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试过走进深林高山洞穴、攀山涉水、野外露营吗?
走进高山丛林,那是把自己交给大自然,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自己和自己的斗争和鼓励,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守望,尤其在严峻原始环境中,更能反映个人的性格,激发潜力。
ADVERTISEMENT
很多人不明白,明明可以舒适地呆待在家,这些户外活动爱好者为何一次又一次走进野外,随队探险、攀山涉水、露宿风餐,天天穿着同一套衣服,烹煮有限的食材,在寒风中入睡,在体力崩溃边缘踟蹰前行,这般“折磨”自己。
山水之间的一花一木美在哪?在野外吃喝拉撒睡是种怎样的滋味?探险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受访者中听到了很不一样的回答。通过文字,让我们一同了解野外生活的甘甜苦辣。
导游视角●大汉山,耐力的极致考验
大汉山,一个令许多登山爱好者又期待又敬畏的地方,位处彭亨州,坐落于国家公园,高2187米,虽不比沙巴神山高,却是最难攀爬的一座山。
即便一些跑过四十多公里的马拉松选手,在背起20公斤的大背包,攀上大汉山,都会走到脚步错乱。一些登山经验丰富的外国人都说,大汉山是全世界数一数二难爬的山。登上了大汉山,基本上再挑战东南亚90%的山都会变得很容易。
仿佛其名字早有预示,大汉山,国语名Gunung Tahan,翻译去英文叫做Endurance Mountain,意思是攀爬此山需要很多的耐力。
攀越大汉山有好几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是从瓜拉大汉(Kuala Tahan)上山,美拉坡(Merapoh)下山,将近100公里的路程,须时7天6夜(若遇上洪水会延误至8天或9天)。
首5天一路向斜攀山,横跨河流,走过27座小山,攀过3座主峰,跋涉五十多公里,才会到达大汉山山顶;最后2天一路快速徒步下山四十多公里抵达山脚,正式结束魔鬼之旅。有人说,这条路线比较艰难,却可以体验先苦后甜的滋味。
没有完好的山路,没有浴室厕所和暖床。更具挑战的,是登山者要背负20公斤几乎高过人头的大包包,每天徒步7小时以上。
许多人走过一次就不会再走的大汉山,黄美娥却来回走了十多年。
黄美娥,大汉山山导,游客们都称她NG,外形娇小,却有着浑厚的声线,以及硬朗的身子。若说攀登大汉山是登山客一生一次的朝拜,对黄美娥来说就是她的日常工作,月复月,年复年,带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攀山涉水,完成他们的登山梦。
深山煮食,创意变动煮食方法
野外跋涉艰辛,而登山粮食就好像是一剂及时良药。“爬山那么多天,我们很注重什么?吃。我曾经带过一组人,全部带快熟面,走路都没力。这不能的,一定要吃饭。”
黄美娥强调,爬山非常耗体力,需要吃得丰盛些,尤其得吃些偏咸和偏甜的食物。“下午有河水的地方,你可以泡快熟面,没水的地方就吃饼干,但是早餐和晚餐,一定要吃饱。”
长期进出大汉山,对于有限的煮食器材和食材,自有一番野外的下厨方法,巧思变动就能做出不同的料理。黄美娥眉毛一挑,笑说:“爬山的人啊,我们会有很多(自创)食谱。”
深山里,老鼠常常带来麻烦。有一次,队友们打算煮食,结果被老鼠偷了未开盖的油,黄美娥没法用油去炸Cekodok(以面粉和江鱼仔制成的一颗颗圆粒小吃)。没有油,如何煮食?后来她想了方法,跟队友借了些许牛油,改做煎饼,结果大家同样吃得津津有味。
除了自带食物,森林有不少可以果腹解渴的野果。“一般猴子拿来吃的水果,都是可食用的。”黄美娥举例:“比如Perah,它很像橡胶树的种子,用来水煮或烤都非常好吃。再比如Mengkabas,一种水果,4年结果一次,有榴莲味和山竹味。还有Kedijak……”听着一连串从未听过的水果名字,大概只有走入山中,才能有机会品尝到这些意想不到的田野滋味。
野外露宿,得慎选搭营位置
除了吃,睡觉同等重要。在野外露宿风餐,大队在找地方搭帐篷时,都会找一处较为平坦的空地来搭建帐篷,并且确保树上没有任何枯枝,以免夜晚起风时,树上枯枝会掉落而击伤队友。
森林是动物的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人类搭建帐篷。
导游在跟我们分享过去经历时说:“在森林过夜,尽可能不要在有路的地方搭帐篷睡觉,因为你不晓得那是人走的路还是动物走的路,若是动物的路就完蛋了。我们曾有一个导游被大象踩到,他还活着,但是断了6根肋骨。”
游客常犯错误:一是带得太少,二是带得太多。
提及游客常犯的错误,黄美娥表示,游客往往带的粮食不足,或者常常带很多衣服来。
她强调,登山客的包包一般重达20公斤,而整个大包包里面,粮食是主角,必须充足,有可能占背包50%以上的位置。“比如我们爬一座山,预计用时7天,但我们会带8天的粮食,因为我们无法估计这7天的气候变化。”
至于衣物,游客其实带4套衣服就已足够。“爬山的一套(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都穿同一套衣服),睡衣一套,结束时换上的衣服一套,以及冷衣。”尽可能不要让太多衣物成为背包的负担。
极度疲累下,更能看出人的性格
七八天的时间,对于一个背负着20公斤包包、徒步100公里的山客来说有多长?
走入高山丛林,免不了有些预想不到的状况:迷路、脚扭伤、背包重量过重、身体不适等,尤其走了好几天,在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随着变幻莫测的天气和一路艰辛,人的失落情绪会浮起,纠纷或问题也容易在顷刻间爆发。
“爬大汉山不简单,当一个人走到非常累的时候,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不听劝告、不给予合作,或“发烂咋”式地喊放弃的登山客,黄美娥看过不少。“我们也是很累的,但我会一直提醒自己,这条路线不只为自己,也是为亲人而跑。”
身为山导,黄美娥不但要稳定自己的步伐和情绪,还得照应他人。因此在徒步过程中,若发现队员很累,她就会顺道在小溪旁建议起火煮茶,吃点饼干充饥,缓和大家的体力和情绪。但是遇上行程紧凑的时候,她就不得不硬着心肠催促游客继续往前行走,“因为当游客休息多一分钟,就意味着我们会延迟一分钟到达当天的目的地。”
攀山虽辛苦,却越走越舒服
当导游和当游客的感觉不同。每一次跨越大汉山,都是与体力的拼斗,是和游客们的沟通协调,每一天到达目的地那一刻,就会感受内心溢出的兴奋和满足,直到熬过六七个夜晚,最后一天安全回到原地,下一次,又带着另一批游客,展开新的冒险之旅。
黄美娥今年57岁了,她是整个国家公园最年长的山导。当年,二十多岁的她就开始领着游客走进国家公园一带的山洞和瀑布。2000年,她考了导游证,带领游客走上大汉山。回想当年,她兴奋地说着:“那时非常活跃,一年365天,我有363天都在国家公园,农历新年都在山里度过。”
我问黄美娥,没想过要退休吗?黄美娥告诉我,如今的她是越走越兴奋,越走越舒服,就连她的亲人都笑说:“要跟她谈退休?等多几年再来问她啦!”
延伸阅读
【原野魅力、二】露宿洞穴,与动物一起睡觉
【原野魅力、三】火山疯──不是我不爱国,而是火山风景真的很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