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返乡,跟童军学弟金海到南峇山健行,说来惭愧,我极少登南峇山,即便它是我家乡居銮的守护山(即便我还考获皇家童军勋章)。那天早上我跟金海一行6人沿着前山登山路径一路听金海导览,本来寂静的山林因为精彩的导览而变成一座生态教室,益加鲜活起来;那些近处的窸窣声、远方偶尔传来类似鸟叫的巨松鼠(濒危物种)鸣叫声,都是探索山林的乐趣。除了听觉,绿色和大地色系为主的山林里,还能见到不少抢锋头的鲜艳小花或蕈类,金海时而带领我们走近岔路倒下的树干,“倒下的树可以让蕈类吸取养料,成为蚂蚁的路线。”看似生命的结束,其实是以另一种形式成就生命的延续。“所以也不要随意把山路上见到的树藤砍掉或折断,那些都是大自然的通道。”一个好的导览,除了每一景、每一物都是素材,背后带出来的良善价值更是生命教育的根本。
几年前参加“居銮节”的南峇山导览活动,让几乎每周登山的金海以及哥哥金泉等人成了南峇山导览的生态导览员,师从南马知名生态教育工作者蓝瑞祥,所以金海的南峇山导览也遵从五感体验的方式。嗅闻搓碎的山姜叶用以提神;利用味觉去探索“野蓝莓”(毛叶野牧丹的果子)的滋味;用手去触摸“砂纸叶”的表面,去想像原住民如何利用这种又宽又濶的叶子来研磨装饰物件或器皿。山林的宝藏和原住民的智慧,是大自然和人类祖先赐予我们的恩惠,是自然教育最好的教材,更是全人类的传世之宝。金海同行的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对森林万物都表现出极大兴趣,偶尔会帮忙补充相关资料;身为一位父亲,我深深被这样的画面打动。
ADVERTISEMENT
我还记得刚可以跨州行动后不久,我们一家南下到吉隆坡拜访插画家朋友林行瑞一家,他们家的“森林”和“太阳”俨然就是风土系的孩子,在草地上打滚时会低头探索草皮下活动的小动物;行瑞一家是自然教育的信徒,平常就会到森林、河边、海滩去露营,观察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在那些微观的宇宙里,已经在国际闯出名堂的行瑞总是有办法找到创作的灵感,小森林和小太阳则变成自然教室里从来没有厌恶过学习的孩子。
我喜欢我的这些朋友,也崇尚这样的教养方式,我们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智慧,也同时尊重创新,尊重科技。我们相信透过从“有”到“有”的过程,人类才能进化;我们弯腰学习,努力吸收并传播良善价值,为的就是创造一个我们相信的未来,那是作为大人和父母的我们,向上天许下的承诺──打造一个更友善、更温暖、更进步的社会。
注:8月8日是“居銮88旅游节”,整个8月的周末除了有南峇山自然生态导览,也有老街印迹导览,欢迎大家来发掘我家乡的美好。(相关资讯请查询相关FB专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