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文化空間

|

城鄉餘集

發佈: 5:51pm 14/07/2020

張集強/地域風土建築

作者: 張集強

ADVERTISEMENT

登嘉樓Terrapuri民宿收集了該州許多老舊的高腳木屋,有些甚至達到兩百多年的歷史。這些建築被原來的主人遺棄並拆除,後來被民宿主人收購後,在Penarik重新興建成為獨具一格度假村。
登嘉樓Terrapuri民宿收集了該州許多老舊的高腳木屋,有些甚至達到兩百多年的歷史。這些建築被原來的主人遺棄並拆除,後來被民宿主人收購後,在Penarik重新興建成為獨具一格度假村。

有關於馬來半島傳統建築最早的記載,根據13世紀宋代馬端臨在其《文獻通考》中描述,當時真臘國之傳統民居與南方赤土國非常相似。根據許雲樵教授的考證,當時赤土國即位於如今泰國南部宋卡府(Songkhla)及北大年府一帶。這些地區的傳統建築與馬來半島北部幾個州屬如吉蘭丹、登加樓、玻璃市、吉打、霹靂等地區有著相同的特徵,尤其以十二柱式的民居,廣泛出現在這些州屬以及泰國南部地區。

《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則有蘇丹滿素沙(Sultan Mansur Shah, 1459-1477)新建皇宮的詳細描述,該皇宮共有27面隔間牆,每牆寬約18呎,各由兩根柱子扶正。其屋頂共有7個高底屋面,各屋面間有窗戶做為通風用。外牆有向外凸出之窗戶,其上方屋簷有如翅膀狀,各別有木作雕飾,建築工藝精巧,一些部分甚至鑲有金箔。由此可見在當時馬來宮殿建築工藝技術已相當成熟,唯受限於宮廷的限制,這些精巧的工藝尚未能廣泛流傳於民間。

在哥打峇魯市附近的Chabang Empat的高腳木屋,原為南傳佛教寺廟,具有泰南及馬來風土建築的混合樣式。
在哥打峇魯市附近的Chabang Empat的高腳木屋,原為南傳佛教寺廟,具有泰南及馬來風土建築的混合樣式。

雪蘭莪烏魯冷嶽的傳統高腳木屋。從構造方式來看,該建築已有受到印度或西洋建築的影響,尤其在基腳材料的使用上,以及裝飾風格上。
雪蘭莪烏魯冷嶽的傳統高腳木屋。從構造方式來看,該建築已有受到印度或西洋建築的影響,尤其在基腳材料的使用上,以及裝飾風格上。


最早期的建築影像記錄

在1606年,荷蘭軍官馬德利夫(Cornelis Matelief de Jonge) 在與柔佛蘇丹阿勞丁沙(Alauddin Riayat Shah III)商討聯合攻擊馬六甲的葡萄牙勢力時,曾在柔佛河一帶勘查,他形容沿河的傳統馬來建築皆立於高柱上。1786年,英國人開始殖民檳城後,一名英國軍官Captain Glass前往霹靂內陸地區探勘,根據他的描述,當時沿著霹靂河岸的居民人口約3萬人,這些居民的房屋推測與John 1870年代出版的《Perak and The Malays》書中的插圖沒有太大分別。

此外,文西阿都拉(Munsyi Abdullah)在1838年從新加坡前往吉蘭丹的路途中,曾生動描述當時馬來高腳屋的使用情況:在彭亨房屋位置沒有一定的規則,有者靠河、有者靠海,或在樹林中,在村子裡隨地興建。在房子的下面經常堆積垃圾,人們為了清理,偶爾會在原地直接焚燒,使得在屋裡的人呼吸困難。在登加樓的情況與彭亨相去不遠,那裡的建築屋頂採用亞答樹葉編制而成,屋頂高度較高,在房子周圍經常堆積垃圾,在傍晚時與葉子一起焚燒以驅趕蚊子。

1874年,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Sir Andrew Clarke)與霹靂統治者拉惹阿都拉等人簽訂邦咯條約。隨後,畢治(J. W. W. Birch)、瑞天鹹(F. A. Swettenham)等人被委任為駐地官員,負責進往霹靂內陸地區,將條約的訊息傳播到各地去。這些探勘者伴隨著攝影師及畫家,開始將內陸地區的景色與建築詳細記錄下來。這些最早期的影像記錄,成為研究早期馬來傳統建築最好的依據。

4元素影響馬來傳統建築

建築史學者Abdul Halim Nasir將影響馬來傳統建築的元素分為:環境、氣候、生活方式及價值觀4種。其中環境因素,包括對地形、水、土的有效運用之外,同時也觀察其他動物在該地棲息的方式,藉以調整建築的設計,以便更加適應該環境的條件。氣候方面,在熱帶的生活環境免不了要配合陽光、風及雨水的條件。建築設計的最基本原則,便是如何在這些條件中找到相對適當的建築形式,如高腳、斜屋頂、透氣性等等。

