11点一直到天亮,每个班次工作8小时。

每个班次约有14个人工作,一艘铁船会有多达70位员工轮流工作。当中除了操作铁船,也包括督工。此外,铁船会被泥浆弄脏而影响运作,因此铁船一个星期会暂停运作两日,以便维修和清洗。

傅谭春表示,铁船工作相当危险,里头都是重机器,员工们在执行任务时要特别谨慎,出意外有时是无可避免的,如铁船可能会发生绳子断裂,或是员工在拆机器时因疏忽而不小心被铁具弄伤等意外,所以在这里工作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此外,在这里工作的员工以华人和马来人居多,早班一般是打磨(fitter)和焊接工作,而这类工作以华人员工居多。除了操作机器,为铁船添油也是员工的日常工作。
询及这一带的铁船,傅谭春表示,当年最高峰期时这里曾有5艘铁船,分别为“丹绒督亚冷1号”(TT1铁船)、“丹绒督亚冷2号”(TT2铁船)至“丹绒督亚冷5号”(TT5铁船)。可惜的是,在经历了多年的岁月流逝,至今,国内硕果仅存、保留至今的采锡铁船就只剩下“丹绒督亚冷5号”(TT5铁船)。

挖取锡米的过程相当繁复,首先斗链不断旋转,移动挖斗,深入水下挖掘矿砂,再输送到筛选器分类出锡米。开采出的锡米装入锡米桶后运出船外,到工厂或锡矿业俗称的“乌冷”(Ulang,清洗锡苗的工厂)处理,分类成锡米和锰矿和其他矿物。
提起锡米的分类,傅谭春详细解说,挖取的锡米会放到倾斜度约32度的机器上(俗称震床)分类。机器会通过震动将挖取的锡米分类,然后不同重量的锡米就会分到不同的桶里头去。
傅谭春指出,一般在这里提取的锡米都会送到槟城提炼(smelting),并出口到美国。
锡矿业终究逃不过市场需求量降低,从昔日辉煌的高价而渐渐走入低迷。在傅谭春心目中,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从事锡矿工作。“当年初入行的我,走路可以挺着腰,但经历了多年岁月洗涤,现在走路已不如当年般,能够挺直腰板了。”
如今,傅谭春仍然为TT5铁船效力,担任维修铁船的重责,以确保铁船能够继续地保存下来。

除了工作,傅谭春也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故事。傅谭春与妻子是通过朋友介绍而相识,他腼腆地分享,妻子也是因为他从事锡矿工作而愿意把余生交给他。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充裕,但两人仍无惧生活上的苦难坚持在一起到现在,膝下有两个孩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1968年,20岁的张永新先被关进麻坡政治扣留营,后被迁往太平甘文丁和华都牙也,总共8年。1976年重获自由,28岁,他乘火车回到家乡居銮,老家都拆了,连上哪儿找家人都不知。是老邻居的儿子载他去找妈妈,那时候才发现过了这样久,以前还是个小孩,现在会驾车了啰!
“张老板”张永新是文运企业(Gerakbudaya)与策略资讯研究中心(SIRD)的创办人,出版和分销较为批判的书籍。“文运”是文化运输,思想传播的意思,并非文化运动,他特地解释运动(movement)的马来文是“pergerakan”。他的马来文很好,能教授和翻译文章,不说不知,是在扣留营里学的。
“唉,时间过得真的很快,没想到这样久了……”访谈近三小时,年过七十的张永新说了人生整整50年的故事。他叹的“快”是指出版的快乐时光,又那么刚巧在20年之际入围2020年国际出版家协会伏尔泰奖(IPA Prix Voltaire)。
忙忙碌碌时间就过了。“有点像在扣留营,天天在那看一样花草,你不觉得时间过了,而且时间很紧张,读书、休息,不会觉得日子‘难过’。”他怕又被人诟病把扣留营8年生活讲得太松快,急着澄清,“至少我觉得不会(难过),可惜英文还没学到。”
读书不成的少年中学肆业,在国内外革命思潮热火朝天的1960年代不知何故被关进扣留营,出来后做了9年劳动者,又误打误撞搞刊物,走进出版业。如此丰富的人生,张永新推托不特别。“我英文不好,受教育低,但是我出英文书,而且能够坚持20年。像我这样没钱,不是这行又做劳工的,这就特别啦!”

上一次感叹时间过得飞快,是从扣留营出来的那天。1968年,20岁的张永新先被关进麻坡政治扣留营,后被迁往太平甘文丁和华都牙也,总共8年。1976年重获自由,28岁,他乘火车回到家乡居銮,老家都拆了,连上哪儿找家人都不知。是老邻居的儿子载他去找妈妈,那时候才发现过了这样久,以前还是个小孩,现在会驾车了啰!
“张老板”张永新是文运企业(Gerakbudaya)与策略资讯研究中心(SIRD)的创办人,出版和分销较为批判的书籍。“文运”是文化运输,思想传播的意思,并非文化运动,他特地解释运动(movement)的马来文是“pergerakan”。他的马来文很好,能教授和翻译文章,不说不知,是在扣留营里学的。
政治扣留营当然是禁锢人身自由,不民主正义的地方。在那风风火火的1960年代,国际间反殖民、独立运动此起彼落,国内的左派政党、工会、学生运动、地下组织蓬勃。社会气氛紧张,常有示威活动,政府大量逮捕参与者,以内安法令未审先扣,一扣就是2年,到期了又以“威胁国家安全”等罪名延扣2年又2年。
20岁被关进扣留营 机缘巧合在营内专心学习
张永新出身贫困劳工家庭,家人都支持反对党,小时候跟着到群众大会看热闹。中学流行的读物是革命的书《红岩》、《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和《松树的风格》等,改革社会的熏陶和感染很深,他跟着上街示威参与各种运动。
他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事而被扣留,但他大胆假设,当年若没进扣留营,他很可能就只是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娶妻生子过一生。“不然我也没有机会再学习,不会马来文,华文也半桶水。”就连当年政治部警员是这么把他送进扣留营里的:“恭喜你呀!你现在要去扣留营了,就好像要去读大学了。”张永新一听心都沉了一半,不像如今复述得轻松。
政治扣留营不是监狱,关的不是作奸犯科的犯人。里头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受高等教育的南洋大学毕业生、律师,也有小贩、德士司机等,都是有志之士。扣留营采自治管理,生活委员会管理衣物、伙食,如果饭菜不新鲜还能投诉更换。
扣留者自组宗教、历史、英文、马来文班等。张永新住在马来甘榜却不谙马来文,但身在马来西亚怎能不会马来文呢?所以在扣留营里,他一天学6小时,2年以后换他开始教马来文。“那时候很高兴,从不懂(马来文)到可以看报纸,会讲,看小说,到教其他人。”
扣留营的生活非常有纪律,清晨6时天还没亮就起身做早操,喝早茶,接着自由活动、学习、午睡、玩乐器、做运动,到晚上9时睡觉。要做的事反而太多,还嫌时间不够用。
张永新没有家室,父母尚健又有兄姐照顾,他没什么挂虑,在扣留营里反而能专心学习,才因而觉得“幸运”。有些人专心种花草,有人捕老鼠、抓鸟;当然也有很多过得不好,为思念家人而苦,为被逼供出同伴而自觉背叛,无法放过自己……