在應對生活方式的原則上,傳統建築的格局經常視生活的情形進行局部的調整,由於生活習慣與文化、宗教習俗有關,這些機能需求經常能反映在空間格局上。另外,傳統馬來建築設計亦能呈現使用者所信仰的價值觀,早期馬來建築非常注重對自然力量或靈氣,同時也遵循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到後來受到伊斯蘭教影響之後,傳統價值觀逐漸被宗教價值觀取代,有者甚至受到西方物質主義的影響等等。

4692SMF2020-04-3015882370517182632095.JPG

在哥打峇魯市附近的Chabang Empat的高腳木屋,原為南傳佛教寺廟,具有泰南及馬來風土建築的混合樣式。

4692SMF2020-04-3015882370517182632096.JPG

雪蘭莪烏魯冷嶽的傳統高腳木屋。從構造方式來看,該建築已有受到印度或西洋建築的影響,尤其在基腳材料的使用上,以及裝飾風格上。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1am 22/04/2025
彭健伟/在皮皮岛跟鲨鱼游泳

和鲨鱼一起游泳,听起来挺惊悚的,脑海中马上会响起电影《大白鲨》的配乐。但其实这是度假村的鲨鱼保育计划,帮助小鲨鱼回归大海。这些小鲨鱼是黑鳍礁鲨(Blacktip Reef Shark),因为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

来皮皮岛之前,我一直以为这趟旅行就是体验岛上翻新的度假村,然后浮潜、晒太阳、喝椰水。但没想到,出发前收到主办方的电邮,劈头就问我:你要跟鲨鱼一起游泳吗?

这里是泰国安达曼海的皮皮岛,距普吉岛东南约20公里,由大皮皮岛和小皮皮岛组成。那部李奥纳多主演的《迷幻沙滩》(The Beach)让皮皮岛上的玛雅湾一夜爆红,也让这座岛陷入人潮与垃圾的双重地狱。必须坦承,当年我也曾探访玛雅湾,浅海里、沙滩上均是满满的人潮。记得当时用相机拍下的蔚蓝美景,全都不得不裁剪掉下方攒动的人头。

2018年,泰国政府终于说“够了”,关闭了惨遭破坏的玛雅湾。如今它在重新开放后设了旅客限流、木栈道和浮动码头,甚至会在每年八、九月“休养生息”。据说现在珊瑚和鲨鱼都回来了。

我这趟入住的是大皮皮岛上的SAii Phi Phi Island Village度假村,不仅风景如画,还是海洋保育的大本营。

和鲨鱼一起游泳,听起来挺惊悚的,脑海中马上会响起电影《大白鲨》的配乐。但其实这是度假村的鲨鱼保育计划,帮助小鲨鱼回归大海。

这些小鲨鱼是黑鳍礁鲨(Blacktip Reef Shark),因为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由度假村和泰国政府联合创立的保育机构,特别将它们养到一定大小后,再放回海洋中。黑鳍礁鲨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及温和海洋的鲨鱼。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保育类动物,活动范围很小,一般捕食珊瑚鱼,被潜水员视为较为安全的鲨鱼品种。

我和度假村的高层在快艇上航行了约一小时,来到另一个小岛屿,移步到另一艘大船上,运输笼里的小鲨鱼和保育团队都在船上蓄势待发了。翡翠般的蔚蓝海洋静静地拥抱着大船。环视四周,杳无人烟。我从船上望下去,阳光穿透水面,在深处投下流动的光影。下方,是另一个缤纷绚丽的海底世界,也是小鲨鱼即将重返的家园。

潜水员带着运输笼潜入海底,小鲨鱼安静地躺在运输笼中,灰褐色的身体偶尔微微摆动,鳃轻轻张合,适应着海水的流动。潜水员调整装备,确认所有数据后,缓缓打开笼门。海水涌入,与鲨鱼的身体交融,仿佛在轻声召唤它的归来。

它先是静止片刻,仿佛在确认周围的环境,然后尾鳍轻轻一摆,滑出笼子。阳光在它的皮肤上闪烁出流动的光芒。它在礁石间环绕,尔后优雅地盘旋,感受久违的自由。随着下一次有力的摆动,它迅速加速,游向开阔的海域,身影逐渐消失在深蓝之中,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波纹。

相关文章:
彭健伟/流连忘返的曼谷“小市场”
阿蓟/身世离奇的Roti Khurasan
李系德/苦等周三 看黑白电视唐人戏
曾昭智/儒医锺士杰先生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