曾在营内集体罢食36天
“罢食完,恢复进食才重要。”张永新还曾和同伴在扣留营里罢食36天。
1973年年底,他和其他扣留者从麻坡迁往太平,不久后其中一名扣留者黄水生自杀。消息引起华都牙也扣留者不满,发动罢食抗议(共47天),太平营随后加入(共36天)。营方趁机整顿,“红头兵”联邦后备队镇压,把所有扣留者押往华都牙也,赶打他们进入单人隔间。
“罢食开始的时候很难受,头一两天很饿,三四天后不觉得饿,但会很想吃东西,想像面包皮很好吃,可以进食的时候要吃炒面。”张永新边说边发出啜啜声,“后来肚子也没感觉,最后感觉到无力。”
那时,看管人员仍旧每天送饭给扣留者,只要有人进食就等于投降。张永新记得一名华人看管感觉上真心诚意,要他们在粥里加开水,喝掉粥水剩下米粒。当然,他们都回绝这番好意。一人一隔间,罢食得没力气了,只能敲打墙壁互相鼓励尽力喊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最终抗争胜利,但很多人都把肠胃熬坏。张永新解释,禁食太久肠胃收缩,有些扣留者亲友买了烧肉好料,结果吃了反而不能排便。当时他们互相警告要忍耐,先喝牛奶水,再喝稀粥,可以吃也不能吃。
随经济学家佐摩到处演讲卖书 打开出版印刷的大门
如此说来,时间过得相对慢的是1976年重获自由后到1985年之间。张永新当过建筑工、杂工、板厂工人、戏院经理,也做过小生意,但都做得不好。期间,他仍和老朋友往来,有意把在扣留营翻译的《马华新文学简史》马来文版出版成书。思来想去,找到一本进步读物《Nadi Insan》,于是致函询问出版详情。
《Nadi Insan》的主编是本地经济学家佐摩(Jomo K.S. )。张永新和他见面后,对很多事物的意见看法相当契合,结果出书的事搁着,倒是每个月都见面交流。1985年,他决定到八打灵再也找生活,借住佐摩家当园丁,也教马来文补习,其中一位学生是作家永乐多斯。
佐摩在马来亚大学执教,新学年演讲,他交代学生到场外某一辆车那儿买书。卖书的就是张永新,学生一窝蜂拥来搞得他手忙脚乱。尔后佐摩到处演讲,他就跟着去卖书,赚取佣金。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学到印刷、卖书、出版等。
他先后加入雪华青和人民党。期间,佐摩家的车房成了张永新的书房,翻译、书写,还化名“张小兰”在《南洋商报》撰写女性议题的文章。
张永新也到韩江新闻专科班教授政治、时事分析和社会学。他特别喜欢跟年轻人交流,1996年至1999年组织了各校大专生出版《大专生》双月刊。政治学者黄进发当年也曾是一员。
认定思想文化很重要 要出版分销独立和批判思考的书
1999年,《大专生》停刊,张永新也没继续教书,但生活得照过,他打算做生意。“思想文化很重要,所以当时决定搞出版,也分销一些批判的,另类的,能激发人们独立和批判思考的书。”于是2000年,文运企业和策略资讯研究中心诞生。
地点设在独立式洋房,从里到外贯彻“独立”的意义。张永新不必担心起租,以商业形式运营更能自食其力,不像非政府组织倚靠金援,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赚回来的,才能真正独立自由自在又自主。“但是我们做的又是NGO,不只做生意,还搞了很多座谈会、研讨会。”
地点设在独立式洋房,从里到外贯彻“独立”的意义。张永新不必担心起租,以商业形式运营更能自食其力,不像非政府组织倚靠金援,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赚回来的,才能真正独立自由自在又自主。“但是我们做的又是NGO,不只做生意,还搞了很多座谈会、研讨会。”
文运另类,常常“出事”,2020年出版的《Rebirth》,封面被指侮辱国徽,最终被列为禁书。面对这些政治压力,张永新直言不怕。之前出版的《The End of UMNO?》,书名非常刺激,但他知道内容都是学术资讯,定无问题。“批评政治人物的政策有佐证;如果讲他的个人东西,那可以是名誉毁谤。”
这份政治压力有时也落在其他贩售他们书籍的书店。曾有人到那些书店,不报身分,只说“哇,这本书讲巫统的,你最好不要卖!”结果书店自我审查,也不敢进货。“我每次都跟书店说,你不要怕,禁了的书不能卖,没禁的就可以卖。”
还能怎么办?有次社运分子希山慕丁莱斯出书《Pilihanraya atau Pilihan Jalanraya》,张永新找人打电话去书店问有没有货,想订购好几本。书店还告诉他那本书好卖啊!“(他们)就是那个心态,要减少麻烦,还有恐惧感。”
现阶段想写文章
时间过得很快,3小时内张永新讲了自己半世纪的人生。问还想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回答“写文章”。他希望找到人接班继续经营书店,到时他可以慢慢放手,专心写评论,回忆过往。
超龄退出雪华青后,他没再参与华团、华教活动,但至今仍不间断和年轻人交流,与马来青年关系尤为密切。这也和他“群岛人”的多元文化认同有关。
访谈尾声,回顾了一生,张永新不知道重复第几次,“呐,有什么特别?”
(原文上传于 2021年2月8日)
相关文章: 资深摄影师林天时|一张好照片除了天时地利人和,韧性和匠心也不可少 淬炼后的孤傲灵魂 ——记走出《傅雷家书》后的一代宗师傅聪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